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 056000
摘 要:平时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及能力水平有哪些缺陷?这一切肯定要通过习题的训练才能得到反馈,习题的训练不仅可以打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更可以使学生不断感到自己在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上还有这样那样的空白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竟相迸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教学可以通过组织课堂争论,提高学生的准确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新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历史的人文性与历史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了回归和前所未有的重视。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具体来说,也就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在人文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下,中学历史课程中文化史的教学基于其教学内容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无论是在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还是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方面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要更加重视文化史的教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解决这一类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即评价历史人物时,要认识到历史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掌握历史人物的活动、主要事迹、主要思想,然后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既不能拔高,也不能贬低。这样,方法以知识为载体,知识以方法为钥匙,相得益彰,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历史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体现多样性,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历史习题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应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去分析,才能思路清晰,深刻记忆和理解历史问题,才能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和有序地去理解问题。基础知识是完成其他教学目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依托,习题教学中注意层次性,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学生不求甚解造成肤浅认识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新世纪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面对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新理念的思考,课堂教学中“新理念”的实施被广泛关注,历史课也不例外。课堂教学的功能从以本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从授知转化为启智;从单一知识传授转化为人的整体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的其中一个理念是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习题教学也就更不能排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讲解习题时,不能一味地给学生对答案,要鼓励学生参与思维,在操作上要积极引导,允许学生对答案进行辩论。只要有新意,教师就应该肯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习题的全面认识,让习题课的教学也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如在复习隋朝历史的时候,对隋炀帝的评价问题,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考虑。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起的作用,由过去主动地将变成“被动”地听,然后用寥寥数语在节骨眼上给予启发、点拨,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的感觉。师生之间的交流、多向合作也使学生感知了知识,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发挥了学生思路开阔、敏捷灵活、勇于探索的优势,在思维的撞击中相互启悟,相互开拓,也弥补了其贫乏的历史知识,改变了其传统的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教师能设计好习题,并有机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听”和“习”结合,教师的“教”和“查”挂钩,就能活学活用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为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 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
论文作者:夏利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知识论文; 习题论文; 教师论文; 历史人物论文; 人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