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斯论文,典范论文,福利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4)01-0052-08
蒂特马斯生平及其与费边社会主义的关系
理查德·M·蒂特马斯(1907-1973)既是英国和欧美国家社会政策体系与福利理论奠基人,又是经验性社会福利政策研究开山鼻祖,他的思想与理论体系达到了福利哲学的层次。对中国学术界来说,蒂特马斯或许比较陌生。但是在欧美学术界,蒂特马斯已成为社会政策与国家福利的代名词,成为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理论的一面旗帜,成为一种“理论典范”。纵观英国社会福利发展史和欧美国家社会政策文献,蒂特马斯可能是迄今为止地位最高、影响最大、思想最深邃和理论体系最综合的一代宗师。1979年英国社会政策大师唐尼森(Donnison,D)首次将蒂特马斯思想与理论体系称之为“蒂特马斯典范”(Donnison,1979)。1987年为纪念伦敦经济学院(LSE)社会科学系(社会行政学系前身)创建75周年,伦敦经济与政治科学学院三位世界闻名的大师一致认为,蒂特马斯不仅是1950-1970年代英国与欧美国家社会政策学科的领袖人物,而且他在社会政策领域中无与伦比的影响堪与经济学界的凯恩斯和社会哲学界的波普相媲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Bulmer,Lewis & Piachaud,1989,p.xiv)。1987年蒂特马斯的前同事在他卷帙浩繁的著作中,选择目前仍然是社会政策学生必读的16篇经典性文章汇编成书,而且恰如其分地将其称之为“福利的哲学”(Abel-Smith & Titmuss,1987)。这意味着蒂特马斯的思想与理论体系已达到了知识体系中最高境界的福利哲学层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蒂特马斯的思想与理论体系尚未系统地介绍到社会政策研究刚刚起步的中国。有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蒂特马斯典范的基本特征,综合介绍蒂特马斯为其灵魂的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以期有助于中国方兴未艾的社会政策研究和社会福利理论体系建构,进而创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理论体系。
蒂特马斯是饮誉世界的哲学家、社会评论家和社会政策大师,是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集大成者。按照出版年代顺序,蒂特马斯主要著作有【社会政策问题】(1950),【福利国家论集】(1958),【收入分配与社会变迁】(1965),【福利的承诺】(1968),【赠与关系】(1970),【社会政策导论】(1974)。简言之,蒂特马斯是英国社会行政理论与学科奠基人,他终生致力实践和实现费边社会主义平等与民主理念(Meshra,1989,p.66),成为当代英国费边社会主义思想与理论集大成者,费边社会主义也因此成为英国最具影响的福利理论。
“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体系
费边社会主义代表性人物群星璀璨,代表性机构历史悠久,声誉卓著。费边社会主义理论流派名人云集,阵容强大。1940-1960年代是费边社会主义全盛时期(赵维生,1987,p.43)。依据他们生活时代的时间次序,费边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是托尼(Tawney,R.H.)、蒂特马斯(Titmuss,R.M.)、克罗斯兰(Crosland,C.A.R)、唐森(Townsend,P)和米彻(Meacher,M)。托尼的代表作是1931年出版的【平等】,该书开创和系统性地阐述了平等理念与原则(Tawney,1994)。蒂特马斯代表作是1958年出版的【‘福利国家’论集】和1968年出版的【福利的承诺】,这两本论文集汇集了蒂特马斯在不同场合的主要演讲稿,集中反映了蒂特马斯的福利理论精华,至今仍然是社会政策领域中最权威和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克罗斯兰代表作是1956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的未来】,该书全面阐述民主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方向和费边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民主社会主义。唐森的代表作是1979年出版的【英国的贫困】,该书是全英贫困状况的经验性调查报告,其最大理论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相对贫困的理论,大大深化了贫困的理论研究。米彻的代表作是1982年出版的【人面的社会主义】,该书阐述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性因素(
George & Page,1995)。这些经典之作不仅为英国福利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深厚的思想与理论基础,而且记录和反映了英国社会福利发展历程。英国福利国家发展中最不能忽略的地方是其背后一套福利国家的信念与意识形态,而其中最重要者可说是费边社会主义思想与策略(赵维生,1987,p.31)。费边社会主义代表性机构是历史悠久和蜚声世界的费边社。简言之,费边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及言论对当代英国社会政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余伟锦,1999,p.25)。它不单为早期英国工党政府发展普及性福利国家奠定重要理论基础,也为社会政策和政治学科提供了核心概念和思想架构。
