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论文_张默,李黎,马欣欣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论文_张默,李黎,马欣欣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北京 102488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水平逐步提高。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企业管理层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客观的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进行分析,有助于合理降低风险,提升审计效果,为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基于此,本文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对策

1内部审计的含义及作用

1.1内部审计的含义

目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内部审计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当下的内部审计的含义是在传统企业模式下的基础上的不断的创新发展。众所周知,传统的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查错纠弊”,而如今内部审计的目标已转化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除此之外,内部审计的内容也进一步丰富扩充,可以更好的改善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1.2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为管理部门服务的一种独立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对内部制度的科学有效的检查、监督,以此来加强对企业内部制度的监管。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的监督评价,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同时,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运用系统的方法,促使企业对企业内部进行严格的管理,落实控制措施,从而预防风险,减少损失。

2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

2.1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电力企业对其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仅仅将其作为一种监督工具来看,其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其岗位设置不够科学,职责分工也不甚明确,这导致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与独立性不足,财务人员很难发现自身弊病,甚至出现问题互相包庇,这都为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2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在电力企业的机构设置中,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的职能部门属于平级机构。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需要被审计部门的配合,此时个别部门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在人员配备和审计经费方面进行牵制,使得审计过程进行困难。另外,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作业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部门,在经营管理中处于被领导地位,由于其审计工作会涉及到具体部门的利益,难免受到单位领导层的限制,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干涉,这将导致审计难以客观、公正、独立的进行。

2.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审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缺乏经验丰富和专业性强的内部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能力欠佳。而且,在审计工作过程中缺乏积极地学习,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及后续教育落后,无法学习到最新的内部审计技能。

2.4审计方式落后

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以查账的方式进行,重点对财务报表、账簿以及会计凭证等资料进行审核,很少对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也很少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流程与制度管理方面进行审核,很难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另外,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在其电力工程项目完成之后,没有起到事中的监控作用,即使发现问题也已经为时已晚,这段期间成为电力企业的审计漏洞,很容易滋生风险,从而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3.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状况与市场发展情况定期调整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其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在电力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内审人员不得由财务人员兼任,同时,合理划分内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做到各岗位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独立、有序进行,不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以便于内审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原因,从而有效避免审计风险。

3.2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部门公正地进行审计活动的前提基础,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但要在形式上保持独立性,更要在实质上保持独立性。形式上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与其他部门没有利益关系,在工作中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够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实质上的独立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在精神上保持独立性,以公正的态度进行审计工作,在出现利益冲突时能够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证审计工作的合规进行。

3.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能力与水平

首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具有审计责任理念,提高自身的审计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审计风险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其次,要提高自身素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部门应该针对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对企业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最后,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注重依法审计,在工作中要保持独立性,要遵循审计职业道德,坚持谨慎性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

3.4改进内部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是将审计风险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企业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内审人员首先研究确定审计风险可以接受的水平,然后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分析性检查风险,最后根据各种风险水平参数计算详细检查风险水平。根据确定的详细检查风险水平及其他有关数据,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等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近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减轻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降低审计风险。我国内部审计也应尽快实现向这种审计模式的过渡,以提高审计质量。

3.5做好审计项目沟通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内部审计沟通工作很重要,要做好有效沟通,内审人员除了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外,还应善于与被审计单位和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对沟通中的重要事项要形成书面记录,同时沟通记录经对方签字认可才能形成审计证据,记录于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在沟通结束前要提醒对方,这是因为一方面进行必要的补充可以防止疏漏,另一方面充分的沟通有助于加深双方对某一事项的理解和认同。此外,在整个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识别被访谈者接受和抗拒的非语言讯号,适应场面气氛调节谈话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用电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在此基础上,必须充分认识到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成因,继而找到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此来降低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翠娟.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电力讯息,2015(19)

[2]吴玉梅.提升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能力探讨[J].投资与合作,2014(6)

[3]张燕.探讨电力企业如何有效规避审计的风险[J].低碳世界,2014(12)

论文作者:张默,李黎,马欣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论文_张默,李黎,马欣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