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北塬灌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张鑫

临夏县北塬灌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张鑫

甘肃省临夏县北塬灌区水利管理所 甘肃省临夏县 731800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农田水利灌溉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水资源极度不均的情况下,通过排水及灌溉等方法,可实现北塬灌区内各区域用水的相互有效补给,从而有助于防止土壤盐碱化、减少旱涝灾害、提高农业产量。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管理;问题

引言

现代社会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得到重视,尤其是在农田水利灌溉方面有所体现。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地区纷纷建立了现代化的农业灌溉区。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毫无疑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我国在此项管理技术方面仍不成熟,还尚未跟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若想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追根溯源,要先找到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一步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1灌区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1北塬灌区是1956年动工兴建,1958年底建成投入运行的中型自流灌区,其有效灌溉面积0.87万hm2。灌区南北长36km,东西宽10km,平均海拔1900m,年平均降雨500mm,年平均蒸发量1300mm,年平均气温6.8℃。现有干、支渠道9条,总长97.7km;斗渠177条,长171.4km;农渠592条,长249.5km,共有各类建筑物4886座。灌区涉及临夏县东北的北塬、桥寺、莲花等13个乡镇,受益区人口达12.10万人,其中移民3万人。

北塬灌区是临夏州最大的自流灌区之一,也是临夏州主要的产粮区。灌区水利工程的建成,对当地农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使农作物能得到适时灌溉,旱田变成了水浇地,增加了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灌区群众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1.2灌溉工程管理经费不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北塬灌区农业灌溉管理所需的经费也越来越多,政府虽也增加了一些补助费用,但由于总体运转经费有限,导致北塬灌区大量的农田灌溉基础设施不能及时维修和护养,使之逐渐丧失原有灌溉与排水功能。同时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费的收费标准,使灌溉工程不能正常发挥工程效益。资金的缺乏,使临聘水管员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导致其工作积极性较低,效率低下。由此可看出资金缺乏带来的种种现象均制约着农田水利灌溉的可持续发展。临夏县北塬渠干支渠道上的主要建筑物分水闸、退水闸、尾水、跌水、大车桥、涵管、倒虹吸等水利工程,经过多年运行,破损严重。尤其是西二支干渠沿线的4座倒虹吸工程在二期改扩建中由于资金短缺,未进行改造,工程已运行50多年,老化破损十分严重,时时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运行。

1.3管理方式粗放单一

受传统管理工作机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北塬灌区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或灌溉管理中比较粗放单一,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田间配套不齐全,灌溉管理节水效益不高,盲目扩大工程建设规模,先进的技术使用率低下,由此导致的漫水漫灌,浪费了大量水资源,且农田水利灌溉投入与产出效益严重失衡,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健康长效发展。田间渠系配套工程设施老化严重,配套极不完善,绝大多数斗农渠没有泄水和尾水工程,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农田面积不断遭到冲刷侵蚀,新的沟壑不断延伸,危害迅速漫延,灌区日趋缩小。

1.4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滞后

由于临夏县北塬灌区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下衍生出来的,管理体制没有跟随时代步伐进行很好的改革,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导致水利用系数较低。另外,一些管理部门缺乏自主经营能力,不能按市场机制征收水资源费,灌区群众浪费水严重,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一些相关部门还尚未意识到管理体制的落后,使之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对策

2.1增大管理经费的投入

农田灌溉设施的维修与保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北塬灌区的农民收入普遍较低,无法承担如此巨额的维修支出,所以设施的维修费用基本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但由于政府财政压力也十分巨大,不能保证面面俱到,因此应加大地方管理部门与政府间的协调与联系,适当加大水利灌溉管理的资金投入。政府有关部门应意识到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争取政府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适当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有了资金的支持,就能更好地进行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调整水费收取制度,引导民众积极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只要农业水利灌溉制度科学合理,管理得当,在后期的收获过程中就能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从而拥有更多的管理经费。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水利工程的运行费用纳入常规的财政预算,保证水利工程设施维修与保养的经费开支,促进和稳定水利灌溉管理单位的正常运行。

2.2适当转变管理模式

要转变管理模式,首要的任务就是敢于打破过去陈旧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实际条件和市场规律为依据,构建新型的、科学有效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方法,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应加强对农民群众及基层管理人员的科学生产教育,培养合理利用水资源灌溉的意识。此外,还可以在农民群众间大力宣传科学灌溉对农作物增产增收的重要性,并定期开展一些生产教育活动,组织科技下乡活动。有关部门也应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工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时,水管部门可以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加强对用水的重视。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生产方式制定科学的用水方案,从而实现水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3建立完善管理体制

要想建立健全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北塬灌区农作物灌溉的基本情况。水管部门需要进一步调查了解,并结合农户的水利灌溉需求,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水利灌溉计划方案,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农户的节水意识,引导和规范农民的农业灌溉行为。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大程度促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4推广并应用新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

(1)农作物精确灌溉技术。该技术该变了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体系下的多沟渠大水漫灌现象,不仅使水资源浪费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还适用于农作物生长的每个阶段。精确灌溉技术主要是指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性,通过计算合理确定用水量,采用先进的传感设备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及土质等进行分析,据此科学判断农田水利基本灌溉量,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进行的精准灌溉。(2)农作物预报灌溉技术。基于传感设备及相关分析仪器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当地天气预报对农作物长势及需水量参数进行计算预测,由此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实施效率。(3)农作物调控灌溉技术。依赖信息化时代先进的自动化灌溉设备,自动对土壤进行分析,以此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及浇水的自动化管理。

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即使是在农业方面也要加大科学技术投入,要对农村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加以重视。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过上小康生活。目前来看,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实施过程中依旧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对农村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中或许还存在一些专业知识的缺陷,希望我国相关人员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建设工作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宁.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6):113.

[2]李翔.当前基层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7,37(10):44-45.

[3]甄炳仁.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水能经济,2017,37(10):99-100.

[4]马晓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2016,36(18):43.

论文作者:张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临夏县北塬灌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张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