费边社会主义起源自由放任时代的英国社会,民主渐进的社会改良和精英主义取向是其基本特征。费边社会主义来源1884年成立的费边社(Fabian Society)。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A·H·Wells和Beatrice Webb是其重要创始人。这个组织主要由信仰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人士组成,其主要工作是研究并透过社会计划、教育和宣传推广社会主义。1919年发表的首版《费边社社章》规定:此社的目的是社会改革...主要活动是(1)宣传社会主义,使之应用于当前问题;(2)研究社会、工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3)拟定社会主义者重建立法与行政的原则;(4)出版研究成果与社员有关经济政治的著作。1935年修订的《费边社社章》明确指明以渐进主义和政治民主方式实现费边社会主义目标(赵维生,1987,p.32)。费边社创始人肖伯纳也认为费边社目的之一是“收集和出版真实可靠和公正无私的统计小册子”,以便表达使公众意识到目前制度下恶劣社会状况的意图(George & Wilding,1994,p.75)。显而易见,通过社会改良,而非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提升福祉,改善人类生活状况,这是费边社会主义的首要特征,这也是他们明显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分野。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转型过程中不应采取暴力革命形式,而应采取和平的议会民主政治方式,循序渐进和按步就班地实现过渡(George & Wilding,1994,p.74)。这种特征与英国社会政治特质和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渐进主义和民主性质是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其次,费边社会主义体系的共同特征是对民主过程的完全承诺和对社会福利服务明确无疑的支持(George & Wilding,1985,p.69)。第三,费边社会主义思想与理论具有矛盾性特色:既似是唯心,又似是唯物;既反对资本主义,又给予资本主义具体支持;既相信绝对真理,又相信相对真理;既是国际性主张,又受国家领域限制;既将社会事务非政治化,又主张将其政治化(余伟锦,1999,pp.26-30)。第四,费边社会主义传统是实用主义和实际取向的,而非理论和预测性的。劳动市场和财富、劳动与歧视、再分配和收入保障、平等和社会服务关系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Bosanquet & Towensend,1980)。英国社会调查传统可以回溯到十九世纪,历史悠久(
Mishra,1982,p.3)。简言之,费边社会主义是具有浓厚英国文化背景的社会思想,对英国福利国家产生和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社会福利理论体系。
费边社会主义理论渊源丰富多样,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费边社会主义主要根源于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基督教思想,而非马克思主义。费边社会主义从欧文主义中吸收了合作的观点,从基督教思想中吸取了伦理和平等主义的悠久传统(George & Wilding,1994,p.89)。费边社本身的社会哲学来源于边沁的功利主义。韦布(Webb)宣称社会主义者也就是当代的功利主义者。功利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是:经济上主张每个人有追求自己利益的权利,倡导极度的个人自由。政治上强调国家确保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权利和义务(陈晓律,1996,p.54)。总体来说,从外部关系看,在市场自由主义、古典经济学理论、剩余社会福利、保守主义和集体主义五大类福利意识形态之中,费边社会主义基本属于集体主义取向的福利理论。1976年两位著名英国学者在他们颇为流行的【意识形态与社会福利】首版书中,按照从反对国家到赞成国家的连续谱,他们又将集体主义取向的福利意识形态细分为反集体主义—→勉强集体主义—→费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四种基本类型(Lee & Raban,1983,p.23)。1985年这两位著名英国学者在他们【意识形态与社会福利】的增订二版中,仍然坚持认为费边社会主义处于勉强集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间相当模糊不清的实质性领域之中(George & Wilding,1985,p.69)。从内部关系看,费边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是个宽泛概念,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涵义。社会主义具有各式各样的形式,内部又细分为不同的理论体系。正如英国学者所说,社会主义最大不足是其多样和通常是冲突的不同流派,以致社会主义历史是诸多不同社会主义的历史,而且它不是一部多样性博爱的历史,而是相互竞争和针锋相对的历史(George &
Wilding,1994,p.89)。一般来说,当代社会主义主要分为社会民主主义、伦理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半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五大流派。费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又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两个流派。从社会主义内部横向关系看,费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之间的关系密切,难以泾渭分明地清楚区分开来。对某些人来说,费边社会主义是一种发达的社会民主形式,对其他人来说,费边社会主义十分接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George & Wilding,1985,p.69)。简言之,费边社会主义既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理论体系,又是当代世界最活跃和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想,其丰富多彩社会理论与福利思想对市场社会主义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意义。
