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土的四方北朝韦氏墓志考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朝论文,墓志论文,韦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魏晋至隋唐,长安南的韦氏、杜氏家族是著名的望族。元代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唐韦王后被诛后,说“唐京城南,韦、杜二族居之,谓之韦曲、杜曲。语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注:《资治通鉴》卷二○九唐景云元年六月条注。)唐柳芳论各地婚姻观念之异同时也说:“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注:《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柳芳传》。)从现存的史籍看,长安的韦氏家族确是枝叶繁茂,高门烜赫,出将入相,人才辈出。魏晋时,韦氏是“海内冠冕”,到隋唐则为“望族”。(注:见《韦泰真墓志》,载《全唐文补遗》第五辑,第198页,1998年三秦出版社。)自本世纪以来, 在西安附近,特别是长安县韦曲北原上,先后出土数十方韦氏家族成员墓志,其中有的已整理发表,或有专门研究的论文。(注:如由吴钢主编的《全唐文补遗》第1—5辑,三秦出版社版;戴应新《韦孝宽墓志》,载《文博》,1991年5期;戴应新《三方唐墓志札记》, 载台湾《故宫学术季刊》第11卷,第四期(1994年);陈安利《西安新出土两方唐志考释》,载《碑林集刊》(一),1993年西北大学出版社;貟安志《陕西长安县南里王村与咸阳飞机场出土大量隋唐珍贵文物》,载《考古与文物》1993年6期;宋英《唐韦愔墓志考述》, 载《考古与文物》1996年3期。)1998年10月,在韦氏家族旧茔之一, 今长安县(韦曲)北原上又发掘了两座北朝韦氏家族中韦彧夫妇及其子韦彪夫妇两座合葬墓,出土四方墓志及陶俑等文物。(注:出土文物及墓葬情况,将另文以简报形式发表。)现就四方墓志有关韦氏世系及其它问题作一探索。
一、关于韦彧父子世系
《韦彧墓志》石质,方形,长77.5、宽62.5、厚13.50 厘米,文35行,满行44字,楷书带有隶书风格。其妻《柳敬怜墓志》石质,长43.5、宽45.6、厚11厘米,文23行,满行23字,字体同彧志。韦彧长子《韦彪墓志》石质,长54、宽52.5、厚12厘米,志文31行,满行31字,魏碑体。彪妻《柳遗兰墓志》石质,长39、宽39、厚10厘米,志文14行,满行14字,带隶书意之楷书。以上四方墓志录文,见文后附录二。
韦彧及其长子彪,《魏书》卷四五《韦阆传》及《北史》卷二六《韦阆传》皆附有传。与其它出土韦氏墓志相似的是,彧、彪两志开首均追叙韦氏之先世,“词采虽异,而事实则一”。(注:见上引戴应新《三方唐墓志札记》。)如参以《新唐书》卷七四上《宰相世系表四上》及唐林宝撰《元和姓纂》卷二韦氏世系,则对彧、彪志所记之先世可一目了然。《彧志》云:“肇基颛顼,命氏豕韦,翼商周为世禄,历汉魏而朱轩”;《彪志》也记:“帝颛顼之苗裔,陆终之胄,大彭之胤”。即指韦氏祖先源于颛顼孙大彭,时为夏诸侯,“少康之世,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其地滑州韦城是也”。(注:均见《新唐书》卷七四《宰相世系表》韦氏。)韦姓似源于“豕韦”,以国为氏。“周王时,始失国,徙居彭城”。“韦伯遐二十四世孙孟,为汉楚王傅,去位,徙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汉丞相、扶阳节侯,又徙京兆杜陵。生玄成,丞相”。(注:均见《新唐书》卷七四《宰相世系表》韦氏。)韦氏居京兆长安杜陵,则始于韦贤,此后长安杜陵为韦氏之籍贯。韦贤,《汉书》卷七三有传。贤及子玄成均为汉丞相,正如《彧志》所说:“大丞相、扶阳节侯贤,小丞相、恭侯玄成,即公十六世祖也”。《彪志》亦云:“十八世祖汉丞相贤……故少子玄成”,“显显双珠,昂昂千里”。
