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独少年到航天之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父论文,航天论文,孤独论文,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少年多坎坷
1857年9月17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生在俄国梁赞省的伊热夫斯克县。小齐刚出生时,看起来很虚弱:脑袋特大而身体却很瘦小,以至于父母真怕这个孩子活不下去。好在小齐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起来。
童年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喜欢不着边际地幻想。他幻想过自己力大无比,像个巨人;还幻想自己像猫一样,顺着绳子和竿子爬得很高,看得很远。
幻想的小齐快乐成长时,一场灾难不期而至。10岁的他突然染上了猩红热,几乎丧失了全部听力,被迫退学在家。这时,慈爱的妈妈承担了老师的全部责任。每天清晨,妈妈做好可口的早餐等儿子吃完后,就开始指导他学习。为了让儿子能清楚地发声,她总是用口贴近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耳朵,一遍遍地重复,再让他看自己的口型发音,直到儿子能清楚地读出单词为止。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小齐进步很快,而且能写出一手好字。然而灾难却接踵而至,妈妈不久因病去世了。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一个半聋的孩子,是无法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的,所以每当爸爸上班之后,小齐总是一个人坐在家里,不是呆呆地看着窗外,就是摆弄着妈妈制作的手工玩具,眼眶里充满了泪水。后来齐奥尔科夫斯基回忆说:“12岁到14岁这几年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最孤独、最忧伤的时候。”
在孤独和寂寞之中,小齐在家自学功课。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只能靠自己去分析和解决,从而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转眼间,齐奥尔科夫斯基已经16岁了,他向老爸提出去莫斯科学习,得到了老爸的大力支持。对这位贫困而又有残疾的少年来说,在举目无亲的他乡生活是相当困难的。他租住在莫斯科郊外一间阴暗的小房子里,老爸每月寄给他的15卢布的生活费,大都被他用于购买书籍和实验仪器,所以每天只能以黑面包充饥。
□“卡卢加的怪人”
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878年夏天回到了家乡梁赞市,不久就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成了卡卢加省波罗夫县中学的数学教师。在波罗夫县,他租了两间房子,一间当卧室,一间改造成了实验室。也许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工作太努力,房东的女儿、勤劳善良的索科洛娃看上了他,并和他结了婚。
成家以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生活很有规律,他一边认真教书,一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由于从小听力就存在障碍,养成了孤僻的性格,齐奥尔科夫斯基不爱与人交往,因此引起了一部分同事的误解,称他是“卡卢加的怪人”。在自传中,他这样回忆教师生涯:“那时我没有接待过谁,也没有去拜访过谁,除了学校、家,其他什么地方也没去过。”
这种宁静的生活,倒使他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学问。他设计了一种“鸟形飞机”,外形完全符合现代空气动力学的理论。为了减小飞行阻力,他将机身设计成流线型,并将单机翼的末端做成了弯曲状;为了使飞机能够加速飞离地面和安全降落,他在飞机底部设计了轮式起落架;为了能够控制飞行高度与方向,他在飞机的尾部设计了升降舵与方向舵。
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设计的飞机,经过了十几年以后才出现在天空中,由此可见他超人的预见性。令人惊叹的是,在当时蒸汽机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他就大胆预言内燃机可以作为未来飞机的动力,并对这种远景充满了自信。
在妻子的支持下,齐奥尔科夫斯基依靠微薄的薪水和朋友们的借款,成功地制造出自己理想中的“送风机”——俄国航空史上的第一座实验风洞。
风洞是啥玩意?通俗地讲,就是产生人工气流的管道装置。试验时,把需要测试的模型或实物置于风洞之中,就可以观测空气在物体周围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
齐奥尔科夫斯基设计的“送风机”虽然简单,但在原理上已经和现代的大型风洞完全一致。
口星际航行的奠基人
在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取得成就最大的是航天领域。在很小的时候,有关星际航行的问题就强烈地吸引着他。他曾说:“太空飞行思想的种子是由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播下的,它在我的头脑里形成了确定的方向。”
早在188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写了一篇题为《自由空间》的论文。在这篇光辉的论文中,他首次提出宇宙飞船的运动必须利用喷气原理,并绘制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张宇宙飞船工作示意图。当时飞机还没有诞生,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论文无疑是十分超前的。
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著名的《利用火箭喷射仪器研究宇宙空间》一文,首次提出了一个新鲜的观点——火箭是人类飞出地球的手段。他指出,地面以上100公里,空气稀少,飞机和气球无法飞行,而能独立飞行的飞行器——火箭才能胜任这项工作。他精确地计算出火箭飞出地球所必须具备的速度。他还指出,火药不适合于宇宙飞行,用液氢和氧作燃料才是最佳方案。这是人类科学史上,首次有人提出了采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思想。他画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动力火箭的构造图,为后人指明了火箭设计的方向。
过了不久,齐奥尔科夫斯基又发表了《论外层空间的航行》一文,探讨了火箭发射升空后如何返回地面的问题。
□探索永无止境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结束了齐奥尔科夫斯基长期以来的郁闷心情。在苏维埃政府的支持下,他的多种科学著作得以出版。鉴于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杰出贡献,苏维埃政府决定授予他“终身抚恤金”和劳动红旗勋章。
有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工作热情十分高涨,他写出了大量的论文,提出了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新方案,以及飞行器在行星表面着陆的理论。齐奥尔科夫斯基发现,仅仅依靠单个发动机,火箭无法在宇宙中持续飞行,于是又在1929年发表了《火箭列车》一文,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新颖构想。这一富有创见的构想,为人类研制克服地球引力的运载工具提供了依据,如今各国使用的火箭,基本上是以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蓝本发展而来的。
在星际航行的问题上,齐奥尔科夫斯基还提出了建立空间站的想法。在他看来,空间站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人造卫星,可以成为未来宇宙飞船的起航站与中转站。今天空间技术的发展,完全验证了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设想。
除了搞科研,齐奥尔科夫斯基还十分注重培养航天后备人才。就在去世前二个月,他还不顾病痛,坚持给青年学生讲解航空理论。
自然规律是无情的,1935年9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齐奥尔科夫斯基78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近60年的时间是在为科学研究而紧张地工作。一个几乎失聪的人,一个从未进入过中学与高等学校的人,一个被人讥讽为“卡卢加的幻想家”的人,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位学识广博、受人尊重的科学大师。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墓前矗立起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面铭刻着他的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然而人类不应总是生活在摇篮中,他们将会不断争取新的生存空间与世界,起初是小心翼翼地飞出地球大气层,然后将探索整个太阳系。”
标签:航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