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新阶段采取新措施促进农村增收稳定--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_农民论文

认识新阶段采取新措施促进农村增收稳定--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_农民论文

认识新阶段,采取新举措,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对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民增收论文,新形势下论文,新阶段论文,新举措论文,农村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农村经济的新阶段,认真研究这个新阶段的新特点,用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来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任务。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农业和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面貌为之一新,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新阶段具有三个明显的标志。

一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发表,是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新阶段的首要标志。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这是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问题。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突破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二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改革的成功,不仅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找到了一条在东方农业大国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当前我国各项改革正处于攻坚时期,企业下岗职工增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正是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副产品供给充足,且价格低廉,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越来越显著,农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会,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对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

二是农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我国的农村改革一开始就是以市场为取向的,党的十二大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已初具雏形。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各级领导对农业工作指导,逐步实现了由产供销向销供产的战略转变,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市场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从目前来看,枣庄市农产品商品率已达到70%以上,蔬菜、水果、肉类、桑蚕等产品的外埠市场销售量已占生产的60%以上。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能否卖出去,能否卖个好价钱。农业的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始走上由市场决定产量、由需求决定品种结构和质量的轨道。

三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是农业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经过二十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农产品总量短缺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1998年,枣庄市粮食、蔬菜、果品、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1.96倍、6.2 倍、3.58倍、3.4倍和22.1倍。这一变化, 不仅意味着农产品长期短缺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城乡居民生活从整体上说已经稳定地越过了温饱线,正在向小康迈进;而且表明,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农业发展已开始由过去的以增加产量为主的数量增长型向以强化品种质量为主的效益增长型转变。

归纳起来,上述农业和农村经济三个方面的重大的阶段性变化,是生产发展、供给增加、人民生活改善、改革和开放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我们长期奋斗迎来的历史性跨越。但是,还必须看到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比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不稳定因素增加等,也是农业发展中阶段性变化的反映。对这个新阶段,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全面的把握。要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调整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在发展思路上,要注重研究市场,研究需求,搞活流通,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工作方法上,要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信息引导,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的方法处理同农民的关系;在农业投入上,要由注重物质投入向物质、科技、信息投入并重转变;在工作指导上,由注重抓生产向生产、加工、流通并重转变,即由产销向销供产转变,由注重抓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由注重速度向速度、效益并重转变,实现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领域,为农民收入增长开辟新的来源,为农村社会稳定提供新的保障。

二、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核心,农民增收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农村稳定是农民增收的前提。因此,按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应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是一个动态和永恒的主体。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农业结构尤其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为重点进行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枣庄市农业调整应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良、规模调大、效益调好”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实施好“31118 ”工程,即搞好“三沿(沿街、沿线、沿岸)一围一院”开发,突出畜牧业一个重点,膨胀八大龙头企业。在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反季节的瓜菜果花生产,发展食草节粮型畜禽,发展名优稀珍新水产品。要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通过扶持八大龙头企业,调整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贮藏保鲜,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增值增效的农民收入增加。要积极培植专业村和专业大户,形成户带村、村连片的产业经济带,构筑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经济格局,实现调整的规模效益。要抓住当前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足的有利时机,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的结构调整,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名特优稀农产品,创出品牌,叫响品牌,靠优质化、多样化来适应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使农业在市场决定产量、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从某种意义上说,流通不畅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民收入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农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要强化市场是第一线的观念,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不断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市场容量,盯着市场看,围着市场转,跟着市场干,增强研究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对现有优势农产品市场应视货源和销售需求情况适度扩大市场规模,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扩大农产品集散量。要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场地的硬化处理,邮电、通讯、信贷、交通等服务组织的建立,食宿、娱乐、日用百货商场建设都应配套,切实加强市场管理,搞好社会治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要加大外埠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组织各类农副产品展销促销活动,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积极建立以农产品销售为中介组织或代理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农民运销队伍。要加快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国内外市场信息收集,把握好市场行情,预测未来市场需求,为各级政府决策和农民生产经营提供优质服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开展“网上交易”,开辟新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份额,大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

