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论文_吴佳佳

吴佳佳

台州医院心内科 318000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慢性心衰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心理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方法 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老年患者,随机抽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并对比其效果。结果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和SAS的评分情况发现,经早期心理护理模式的试验组SDS和SAS的评分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对比护理满意度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4.9%(37/39),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慢性心衰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早期心理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衰;早期心理护理;效果

近些年,我国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趋向高脂肪、高热量模式,致使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日益增多[1]。发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改变了心肌的原有结构与功能,最终致使心室的泵血与充盈能力降低[2]。由于本病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且恢复期较长,临床表现差异大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在慢性心衰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心理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且均为慢性心衰老年患者78例。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各30例和48例,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9.12±7.76)岁;患者病程介于4.5个月~6年,平均(15.2±10.5)个月;病因:高血压性心脏病:28例,冠心病:22例,肺源性心脏病:18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心功能分级:II级:8例,III级:25例,IV级:45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39例的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

试验组:以对照组为护理基础,辅以早期心理护理模式。①言语安抚:由于患者认为家属不了解病情,无法体会自己的痛楚,因此,家属的言语安慰是远远不够的。护理人员是不一样的,其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慰患者,告诉其病情的相关信息,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适当的用言语以及肢体活动鼓励、支持患者[3]。②缓解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休息环境布置的轻松、舒适,并保证房间的安静;护理人员应在夜间安慰患者,帮助患者进行正常的睡眠,保证睡眠质量,如患者失眠,则应在白天给予适当的活动;如患者病情加重,应帮助患者进行快速睡眠。③减轻身心痛苦:由于此类患者的身心都受到病情较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通过听歌、陪聊等非药物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保证安静的病房环境,帮助患者进行肌肉放松,放松部位如颈背部、四肢等部位。

1.3 观察指标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和焦虑自评量表(简称SAS)评估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况,分值越高,不良情绪越重。此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项测定指标结果的显著性检验采用T和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SDS和SAS的评分情况

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和SAS的评分情况发现,经早期心理护理模式的试验组SDS和SAS的评分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SDS和SAS的评分情况(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由于慢性心衰的后果极其严重,再加上老年人的各项机能处于退化过程,降低了心衰的治愈率,因此,患者极易出现悲观、不自信的情绪[4]。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同时限制了治疗的临床疗效。因此,在慢性心衰的老年患者的护理及治疗中,应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在本研究中,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和SAS的评分情况发现,经早期心理护理模式的试验组SDS和SAS的评分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对比护理满意度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4.9%(37/39),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以上结果,说明心理护理模式的优越性。其不仅仅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大幅度降低,并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非药物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5]。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衰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早期心理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董璠.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53-255.

[2]项颖卿,罗萍,章国良,等.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307-308.

[3]郑晓风.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378-1379.

[4]刘妍.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19-1821.

[5]马淑兰.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 09(b):79-80.

论文作者:吴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  ;  ;  ;  ;  ;  ;  ;  

早期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论文_吴佳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