平等、自由、博爱,加上两个衍生的价值观念:作为平等之子的民主参与,以及作为平等、博爱后代的人文主义,这五个价值构成了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尽管费边社会主义是个复杂多样的思想体系,内部派别林立,而且各派对平等概念(经济平等、社会平等和收入平等)的内涵外延充满争议,但是所有思想流派均最为强调平等观念。克罗斯兰认为,实质上平等是所有社会主义信条中最强烈的道德愿望,而且仍然是当代社会主义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没有平等就没有社会主义”已成为社会主义的格言(赵维生,1987,p.34)。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平等依赖于四个相互关联的社会基础或社会条件:一是社会平等带来社会整合;二是社会平等带来经济效率;三是社会平等带来自然公正;四是社会平等带来个人自我实现。蒂特马斯和其他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降低不平等是社会整合和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他们认为这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不平等将会导致总体性低下经济效率,一是大规模不平等误导生产努力,因为私人市场回应需求(demand)而不是回应需要(needs)。二是总体性不平等妨碍正常社会流动,浪费和埋没了人的能力与聪明才智(George & Wilding,1985,p.70)。在费边社会主义者心目中,自由与平等是两个相互依赖的观念。获得自由的基础在于社会平等,因此没有社会平等也就没有真正的自由(赵维生,1987,p.37)。蒂特马斯认为,只有获得充足自由,人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Titmuss,1968)。然而,费边社会主义的自由概念与个人主义自由概念在三个方面有所不同:一是自由意味着关注平等,自由取决于降低不平等的状况;二是自由观念与工作状况密切相关,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相辅相成。三是自由是政府行动的结果,而不是政府不行动和无为而治的结果。这不仅意味着他们追求负面自由和正面自由,而且极力赞成国家干预和国家福利提供(Titmuss,1991)。与此同时,对所有费边社会主义者来说,博爱意味着合作而不是竞争,意味着强调义务而不是权利,意味着关注社区之善而非个人主义要求,意味着利他主义而非自私自利(George & Wilding,1985,p.74)。蒂特马斯为此多次强调指出,利他主义和给予陌生人是社会服务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本质(Titmuss,1991,p.15)。简言之,费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起源他们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平等、自由、博爱既是他们追求的理想,又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政策的性质和社会义务的基本特征。
费边社会主义者普遍赞成国家干预和国家福利提供,他们认为国家应该在社会经济事务和社会福利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和举足轻重的积极角色。费边社会主义主张国家福利提供和社会平等导致集体主义责任的观念。他们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修正私人市场的不公正,以便实现社会平等和保障公民的个人自由。这种集体主义责任恰恰是费边社会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费边社会主义不无自豪地宣称,他们对英国公众福利的独特贡献是:他们是社会服务的优胜者(George & Wilding,1985,pp.84)。总体来说,费边社会主义体系共同特征是对民主过程的完全承诺和对社会福利服务明确无疑的支持(George & Wilding,1985,p.69)。费边社会主义否定“最小国家干预”的观念,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政府行为和政府规划是修正市场集中权力和将权力扩大到更为广泛公众当中的必要条件。有鉴于此,生产资料和分配国有化自然而然成为费边社会主义项目的核心要素。工人合作社、消费者协会、政府规管、私营企业的控制和所有权等“社会化”措施成为国有化的重要补充途径。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费边社会主义阵营各派对国有化议题存在持续不断的激烈争论,以致当代费边社会主义被分成“修正主义”和“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ists)两大派系。与此同时,扩张公共所有权的讨论必然伴随扩大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争论议题(George & Wilding,1985,pp.81-82)。简言之,费边社会主义者的重要特征是他们普遍关注于社会生活中直接和紧迫的社会政策议题。他们坚决支持和普遍认同国家和福利国家在工业化社会社会福利发展中扮演积极和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蒂特马斯终生关注国家福利在工业社会中的角色,国家需要对人们在自由市场制度中遭受的不公正予以补偿,社会政策作为提高公共福祉和社会质量工具的潜能等一系列主题,并且提出了许多深刻透彻和发人深省的观点。蒂特马斯认为,福利国家的动力、议题和结果只有在其运行其中的社会发生变迁处境下才能理解(Miller,1987,p.2)。他认为工业社会需要国家福利制度以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因为工业化社会和社会变迁带来纷繁复杂和无处不在的“负福利”(diswelfare)与“社会成本”议题。如果国家不予干预的话,弱势群体将受到不公正待遇,自由市场将扩大社会不平等程度,进而增加社会成本。因此国家干预和国家福利提供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经济与社会变迁过程的适应和积极回应(Titmuss,1991,p.50)。在蒂特马斯心目中,社会政策不仅功能是积极性的,而且性质根本有别于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关注于利他主义的单向转移和社会整合。社会政策不是简单地回应社会问题,它可以通过“积极社会工程角色”实现美好社会的理想(Wilding,1995,p.150)。有鉴于此,蒂特马斯认为,政府不仅应该提供国家福利,而且应该提供普及性而非剩余性的社会福利。
