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新特点与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矛盾论文,资本主义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思想在人类历史上古已有之,并且在19世纪初经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努力,得到很大发展,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所有这些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和理论都是空想,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才具有科学性,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把社会主义理想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因而它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理想成为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以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向前发展的基点,也就是说,它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而发展。自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起,已经有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无论资本主义本身,还是社会主义运动,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究竟有哪些新的特点?它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番简要的考察。
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实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概念。恩格斯说:“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的活动:而交换以及和它相伴随的占有,仍旧是个体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社会的产品被个别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现代社会就在这一切矛盾中运动,而大工业把它们明显地暴露出来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3卷第758—759页 )恩格斯在另外一个地方说:“赋予新的生产方式以资本主义性质的这一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新的生产方式越是在一切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和一切在经济上起决定作用的国家里占统治地位,并从而把个体生产排挤到无足轻重的残余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3卷第621页)根据这些论述,简单地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具体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表现,指出,这一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出现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从而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这一基本矛盾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首先是民族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其早期的主要表现。马克思早就指出,在资本主义早期,资本家增加自己财富的主要手段是尽可能地榨取工人的绝对剩余价值。这必然造成财富和贫穷在两极积累,造成工人的绝对贫困,进而造成尖锐的阶级对立。恩格斯说:“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 年版第3卷745页)
其次是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恩格斯说:“在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在工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以及国家和国家之间,生死存亡都取决于天然的或人为的生产条件的优劣。失败者被无情地淘汰掉。这是从自然界加倍疯狂地搬到社会中来的达尔文的个体生存斗争。动物的自然状态竟表现为人类发展的顶点。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3卷第747页)
对于以上论述,人们已耳熟能详,但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概念,这里有必要进一步提出一个问题,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本身又是由什么原因决定的?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使我们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更加深入一步,涉及到这一矛盾的本质。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我国学术界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定义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雇佣劳动基础上的社会制度:西方的学者则强调它是一种自由市场经济和自由企业经济(分别参见《辞海》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两种定义分别突出了它的不同侧面。前者突出它的阶级性,后者突出它的自由色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丰富的质的规定性,因而人们可以从众多的不同的侧面去把握它。如果从文化精神或价值取向这样更深的层次出发考察资本主义,我们就可以看到,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以追求个人财富的无限增加从而使个人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为目标的制度。资本主义是对封建主义的否定,是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哺育下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特点是用对个人、个人自由和追求个人幸福的肯定来否定封建主义制度对人的全面压制;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把个人自由和人对幸福,按当时的理解实际上是对各种欲望的满足的追求,作为天赋的人权确定下来。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以资本的需要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制度,而资本的需要,也即资本的本质,如马克思所说,是它的无限增殖。资本为什么能自我增殖?原因在于资本家的个人欲望在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无限膨胀。没有对独立的个人的肯定,就不会有对满足个人欲望的追求,不会有市场交换;没有对满足个人欲望的追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动力。个人主义,也即一切以追求个人欲望的最大限度的满足为转移的价值目标,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命所在。
资本主义生产与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的生产活动以农业为主,必须顺应自然界的需要;生产的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交换和竞争不是人们相互之间的基本关系。也就是说,人的生产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并不引起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资本主义生产是工业生产,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一方面生产的规模要急剧地、无限地扩大,另一方面生产具有了日益明显的社会性,只有在与他人的交换和合作中才能进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资本家,受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的驱使,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必然竭力增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而这又必定首先引起与雇佣劳动者以及与其他资本家和整个社会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性使然,是不可避免的,将贯穿资本主义制度的始终,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共存亡。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种矛盾和冲突还必然不断扩大,造成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和经济危机,直至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陷入危机。这种矛盾和冲突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所反映的是资本家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追求遇到的来自社会的阻碍以及这一阻碍的日益增加,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实质。
