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普罗旺斯小学 530031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美术课程教学的本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课改十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美术教学应该实现“美丽的转身”,即由繁杂转向简约、由热衷于形式转向注重实质、由热闹转向理性,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因此,追求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是新形势下每一个美术教师应关注和研究的话题。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美术学科的特征,拓宽美术教学的途径,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从而让美术课成为“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促进艺术发展”的课程。
【关键词】美术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7-168-01
一、激发学生兴趣
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就没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爱美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服饰’”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时装环保秀的表演活动。当上课铃声响起,还有几个学生没有进教室,教师就宣布开始上课,并播放歌曲《大家一起来》。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几个学生依次从教室外走进教室,与教室里其他学生不同的是,他们的身上还穿着一件特殊的服饰,这些服饰都是用旧报纸、塑料袋、废光盘等废旧材料制成的:有的用卡片制成小马甲;有的用报纸做成裙子;有的用塑料袋做成衣服??各种各样的衣服,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一番T台走秀之后,教师引出板书的课文标题――有趣的“服饰”。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出各种新颖的服饰,巧妙地将环保理念与美术设计融为一体,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同时,教师利用上课开始时,还有几位学生没有走进课堂的时机,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然后,依次让身穿有趣的“服饰”的学生依次走进教室,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意识。
二、优化教学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合理运用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美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高明的导演,学生是出色的演员。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只有学生有效地、轻松地、快乐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思的、有意义的。这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学生们纷纷到宣纸上过了一把瘾:有的学生画得一团黑,无法辨认画的是什么;有的学生用笔粗细不均,画出的动物有些走样。在找出这些作品不足的基础上,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说出画水墨时有什么注意之处;然后,教师出示一组优秀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共同欣赏,探究画法;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合作、交流。在不断的体验和反复的对话中,学生们对水墨画的画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案例中,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一气呵成,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拓宽学习时空
“生活的外延就是美术的外延。”在生活中,美术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校园是学生们熟悉的地方。美术阵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到校园里寻找美的事物,从而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参观与旅行”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校园里各个建筑物的摆布,留意每个角落里景点的设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画出美丽的校园,它可以是建筑物,可以是花草树木,也可以是整个校园。在这个案例中,校园是学生身边的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美的眼光欣赏校园,让学生画出心目中的校园,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意识。
四、实施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是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它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更投入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作文插图”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一篇作文,然后根据作文内容,创作一幅插图。学生在创作时,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优秀作品及时给予肯定,发现欠佳的作品则及时提醒,耐心引导。在学生完成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找出小组内成员每幅作品的优点,并推荐1 ~2幅优秀作品交给老师;接着,教师将各组推荐上来的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评,从而让全班学生共同赏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有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全班展评等方式。这样的评价,对优秀生来说,是一个鼓舞,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一种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
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是美术教学的永恒追求。美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优化教学流程,以最少的时间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如何激发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里,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不管是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总之,有效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使教学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论文作者:李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7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美术论文; 在这个论文; 校园论文; 课堂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7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