普及性社会福利制度不仅具有天赋人权和自然公正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避免选择性福利制度给那些接受社会福利服务弱势社群所带来的“制度性耻辱化过程”(Titmuss,1991,p.32)。简言之,蒂特马斯关于国家在社会福利发展中角色与作用的分析令人眼界开阔,大大拓宽了人们以往对政府在如何影响资源分配,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互动关系的理解。
费边社会主义既认为自由市场扮演重要角色,又认为有必要限制和规管其不足之处(
George & Wilding,1994,p.91)。费边社会主义者高度一致地批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他们主要从五个方面批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一是自由市场制度是不道德的,它导致形成自私自利和“获取的社会”。二是市场制度基本上是不公正的。三是市场制度是不民主的。蒂特马斯对私人保险市场的批评最典型反映了这一点。四是自由市场是无效率的,除非其由政府规管。五是依据蒂特马斯的看法,国民财富的自由市场制度分配模式并不同情和回应来自儿童、鳏寡孤独、病人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需要(
George & Wilding,1985,p.80)。尽管费边社会主义者批评自由市场制度,但是他们并不是完全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和排斥自由市场,而是将市场机制看作是可善加利用的政策工具(Pinker,1979)。在此需要指出和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十年来,费边社会主义思想家关于市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角色的理论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主题上,一是官僚中心主义,二是社会民主主义,三是市场社会主义(Bardhan & Roemer,1993)。官僚中心主义是左派政党的理论,其主要主张是实施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中央集权的经济计划。民主社会主义主要来源于克罗斯兰,他主张混合性经济。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十分类似于充分发展的福利国家,其主要目标是私人所有权人性化,而不是废除私人所有制。市场社会主义是目前最流行的模式,其核心主张是民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性质上是多元主义的,国家、私营、合作和联合等多种所有制并存共生(George & Wilding,1985,pp.91)。1970年代以来,福利多元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福利”逐渐成为社会政策领域中讨论的热门话题。福利多元主义是指减少国家在福利提供中角色,更加强调志愿行为、非正式帮助和市场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费边社会主义逐渐转向右倾,这实际上强化和支持了私营化与增加了对妇女无偿照顾的依赖性(Beresford & Croft,1984,p.19)。简言之,费边社会主义传统对市场角色与作用基本是持批判态度的,因为市场机制不是降低社会不平等和促进个人自由,而是扩大社会不平等和强化自私自利,瓦解社会团结与破坏社会整合。但是最新发展趋势是,费边社会主义通过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和国家的不足之处,转而倾向将两者整合起来,相互补充。
蒂特马斯对自由市场批判是近乎苛刻的严厉,他坚决反对经济政策主导社会政策的模式,旗帜鲜明地批评社会福利私营化理念与政策。蒂特马斯对市场制度基本上是敌对的。蒂特马斯认为,市场是回应需求而不是回应需要的;市场关注的是利润和经济增长而不是福利和需要满足;从社会角度看,市场福利提供(或私营福利提供)是分隔、破坏社区和社会联系,瓦解了人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Wilding,1995,p.150)。正如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平克所说,“贯穿于蒂特马斯所有主要著作的是,经济力量主要是被作为一种剥削力量,或者是作为必须通过社会政策来补偿的社会成本原因来描述的”(Pinker,1980,p.248)。更有甚者,蒂特马斯甚至批评当时已经出现的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与思想,固守国家福利提供(Pinker,1992,p.276)。与此密切相关的是,蒂特马斯对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全面检讨。他认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构成元素是相互交织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所有国家的政府不能完全根据经济来考虑有关目的与手段的核心政治问题。社会政策必须放在广阔的政治及地理架构之内分析。经济政策不应该主导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不应成为经济政策的俾女和奴仆(
Titmuss,1991,pp.7-9)。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关系本质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福利提供方式上,蒂特马斯坚决反对通过市场而不是再分配方式提供福利的私营化策略。蒂特马斯对市场福利提供的批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扩大和强化社会不平等(Titmuss,1958,p.52);二是私营福利制度不仅削弱和损害公共服务,而且私营福利缩小和削弱总体性社会责任感;三是私营福利并不能提供选择的自由;四是私营福利加剧两极分化,使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Wilding,1995,p.151)。简言之,蒂特马斯对市场制度在社会福利提供和发展中的角色、作用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因为市场机制不仅无助社会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产生诸多负面的影响。
