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200
摘要:目的:观察经腹部彩超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3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腹部彩超检查,对比腹部彩照诊断结果和病理学结果,分析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超图像特征。结果: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超检查可见胆囊壁中强度回声团突入胆囊腔现象,无声影,以单发或多发为主,存在明显乳头状突起情况,无明显血流信号,不同病理学特征的息肉表现出来的彩超图像特征各有不同。36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经病理确定胆囊腺癌1例(2.8%),胆囊结石5例(13.9%),胆固醇息肉20例(55.6%),炎性息肉5例(13.9%),胆囊腺肌症2例(5.6%),胆囊腺瘤3例(8.3%),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9%(32/36),误诊4例,误诊率为11.1%。结论:经腹部彩超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准确判断息肉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关键词: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腹部彩超;临床价值
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数量较多,主要是指胆囊壁不断向胆囊腔生成15毫米以下的一种息肉样隆起情况。发病初期患者只是表现出疼痛、发热、上腹饱胀、胆绞痛的不典型临床症状。良性病变同样存在比较大的恶变危险,尽早给予准确诊断和治疗对避免良性病变恶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目前,超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之中,受到广大患者的信赖与认可。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3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胆道外科学》之中的有关诊断标准[2]。其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20例,患者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4.5±4.5)岁;其中右肩背疼痛25例,恶心呕吐18例,右上腹疼痛30例,腹胀6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在接受彩超检查之前,均禁食1d或者禁止服用对胆囊收缩造成影响的药物、高脂食物。开始检查前8h内禁止患者服水,在其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查。取患者仰卧位或左卧位,首先对右肋间进行检查,然后依次对肋缘下、剑突下进行检查,对胆囊及其周围情况予以全面扫查。检查过程中为保证结果更加准确,可指导患者改变体位,以便对胆囊腔和病灶进行仔细观察。对病灶具体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声像图特征、血流信号等进行观察记录。
2 结果
2.1 分析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超检查声响特征
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超检查可见胆囊壁中强度回声团突入胆囊腔现象,无声影,以单发或多发为主,存在明显乳头状突起情况,无明显血流信号,不同病理学特征的息肉表现出来的彩超图像特征各有不同。
2.2 分析腹部超声诊断结果
36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经病理确定胆囊腺癌1例(2.8%),胆囊结石5例(13.9%),胆固醇息肉20例(55.6%),炎性息肉5例(13.9%),胆囊腺肌症2例(5.6%),胆囊腺瘤3例(8.3%),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9%(32/36),误诊4例,误诊率为11.1%,见表1。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可以称之为胆囊隆起性病变,广义上是指胆囊黏膜出现局限性隆起或逐渐向胆囊腔突出的一种病变,其发病率比较高,根据其病变性质具体可分为非肿瘤(良性)性病变和肿瘤(恶性)性病变,炎性息肉、腺瘤以及腺肌瘤等属于良性病变,腺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等属于恶性病变。尽管各种类型的胆囊息肉样病变都有自身不同的特征,但在部位、数目、大小等方面容易发生重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3]。
随着超声诊断设备和其他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将腹部彩超应用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已经成为临床首选方法。本研究中应用腹部彩色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如下特征:胆囊壁中强度回声团突入胆囊腔现象,无声影,以单发或多发为主,存在明显乳头状突起情况,无明显血流信号,不同病理学特征的息肉表现出来的彩超图像特征各有不同。检查结果之中,超声诊断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这足以证明超声诊断上述两种疾病的准确率较高[4]。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良性胆囊息肉发生恶性病变的概率在7%-22%左右,尽早给予患者科学合理、全面细致的检查可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情况。早期胆囊癌、腺癌性息肉是良性胆囊息肉最常见的两个误诊疾病类型,给予腹部超声检查可见肿瘤性胆囊息肉血流成像表现出高速低阻现象,同时还能检测到高速频谱,以此为依据,可以判断出良性胆囊息肉是否已经发生恶性病变,这对临床尽快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9%(32/36),误诊4例,误诊率为11.1%,由此可知,经腹部彩超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准确判断息肉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彦丽,靳元,邓锁琴等.彩超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临床意义的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3(2):347-347.
[2]张绚,李华春,刘水锋等.不同病理类型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J].医药前沿,2013,36(24):66-67.
[3]黄江涛.浅析彩超对胆囊息肉样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4):576.
[4]孙福金.CT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6):94-95.
[5]吴梓芳.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1):1795-1796,1798.
论文作者:邓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胆囊论文; 胆囊息肉论文; 腹部论文; 超声论文; 患者论文; 彩超论文; 息肉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