《新唐书》卷七四《宰相世系表四》韦氏条又记:玄成,“生宽。宽生育。育生浚,后汉尚书令。生豹,梓橦太守。生著,东海相。孙胄,魏詹事、安城侯。三子:潜、穆、愔。潜号‘西眷’,穆号‘东眷’”。而魏晋南北朝、隋唐韦氏家族即大部出于潜、穆、愔三支。《韦彧墓志》在叙述十六世祖玄成之后,却直接叙述其“七世祖晋太常卿、上禄贞侯,讳敦;六世祖北平太守、关内靖侯,讳广;高祖清河府君,讳谌;曾祖姚秦郎中,讳宣”。如按《魏书》卷四五《韦阆传》记,彧父珍为阆之“族弟”推算,韦彧一支似非出于上述潜、穆、愔三支之一。但从韦阆四世祖穆曾孙楷,曾任晋长乐、清河二郡守来看,与阆同辈的彧父珍之六世祖敦、五世祖广均任职于晋(见《彧志》),似为同时代之人,那么韦彧一支或也出于“东眷”韦穆一支。
彧父珍,在上引《魏书》、《北史》的《韦阆传》中,附有传,内记珍父尚,“字文叔,乐安王良安西府从事中郎。卒,赐安远将军、雍州刺史”。《彧志》记其祖尚,“魏雍州刺史、杜县简侯,……追体潜龙,利见大人,会太祖武皇帝(拓跋珪)添玉凤池,衣锦乡国”。《彪志》亦记:“曾祖尚,雍州刺史、杜县侯。深体危乱,悟于有道,雌伏苻姚,雄翻后魏。”即是说,韦尚曾在前、后秦任职,后追随太祖拓跋珪,仕后魏,任雍州刺史,封杜(简)侯。彧父珍,《魏书》、《北史》的《韦阆传》中记述颇详。《彧志》云:“考郢、荆、青三州使君、霸城懿侯……拥旄三长,芳誉结路,駈旌万里,童稚飡食,声溢魏齐,功书两史,固以蔚彼北林,隆兹积石矣”。传中记珍先后任郢州、荆州刺史,“永平元年(508年)卒,时年七十四。赠本将军、南青州刺史,谥曰懿, ”。两者基本相符,不赘。据珍传,珍有三子:缵、彧、胐,彧为其第二子;彧有子彪及融。但《彧志》记其有七子:彪、晔、融、熙、奂、皡、龠。
在魏晋南北朝时,正史为韦氏正式立传和最有声望的有两支,即韦阆和韦孝宽(《周书》卷三三、《北史》卷六四)。彧父珍为阆族弟,而孝宽为阆弟真嘉(《韦孝宽墓志》,作“真熹”)孙,与彧子彪同辈。阆子孙为唐代韦氏九房之一的“东眷”,其子孙后又派生出“阆公房”和“彭城公房”。而韦孝宽祖真嘉(熹)长子旭有二子:旭、祉。旭二子:敻、叔裕(即孝宽),前者后派生出“逍遥公房”,后者衍出“郧公房”。(注:同上书及上引戴应新《韦孝宽墓志》。又《魏书》卷四五《韦阆传》附阆兄子真喜,“迁中书侍郎、冯翊太守”,有子祉。此应韦孝宽祖真熹(嘉),祉为其叔。《魏书》撰者魏收,漏记孝宽父旭事。)而珍及其子彧一支,到隋唐时已淹没无闻,不在韦氏九房之内。
下列韦彧一支世系见文后附录一。
二、韦彧父子事迹考索
以《魏书》、《北史》的《韦阆传》附彧传,与彧父子墓志对照,对韦彧父子事迹多有补正。按《彧志》未镌刻撰文及书者,通篇均系为彧歌功颂德之华辞,具体事迹反不如附传所记具体和翔实;仅记其所历任官职时间、原因较详。《魏书》附传记:“缵弟彧,字遵庆,亦有学识。解褐奉朝请,迁右尉骑兵参军。出为雍州治中,转别驾。入为司徒掾,寻转散骑侍郎。稍迁平远将军、东豫州刺史”。志文云,在太和十九年(495年), 孝文帝迁都洛阳(志文:“定鼎嵩、缠”),见彧有才辩,“顾谓仆射李思冲曰:‘才明如响,可除奉朝请,令优游道素,以成高器”。此为彧入仕之始,时年20。“奉朝请”为冗散官,有俸无职,时为第六品下。“仆射李思冲”,应即李冲,字思顺,时任左仆射。(注:见《魏书》卷五三《李冲传》。)