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观念是集体主义和群体取向的,社会是由利益上冲突的各式各样社会阶级与社会群体所组成。费边社会主义有别于马克思主义之处是,他们并不认为阶级冲突一定是最为重要的,所有其他性质与形式的冲突必然是衍生和次要的,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George & Wilding,1985,p.76)。费边社会主义在强调个人责任的同时,特别突出社会责任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与个人主义截然不同的是,费边社会主义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互补。例如蒂特马斯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强烈反对损人利己和自私自利的行为(Titmuss,1991,p.119)。蒂特马斯在【赠与关系】一书的结论典型反映了他对集体主义文化的赞赏:集体主义制度在所有方面都优于市场制度,利他主义是实现美好社会的重要途径(Wilding,1995,p.162)。与此密切相关的是,费边社会主义反对自私自利和利己主义,极力主张弘扬社会互助精神、关怀他人的社会环境与利他主义行为,强调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对提升和确保人类福祉的重要性。蒂特马斯曾明确指出,社会政策完全是关乎社会目的的选择的问题(Titmuss,1991,p.120)。蒂特马斯认为,福利国家是人们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责任感和相互之间的关怀。他认为建设团结的社会关系和培育我们关怀他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中心目标是降低不平等。因为不平等和缺乏社会团结会使人们相互分隔,创造主导和从属的社会关系模式,使所有人变得渺小和微不足道,而且导致社会变得冷酷无情,毫无亲情友情和人情(Miller,p.6)。简言之,费边社会主义社会观是集体主义取向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利益远远高于个人责任和个人利益。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前提是相互关怀的社会。给予所有陌生人的博爱和单方面付出的利他主义正是费边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典型反映。
费边社会主义者毫无保留地全力支持福利国家和国家福利提供,他们认为社会福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福利国家是由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重要阶段。他们普遍认同普及性福利国家,以降低选择性福利国家带来的耻辱感(George & Wilding,1994,p.99)。关于福利国家出现与形成原因,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福利国家是工人阶级长期反对资产阶级及其盟友斗争的必然结果。这种政治取向的“工人阶级权力”和“阶级斗争”模式截然不同于有关福利国家发展解释的其他非政治因素观点,例如人口统计学、经济增长、工业化、官僚化和资本主义制度需求结果等(George & Wilding,1994,p.75)。蒂特马斯为社会服务发展的原因、确切方法和具体途径提供三个答案。他首先认为社会服务是种贿赂,资产阶级准备通过为工人阶级提供社会服务以换取他们的社会和政治抱怨;其次,蒂特马斯认为社会政策发展是为了缓解整个社会的困苦,是创造更加美好和更加团结社会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蒂特马斯认为社会服务发展是各式各样相互关联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George & Wilding,1985,p.86)。与此密切相关的是,费边社会主义认为社会福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功能。托尼认为社会福利为所有人提供基本必需品,依据需要补充个人收入,以及通过改善人力资本和通过稳定私人市场的需求而鼓励经济增长。蒂特马斯认为,所有集体性干预和社会服务均旨在满足社会认可的需要。除此之外,他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项目还具有其他若干积极的社会功能:(1)社会福利以各式各样方式在不同群体间分配和再分配资源;(2)社会服务既是社会整合的积极性力量,又是社会控制的负面力量;(3)社会福利目标在于补偿个人的非福利状况。这是蒂特马斯的独特贡献(George & Wilding,1994,p.82);(4)社会福利促进个人福利;(5)社会福利对个人和国家都是一种经济投资形式(George & Wilding,1985,p.88);除此之外,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福利还发挥(1)提高个人的生产率,增加工作者流动,促进经济增长;(2)保护工人免受工业危险的伤害;(3)增加或降低出生率;(4)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其他形式的反社会行为;(5)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6)将每个人整合到社会之中,以便增加社区感和参与感,防止社会成员的异化(7)增加或降低收入与资源掌控上的不平等(Titmuss,1968,pp.64-65)。简言之,费边社会主义认为福利国家某种程度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它具有消除贫困和促进平等等重要社会目标。费边社会主义者普遍认同福利国家,认同社会福利发挥消除贫困、社会资源再分配、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个人才能、促进社会整合、鼓励社会中的利他主义,不附带任何歧视和促进社会团结,以及消除个人非福利状况等诸多不可或缺和积极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功能与作用。
