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构建有效教学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要构建有效教学,必须做到“有效课前准备、有效课堂实施、有效课后拓展”三个有效。本文重点阐述有效的课前准备策略。
关键词: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认为要构建有效教学,必须做到三个有效,即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实施、有效的课后拓展。下面重点就有效的课前准备策略与各位同仁共同分享,望不吝赐教。
课前准备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基础之基础,关键之关键。有效的课前准备包括精准定位目标、精准把握教材和学生、精心构思目标达成的策略三个方面。
一、精准定位目标
教师通过研读《课程标准》,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深刻领会每个主题的目标要求,熟知单元目标,才能精准定位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只有课时目标把握准确,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教学才会有效。在确定课时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成分,而是共同支撑起人的素养与智慧的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将其割裂开来;
2.目标定位要准确,一方面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要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又要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能力相贴近;另一方面要向全体学生,要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3.目标要注意知识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做到深入浅出,防止出现过深、过难的现象,同时要通盘考虑同一学习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要求,制订与该阶段学生学习相适应的目标;
4.目标要力求明确、具体、可行,可测量,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能方便地编制检测内容,以确定学习目标是否可以达到。
例如:在制订“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课时教学目标时,有教师这样描述: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②通过实验比较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③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掌握实验探究方法;②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意识;②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
从这位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不难看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三维目标割裂,没有明确指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载体,目标缺乏指向性;二是目标的表述不科学,“培养”“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因而表述欠准确;“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没有明确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表述欠具体。如果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以下修改,就显得更为合理、更精准了:
①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②通过实验比较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
③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稀酸、其它金属的盐溶液的化学反应,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经历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快乐。
修改后的目标描述更加简明,且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在第③中既有“知识目标”,也有“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表述准确、具体和可行,实施载体也非常明确。
二、精准把握教材和学生
认真研读教材,正确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目标达成的方案是教师有效备课的核心环节,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材”包括课本以及相关的“教辅材料”,比如教师参考用书、教学挂图、教学仪器设备、学生练习册等。教师要在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整体上钻研教材教参,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教参,读懂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系,了解教材的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解读学生。要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使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在研读教材教参和学生的基础上,分析提炼出下列要素:
1.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标的要求是什么?
2.本节教材提供了哪些学习内容?教参提供了哪些案例值得借鉴?
3.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是什么?哪些知识是学生能自学领会的;哪些知识是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能够领会的;哪些知识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中学生才能领会的;哪些知识是教师指导后学生仍然学不懂的。
通过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时做到“三讲三不讲”,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者在同学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三、精心构思目标达成的策略
在精准定位课时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和学生的前提下,教师要以目标达成为核心,树立问题导向,根据知识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精心设计、合理构思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确保目标的达成。构思目标达成策略时要着力解决有效的学习情景设计、有效提问的设计、有效训练的设计、教学媒体应用分析、教学方式的选择五方面问题。
1.有效的学习情景设计。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创设情景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认知背景,拓宽视野,开阔思维,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达成、学习内容、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础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创设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学习“分子”有关知识时,利用“桂花十里飘香”“湿的衣服可以晾干”等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创设真实具体的情景;学习“水”的知识时,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实地参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等情景素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有效提问的设计。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深层次思考,并且这种思考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逻辑性、针对性、层次性。要围绕目标的达成,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设问。课堂提问要关注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课堂生存空间。
3.有效训练的设计。练习和检测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提高化学课堂练习和检测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练习要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练习和训练要为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其次是针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练习的内容应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再次是课堂练习与检测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要一味布置书面的练习题。练习的内容应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以生活实践为出发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调查家里的能源使用情况,提出优化建议;用化学知识改编一首儿歌或画一幅与化学有关的图画等;最后是要练习和检测分层设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困生要降低难度和要求,对优秀生要有拔高和补充。
4.媒体应用分析。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适量地、适时地运用媒体,能让课堂由静变动、化抽象为形象,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媒体应用分析时必须弄清三个问题:为什么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也就是说,教师要明确使用媒体的目的,是用来创设情景,引发动机;还是展示事例,开阔视野;或者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事实、激发兴趣、提供示范等等。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问题,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和学习目标的达成而选择和运用媒体。选用媒体要把握“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第一需要”和“效益最大化”两个原则。“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第一需要”原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媒体观,立足于教学,为教学服务,教学需要才选用,并不是使用的越多用越好。不能过分夸大教学媒体的作用,不能让媒体代替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更不能滥用媒体。
5.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灵活选择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交流研讨等教学方式。
总之,构建有效教学的策略还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完善、提高。以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启迪学生的智慧,以高超的教学技能点亮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师训教研中心 725200)
论文作者:陈永健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学生论文; 目标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教材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金属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