接着,志文云:“广阳王嘉奏为骑兵”,即传文所说“迁太尉骑兵参军”。广阳王嘉,《魏书》卷一八、《北史》卷一六有传;太尉为三公,开府设有参军,此职一般为从六品上至从八品,为武职。因此之故,如志文所说,彧因“事非所好,辞官去禄,归养温情……”。至“任城王为雍州……屈治中。……命为别驾,督京兆郡,行州府事”。任城王澄任雍州刺史在世宗初(约在500—502年);(注:据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一关中云:“长安志:姚兴所置山北县,天和三年(568 年)省。按隋书地理志谓西魏置山北县,误。县实置于姚兴”。(第6页)此志记北魏时有山北县,亦可证。 )治中,为州佐吏,正五品至正七品不等,多转别驾。彧后亦转别驾(正五品至正七品不等),亦为州佐吏,无事不统,故志文云其“行州府事”。永平元年(508年),因彧父疾去职。 后“拜司空中郎(司空下属僚,以蓄备之人才),俄司徒中郎领椽(即传文“司徒椽”,司徒属吏),又为大将军中郎(大将军属吏,传文阙载)。秋,拜散骑侍郎(从三品)……。熙平元年(516年)……兼太常卿(传阙载)。司徒、广平王召届谘议……寻假节,督东豫州诸军事、平远将军、东豫州刺史”。与传文相合。此为彧独当一面的任职,东豫州(治今河南息县)与南朝梁边境相邻,系较小之偏州。在任内,彧颇有政绩,传、志所记可相互补证。
《彧志》又记:“正光五年(524年)十月, 诏大将军长史,又除散骑常侍、征虏将军(从三品)……孝昌元年(525年), 诏公本官持节、都督征豳军事、兼七兵尚书、西道行台。”长史,为大将军、京兆王继开府之主要属吏;持节、都督征豳(今陕西彬县)军事,兼七兵尚书(即传文之“尚书”,领七曹,三品);西道行台,系主持临时执行尚书省职权之派出机构,此时成为执掌当地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孝昌元年前后,豳州一带为响应六镇起义的高平(今宁夏固原)人胡琛所攻掠,故设行台,以彧任之。本传在此后说:“以功封阴盘县开国男,邑二百户”;志文却记:“太和高祖大驾廓清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湖北邓县),公有力焉。封开国男,食邑二百户”。后者明显记载彧受封开国男是在太和十九年至二十年(495—496年)魏攻取南朝樊、邓之时,但漏记“阴盘县”三字(彧夫人及子彪志中则记为“阴盘县开国男”)。
就在此年秋,彧疾,其子奉还其长安居所,“春秋五十一,孝昌元年八月廿六日薨于长安城永贵里第。……赠使持节、都督诸军事、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太常博士朱惠兴议:……谨依谥法:博闻多见曰文,有功安民曰烈。”即谥号为“文烈公”。传文云,彧“孝昌元年秋,卒于长安。赠抚军将军、雍州刺史,谥曰文”。当以墓志为确。传文后仅附记彧子彪,彪弟融,而志文后附其夫人柳氏(讳敬怜)及七子名及官职。
韦彧长子彪,传文附彧传后,仅20余字:“子彪,袭。历本州治中,转别驾。孝庄末,蓝田太守。没于关西”(《北史》卷二六作“因仕关西”)。因《魏书》撰者魏收为北齐人,书成于北齐天保五年(554年),故书中彪以后事记载不详,且有误。 现据《彪志》,知其“起家为本州主簿……仍除蓝田郡守”,后“袭爵阴盘县开国男”,“除征南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南道行台右丞,领太傅长史”。此即《北史》所云之“因仕关西”。时北魏政权瓦解,彪“忧国忘家,志匡靖难,乃星言奔赴,奉卫途中。鱼水相见,君臣体合,烈封河山,用酬丹赤,赏频阳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即是说,在北魏永熙三年(434年),当孝武帝从洛阳奔长安投靠宇文泰,彪跟随入关, 故有此封。频阳县(今陕西耀县东)开国侯,第二品。北周建立后,彪又“除车骑将军(正八命)、迁尉卿,主刑狱,有功,又“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九命)”,位极一品大员。“春秋五十有九,以武成二年( 560年)薨于家”。其夫人河东柳氏(遗兰),另有墓志,仅有一女辉亲,“继后之子,字子衡”。
