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中“权衡与选择”的任务在作文中如何完成论文_柳凤鸣

新材料作文中“权衡与选择”的任务在作文中如何完成论文_柳凤鸣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

【摘要】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 解决了新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性之间的矛盾。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任务权衡与选择处理问题

一、明确任务驱动的指向性

这种需要“权衡与比较”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明确任务驱动的指向性,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核心支撑,这也是高考作文命题新变化的核心,就是给考生一个明确的指向。所以要认真阅读材料,读懂题目,弄清楚要素与关系,审准题目,明确任务,明确题目到底要我们干什么,严格按照原材料的逻辑来选材与分析。

例如:全国课标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小李创新,老王敬业,小刘爱好摄影,高考作文的指向性十分明确:“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在这里,你要选择一个,或小李,或老王,或小刘,一定要权衡、选择,说出道理。

“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具体问题,“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些任务,都是须要考生在作文中予以解答、完成的,这样,作文试题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能更有力地规避套作、更好地解决考场作文“假、大、空”的问题。

二、将三者进行比较,体现出符合要求的权衡。

如何权衡?将三者进行比较,体现出符合要求的权衡。

选择出一者,并不代表着批判另外二者,只是三者进行比较,选出自己有话说的一者。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60分)

①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朱敏才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

②上海退休教师洪照生,无微不至地照顾与洪家没有血缘关系的沈曾静老太太,迄今已经37年。在洪照生及其家人的照料下,没有子女的沈老太太,健康长寿地迎来了百岁寿辰。

③周万平坚持25年守护烈士陵园,始终牢记当初向组织许下的“为烈士守护”的承诺,不管是在家庭经济困难时期,还是几个子女都成家后,她都坚守承诺,愿意一辈子在烈士陵园守候。

上述三个人物中,哪一个人更让你感动?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综合该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就是从三则材料中选择一个更让“你”感动的人。内容要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权衡:关键词是突出“更”字,这里面就需要有比较。要权衡就要有标准。有一个标准作为衡量的杠杆,才能体现出“更”的意味来。权衡的标准:哪一件事哪个人更加令“你”觉得感动。“感动”是个很感性的词语,不是量化衡量,关键看个人感受。选择:在三个人选择一个,那些选择两个人的就不符合这个任务要求。思考:由“你”的选择而展开的思考,即说明其令你“感动”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所以,判断是否符合题意的关键点:任务是否完成?主要看两个要素:一,有选择,解答“哪一个人更让你感动”;二,有理据或者感受,在写作中“综合材料内容与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

材料一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到贫困山区支教多年。可以解读出朱敏才让人感动的是:“用余热温暖人间”或“最美夕阳情”等。

材料二洪照生37年照顾与其无血缘关系的老太太。可以解读出:“孝行天下,大爱无疆”;“乐于助人,并能坚持”等。

材料三周万平坚持25年守护烈士陵园。可以解读出周万平让人感动的是:“坚守承诺,实心做事”。

三、如何选择?

主要角度的选择没有优劣之分。坚持多角度切入,每个角度没有优劣之分。这三件事,选哪一件,都是可以的,关键要看考生如何说,说理的水平如何。“选好角度”,并不要求选最佳角度,要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角度,最能够体现自己的说理水平的角度。第一件事核心精神是“发挥余热”,第二条件事核心精神是“孝之爱”“助之久”,第三件事核心精神是“坚守承诺”,我们不好把这三者排序。即使选出了一方,也要令其与其他二者比较!

例段展示:

“最美乡村教师”的朱敏才支教九年,那种为人师表“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让我感动;洪照生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太太37年,那份对人的关爱与毅力令我感动,但令我更感动的莫过于周万平,只为一个承诺,便不阻风雨,愿意一辈子在墓园守候。她那份对烈士的尊敬与怀念令我对她肃然起敬。因此,我认为三个人物中,周万平最令我感动。

由于材料中的共性很多,也由于试题中的任务型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优中选优并阐明理由,因而试题对考生提取辨析关键信息、比较中思辨说理等能力的期待值确实更高。当以上三个任务都完成了,学生就可以围绕材料就事说理,运用论证手法展开写作了。

参考文献:

[1]《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

长孙永健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burt2009

[2]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M]

作者简介:

柳凤鸣(1983.01--)女,汉族,籍贯:吉林省磐石,任教于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论文作者:柳凤鸣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新材料作文中“权衡与选择”的任务在作文中如何完成论文_柳凤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