对这种实质的揭示将使我们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解大大深入一步。资本家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是无限的,因为他的物质欲望会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膨胀。这也就意味着资本家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将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欲望的膨胀而遇到越来越多的新的障碍,因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会有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说明,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以及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所反映的只是在资本主义早期资本家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遇到的障碍,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障碍,是资本主义生产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遇到的障碍,它不可能穷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部表现形式,因此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解应该在历史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二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新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它们所论述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及出现帝国主义战争。在帝国主义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资本家,它们对利润的追求开始以整个世界为舞台,而这必然引起与其他国家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冲突,因而引发世界大战,资本家之间的冲突国际化了。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等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大大缓和。资本主义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这些变化无疑很重要,但它们只是资本主义原有矛盾在范围和程度上的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真正发展主要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兴起的新科学技术革命联系在一起的,这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也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有了新的内容,表现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特点。
第一,国际关系阶级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有了全球性。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物质生产力,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革命性发展缩短了全球各地人们之间的距离,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密切,全球经济日益明显地表现出了一体化的趋势。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卷入了全球性的经济体系之中。这种经济体系不仅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有所不同,而且与列宁的时代也大不一样。如前所述,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民族国家内部的事情;在列宁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走向世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这时的经济联系主要表现为赤裸裸的掠夺;在当前,资本主义不但越出了民族国家的界线,而且它在全球的存在不再表现为殖民掠夺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表现为以全球性市场为纽带的经济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国家之间的“平等的”交换和合作。但是,从本质上看,这种新变化丝毫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以往的不同只在于,过去存在于民族国家内部的矛盾现在扩大到了全球的范围。在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产关系基本局限于民族国家之内,阶级和阶级划分受这种生产关系的限制,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内部的事情。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整个世界日益纳入统一的生产体系之中,而任何一个生产体系,其内部必定要有分工合作,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这些关系又必然表现为阶级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生产体系以民族国家为单位,阶级划分在民族国家内部人与人之间进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经济体系的全球性质使得阶级划分开始在各个国家之间进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具有了阶级的性质。列宁曾为阶级概念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1995 年版第4卷第11页)对照列宁的阶级定义,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当前的这种世界经济秩序具有明白无误的阶级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正是阶级关系。只不过以往的阶级是由个人组成,现在的阶级则由国家和地区组成。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是全球一体化的积极鼓吹者,他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一书中说:今天,与以往相比,在世界范围内“文明的排列完全不同,我们正快速迈向一个迥然不同的权力结构,这一权力结构造成的将不是一个分成两种文明的世界,而是一个为三种截然对立和相互竞争的文明所分割的世界——锄头象征着第一种文明,流水线象征着第二种文明,电脑象征着第三种文明。在这个三分化的世界上,第一次浪潮部门提供农业和矿产资源,第二次浪潮部门提供廉价劳动,从事成批生产,快速发展的第三次浪潮部门,则以创造和开发知识的新方法为基础,雄踞主导地位。”(阿尔温·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7页)在当前的经济秩序中,雄踞主导地位的正是美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这些国家正在因这种地位而急剧地从世界各国把财富聚敛到自己手中。对于这一点,无需引证具体材料,只要看看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怎样的牛气冲天,特别是像微软这样的信息王国怎样地通过向全球出售产品而吹气球般地暴富起来,便很清楚。除此而外,现在发达国家之间虽然结成了“西方七国”这样的联盟,但各种利益冲突依然不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实质上还是资本家和资本家的关系。
由此可见,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的社会性逐渐扩大到了国际的范围,由它引起的资本家和工人以及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因经济的全球化而变成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而且这一变化的根源还是资本家对财富的无限追求,变化以后的各种矛盾所反映的实质上还是资本家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遇到了他人(国际社会)的阻碍。
第二,与自然界发生严重冲突,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受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的驱使,资本家总是要不择手段不惜代价地扩大生产,追逐利润。当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时,人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自然界似乎是一种无限大的存在,并不对资本家的行为构成限制。但是在新科技革命以后,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提高,自然界不再无限大,而是变得很小,它与资本家无限扩张的欲望产生严重冲突。这一冲突的表现就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性问题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最突出的是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作为一种生命物,人的生存需要有一定的生态环境,然而这种环境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遭到生产活动的破坏,人类自身又反过来受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报复。资本主义生产与自然资源的冲突更为严重。现在,不但各种矿产资源已经表现出无法适应生产持续高速发展的需要,就连一度被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和空气,也日渐紧张。这种情况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美国以占世界不到5%的人口消耗世界能源产量的34%,并制造出大致相当的污染物。 据研究,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按照美国人现有的方式生活,从资源的角度看,我们需要有四个地球,从环境的角度看,需要有九个地球,而事实上我们的地球却只有一个。
第三,人的极度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并不是新近才出现的现象,马克思在世时便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作过尖锐的批判。但是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异化现象已有极大的发展,达到空前的程度。在马克思的时代,异化主要表现为工人的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活动、人与人的关系对人的异己化。这些异化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与过去不同的是,人的消费活动、日常生活,乃至科学技术,都与人相异化了,都在支配和压抑人。让我们以消费为例对此略加说明。消费本来是人的最自然的行为之一,是人为了生存每天都在进行的活动。同时,消费与生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生产,谈不上消费;没有消费,生产便不能继续。在生产力比较低下时,主要问题是发展生产以适应消费的需要,消费在引导和促进着生产。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所关心的并不是人们的消费,而是生产,因为只有生产才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今天,新科技革命极大地发展了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不是生产不足,而是生产过剩。资本家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获取更多的利润,千方百计推销自己的产品。各种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无所不用其极,以唤起人们的享受欲、占有欲,甚至攀比心、嫉妒心,诱使或者强迫人们去吃、去穿、去用、去消费。人成了消费的工具,说到底和生产的工具一样,都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工具。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科学技术也与此相似。如果说以往它们都还是独立的存在,那么现在也都被按照生产的需要加以改造,成为强迫人支配人的因素,纳入了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机制之中。这种人的极度异化造成对人的怎样的伤害以及引起人们的怎样的反抗,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兴起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中便可以看出。