(三)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必须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一是抓好农业科技范围园区建设。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快市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市直农口各部门要以此为依托,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示范项目,向全市辐射推广。区(市)、乡镇也要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发挥示范引导、科技带动作用。二是抓好良种产业化工程建设。积极引进、培育、示范、推广新品种,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最大限度地挖掘品种增产潜力。三是加强农技推广网和队伍建设,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步伐。继续完善市、区(市)、乡镇农技推广网络,村级配备科技人员,建立示范户。今年全市将有重点地推广十大农业技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率。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充分利用多种有效形式,对农民进行良种、良法培训,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力争今年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50%。

(四)放手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枣庄市个体私营经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在增加地方财力、扩大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到1998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11243户,从业人员达到278532人,注册资金64375万元;私营企业发展到1813家, 从业人员达到28866人,注册资金53709万元,其中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业户、总量均占全市的70%以上。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偏少,规模偏少,多数个体业户主要从事商饮、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应当看到,广大农村作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汪洋大海,与城市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发展空间广,回旋余地大,人可以不分男女老少,时间可以不分春夏秋冬,市场可以不分国内国外,选准项目就可以上,有条件就可以干。全市各级狠抓政策落实,为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要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放手、放胆、多路并举、多形式并存、多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和经营领域。要注重培养典型,推广经验,由点到面,滚动发展,真正通过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广辟农村劳动力的转化渠道,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五)加大庭院经济开发力度,实现多种经营创收。庭院经济具有集约性强、商品率高、适应性广的特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场所。随着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在庭院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上,步伐不断加快,许多农民已把庭院视为增收的黄金角落,不出院几千块、几万块的典型大量涌现。而且庭院养蓝狐、养香猪、养金鱼、养灵芝等高效产业也在兴起。因此,庭院经济开发不仅要在巩固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还必须在特种、特养、特加工上搞突破。坚持实施高标准开发,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实现农村庭院开发的集约化、高档化、高效化。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从资源优势出发,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继续强化第一产业的内部调整,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做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个轮子一齐转,实现多渠道增效增收。

(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客观地讲,农业生产面临两大风险,一是自然风险,一是市场风险。要解决好这两大风险,除了靠推行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科技化降低市场风险外,还必须依靠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有效地降低自然风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实行兴农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着重抓好骨干重点工程建设,以重点促群体,以骨干带配套,全面抓好防汛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搞好水土综合治理,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农业综合开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实施,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项目运行管护,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努力把项目区建设成为“两高一优”农业的样板区,农技推广的示范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带头区。

三、狠抓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落实,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落实党的政策,是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关键措施,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工作基础。一是要落实好土地延包政策。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按照中央要求,土地承包期一律延长三十年不变,土地经营权证书全部发放到户。当前,要善始善终地抓好土地延包的扫尾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土地延包工作。各级应拿出专门力量,进行逐村检查,坚决纠正随意缩短土地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多留机动地、提高承包等错误做法。对承包合同、土地承包费的提取和使用、机动地以及土地流转等要健全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二是落实好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要认真落实农民合理负担、定项限额、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即今年农民承担的提留统筹数额,按1998年农民人均实际负担数额,到2000年一定三年不变。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一票否决的制度,加强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和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教育农民自觉履行对国家和集体应尽的义务,依法纳税,承担合理的提留统筹费用,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民负担费税改革试点,探索减负标本兼治办法,把减负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三是落实好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的政策。按照“四分开一完善”原则,切实把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和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等政策落到实处。

要继续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乡村企业改制、四荒使用权、农田林网和小型水利设施拍卖承包上取得新进展。结合做好土地延包工作,探索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健全完善国家、集体和农民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三大建设,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在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上,要把抓好村级党支部建设放在第一位,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重点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建设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乡镇建设要结合精减机构,分流人员,转变职能,强化为农民服务,使人员更精干,机构更精练,工作更高效。要切实搞好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教育引导他们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在新阶段做好农民工作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学会用服务的方法、示范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开展工作。在民主法制建设上,要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落实好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民主议事和村务公开三项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和宣传,使广大农民自觉遵纪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农村恶势力,维护农村稳定,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农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大力开展以文明户、文明村镇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搞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千家万户,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  ;  ;  

认识新阶段采取新措施促进农村增收稳定--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