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未成年人 回归教育本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成年人论文,本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毫无疑问,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承担着重要责任。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对未成年人民族精神的培养,本来就是中小学根本的、常规的任务。中央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是因为近年来,社会上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出现了滞后,滞后于教学中心工作,滞后于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成长的要求,滞后于时代对德育的要求。作为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我们在不满意未成年人的种种表现的同时,更要反思我们的教育环境,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反思我们在培育他们的思想道德方面做了什么、做了多少有意义的事情。
社会的浮躁,功利的驱使,冲击着学校教育;社会的不良影响减弱了社会应该承担的对教育的功能,这是当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能不引起方方面面重视的重要原因。
就人的活动领域来说,有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日常生活、公共生活等领域,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经济活动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活动领域,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人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政治活动领域属于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运作领域,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政治活动领域里的游戏规则还远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活动是从事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生产的领域,由于在推行市场经济初期,经济利益作为活动的根本目的以及作为评价的标准有普遍化的趋向,因此精神活动和精神生产也有被物质化的倾向,通过生产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来谋取暴利。而从事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绝大部分都是成年人,正是由于他们缺少必要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游戏规则意识,才使这些活动领域中的失范现象日趋严重,他们的观念、行为是人文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对他们是否也有一个道德教育问题,十分值得研究。另外,公共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道德领域。由现代社会生活所决定,道德教育就不能仅限于家庭与学校,以及与未成年人有关的生活领域;道德教育的对象也不能仅限于未成年人,而应当扩展到所有的社会成员。
学校教育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社会承担着教育的责任,建立一个良好的、有序的社会道德风尚,营造一个有中华文化底蕴的和谐社会氛围,是有效实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
升学的压力,分数的惟一,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使教师成为了“教书匠”,学校偏离了教育的目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回归教育本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义不容辞。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来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表现,但由于过去对人才的束缚,导致在追求人才的过程中走向了极端。多年来,对学生分数的过分关注,对学校升学率的单一评估,使学校不断地创造出升学率的奇迹,使教师不断成为制造高分的能手。学校教育以分数为本,失去了教育本身的目的,背离了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淡化为几个口号、几个形式、几种说教。在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形下,学生产生了对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
其实,道德教育是不能简单地以“不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的形式进行的,应该首先建立平等的道德教育话语权利理念。民主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教师以民主作风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平等待人的最好方式是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的最有效方式是教师关心学生。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和作风,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远胜于他们口头上的道德说教的影响。著名的教育家诺尔特(D.Nolte)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到罪恶。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处事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被接纳和友谊中,他将学会喜爱这个世界。
社会的多元,世界的开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积极探求德育的新途径,开发教育资源,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的立体教育的网络。
当前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网络技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离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而独自发展,已经加入WTO的中国更应积极加入到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中,这必将带来诸多方面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固守原有的道德教育理念,停留在原来狭隘的道德教育视界,坚持原来单一的道德教育形式,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我们需要一种广义的道德教育理论,而不是狭义的国家、集体和个人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的道德教育活动。
在新的形势下,国家推行新的课程方案,新课改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进行的,新课改把社会实践列入课程,把研究型学习列入课程,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社会的有效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整合,使教师能与家长充分地沟通,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立体教育模式,真正实现对人的培育。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推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拓展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样,网络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社会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运用好网络这一有利手段,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网络与德育课程的整合,努力实现网络条件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务,利用网络开拓学生视野、了解世界、培养正确的道德选择能力,是当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不可回避且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到自身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教育人的人,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广大教师应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教育和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