在上述三个新特点中,国际关系的阶级化所产生的仍然是社会性质的矛盾,因而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分析过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扩大。后两个特点在资本主义早期也已经存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题中应有之意,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还不是资本主义危机的形成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则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生产力的发展而突显了出来,表现为一种崭新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理应对此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充实、发展已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概念。
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特点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产生的影响
如前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在于它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正确认识之上的,因而考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特点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十分重要。
当前,在社会主义问题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盛行悲观主义的论调,认为社会主义已陷入危机,前途渺茫。其主要理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大大缓和,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不再可能;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东欧已经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等原社会主义国家则实行改革,告别了一直被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的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这种悲观主义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社会主义在今天不是处于低潮,更不是前途渺茫,而是正在面临着新的高潮,社会主义者大有可为。
如果我们放眼现实,紧密结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特点来思考社会主义问题,那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首先我们就会看到,已经阶级化的国际关系为社会主义者提供了广阔的斗争舞台。阶级化了的国际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压迫和被压迫、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与一百多年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起来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斗争,以争取国际民主,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在存在核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发动武装斗争,消灭国际资本主义,但它所进行的争取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制约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斗争,明显地具有国际范围的社会主义的性质。
其次我们还会看到,正是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和人的极度异化才真正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这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真正原因所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那里并没有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因为资产阶级可以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前提下为了自己的根本利益而改善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缓和阶级矛盾。实际上,阶级矛盾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所涉及的主要是物质利益的分配,它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皮肉,并没有触及它的灵魂,资本主义制度的灵魂是唯利是图、无限追求物质财富的价值取向。资产阶级完全可以在扩大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的前提下缓和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因,这样做是符合它的根本利益的。但是全球性问题和人的极度异化完全不同,它们所触及的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灵魂。因为全球性问题使人类能否继续生存成为问题,人的极度异化使高度紧张的物质生产的意义受到怀疑,为了保证全人类的继续生存,为了使人过上真正有意义的人的生活,不致永远充当资本无限增值的工具,人类(不仅仅是资本家)必须改变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物质享受的价值取向,而这才是对资本主义的真正的根本性的否定,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命就在这里。这种根本否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是在今天才第一次出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直接关注的是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但从深层次上看,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本人,最终关注的并不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而是人的解放,是人从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追求中解脱出来。对于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大量的论述,这里无庸赘言。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和扩张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决不是对资本主义无限生命力的证明,决不像有些人所说的是资本主义在和社会主义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恰恰相反,正是资本主义在当前的一时扩张和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的最后危机,因为它吞噬了人的价值,危及到了整个人类继续生存。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危机。
历史发展的出路何在?只能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是因为,人类要继续生存,就必须:第一,从根本上改变全世界范围内由资本主义造成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实现对物质生产的有计划的自觉控制,也就是说建立一种从全人类的合理需要和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出发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而这正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之一。第二,彻底改变无限追求物质财富、物质享受的价值目标。如果真的作出这样的改变,那么人类的新的价值目标应该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当前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它只能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是,这不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的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吗?
社会主义是不是陷入困境前途渺茫,至此应该得出结论了。
当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还有待于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和全世界人民去开展斗争努力争取。也应该看到,这一斗争不一定是暴力革命,它将具有许多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的新形式。但是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我们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信心。
标签:恩格斯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消费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财富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