费边社会主义认为影响社会福利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共同影响和制约社会福利发展。总体来说,费边社会主义社会政策模式是政治经济取向的,他们普遍比较重视制度性因素、结构性力量和意识形态在社会福利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蒂特马斯认为,不能抛开社会政策发生其中的特定文化和社会处境来理解社会政策。最有帮助理解社会政策的方法是详细探索特定措施而不是考查宏大的理论(
Wilding,1995,p.150)。蒂特马斯对社会政策发展原因和影响因素的重要贡献是他扩大了社会行政的范围,明确了社会行政的多学科特点,强调从多种角度和不同层面考查社会福利的发展变化过程。社会行政一个值得注意的优点是其超学科的特点(Mishra,1982,p.6)。在蒂特马斯领导伦敦经济学院社会行政系的20多年间,他给社会行政学科和社会政策领域留下丰富的思想遗产,并对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概括来说,他的主要贡献是(1)社会行政主题的广泛观点;(2)对社会科学中价值观的强调;(3)强调实证研究的重要性;(4)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费边社的价值观念和立场(
Mishra,1989,p.7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承认政治、经济和制度性因素对社会福利发展的重要影响之外,蒂特马斯的重要贡献是提醒人们注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社会福利发展中的巨大影响与作用。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指出,以中立的价值立场来讨论社会政策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在社会福利体系之内,人们无法逃避各种价值选择。就研究这些社会政策问题而言,我们所能做得到的是更清楚地揭示需要社会正视的价值抉择。不论我们得出什么结论,我们都不能逃避道德与政治价值问题(Titmuss,1991,p.11.15.125)。简言之,费边社会主义对福利发展的动因和影响因素的看法基本上是宏观制度取向的,推动社会福利发展的主要动因是政治经济力量,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影响同样举足轻重。更为重要的是,社会政策是多种因素与力量互动产物。
综观前述,我们可以将社会福利思想的蒂特马斯典范和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体系的要点归纳总结如下,以便更为清楚和全面地了解这一思想宝库的精髓与基本特征。
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体系与分析架构一览表
理论层面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托尼、蒂特马斯、克罗斯兰、唐森、米彻和英国费边社
理论渊源欧文的合作观点、基督教的伦理和平等主义、边沁的功利主义
核心价值平等、自由、博爱、民主参与、人文主义
国家角色积极和社会预防角色,完全赞成国家干预和国家福利提供
市场作用市场既扮演重要角色,又要限制和规管;负面与破坏性作用
社会的观念集体主义文化、社会责任与社会利益、博爱世人和利他主义
福利国家态度与功能赞成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影响福利发展的因素经济政治因素为基础,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举足轻重
简要讨论与基本结论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回顾的方法,全面介绍了在当代英美国家中影响巨大的蒂特马斯典范和费边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了蒂特马斯典范和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体系。概括来说,蒂特马斯典范基本特征有四,一是社会平等和个人自由是其核心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是其理想社会;二是国家在福利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与积极角色。市场制度虽然发挥重要作用,但要受到政府规管;三是社会是由利益冲突的群体构成,社会责任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四是影响福利发展因素多种多样。更为重要的是,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发现:虽然蒂特马斯典范和费边社会主义是英国社会与其历史文化产物,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特征,但蒂特马斯和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福利发展和社会政策议题不是个别国家的现象,而是人类社会普及性的核心议题。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说明,社会福利实质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个关怀人民生活的国家,必然会致力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福祉,改善全民生活质量(赵维生,1987,p.31)。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市场社会主义实践与理论探索之中,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会给我们提供有益启示和宝贵借鉴经验。
标签:社会政策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蒂特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福利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集体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