三、韦彧父子葬地、婚姻及其它
《韦彧墓志》开首记:“君讳彧,字遵庆,京兆杜人也,今分山北县洪固乡畴贵里”;又云:“葬于旧兆杜陵”。其妻《柳敬怜墓志》记其与夫“合葬杜陵旧兆洪固乡畴贵里”。《韦彪墓志》云其“窆于先君茔城”。按北魏时,沿十六国姚秦分长安县置山北县(治今长安南),(注:据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一关中云:“长安志:姚兴所置山北县,天和三年(568年)省。 按隋书地理志谓西魏置山北县,误。县实置于姚兴”。(第6页)此志记北魏时有山北县, 亦可证。)此时原长安所属之洪固乡属山北县。因此,所谓韦氏旧兆洪固乡畴贵里,应在今长安县(韦曲)北原上。
又从出土的韦氏墓志可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韦氏一族归葬的先茔,主要集中在今长安县(韦曲)附近,从西北边的岔道口村(唐人称义阳乡高阳原)北,经南里王村,一直东到高望堆(古称少陵原),北至北原(古称洪固原,或毕原)等,均有韦氏一族墓地。如《韦孝宽墓志》记其葬于“万年之寿贵里”,而其墓在今长安县韦曲镇北原上。(注:见上引戴应新《韦孝宽墓志》一文。)孝宽弟《宇文子迁墓志》云其葬于“城南旧茔”,即少陵原。(注:见上引戴应新《三方唐墓志扎记》。)唐《韦愔墓志》记其葬于“雍州明堂县洪固乡之毕原”。(注:见上引宋英《唐韦愔墓志考述》,内亦释“明堂县”,此不赘。)唐《韦豫墓志》记其“归庴毕原”;(注:见《全唐文补遗》第5辑,第398页,1989年三秦出版社。)唐《韦最(孝宽玄孙)墓志》记其“葬于毕原大茔之东南”;(注:见《全唐文补遗》第3辑,第64页,1996年三秦出版社。 )唐《韦晃墓志》载其葬“于京兆毕原”。(注:见《全唐文补遗》第5辑,第334。)唐韦王后一族的韦泂、、韦顼的墓志,云其葬于城南毕原之北,即今长安县东北二公里之南里王村,此地即韦后一支所谓的“荣先茔”。(注:见上引貟安志《陕西长安县南里王村与咸阳飞机场出土大量隋唐珍贵文物》。)此外,唐《韦几墓志》云其葬于“洪固原大茔”。(注:《全唐文补遗》第3辑,第338页。)《韦文度墓志》云其葬于“万年县洪固乡韦曲胄贵里先夫人茔之西”;(注:《全唐文补遗》第3辑,第218页。)《韦冰墓志》云其归葬于“洪固乡胄贵里先茔”。(注:《全唐文补遗》第3辑,第189页。)《韦綝墓志》载其“葬于明堂县凤栖原”(注:《全唐文补遗》第3辑,第27页。), 此原系少陵原向西北延伸的一个分支。《韦梃墓志》云其“归葬于京兆长安县义阳乡高阳之原先茔”,(注:《全唐文补遗》第3辑,第189页。)此地即今长安西北岔道口、长里村一带。
韦氏墓葬第二个集中的地区在今长安东白鹿原上,如唐《韦孟明墓志》及其妻《元氏墓志》,均记其葬于“万年县白鹿原迩先茔”。(注:《全唐文补遗》第3辑,第151页、第141页。 )韦氏第三个墓地在今西安东灞桥东北原上,此地古称“铜人原”。如唐《韦仁约墓志》、《韦承庆墓志》均云其葬于“铜人原旧茔”。(注:《全唐文补遗》第 2辑,第7页,1995年三秦出版社;同书第3辑,第39页。又以上韦氏三处墓地,上引宋英《唐韦愔墓志考述》一文曾提及,但未引证,此处略加引论。)
又从韦彧父子及其妻子的四方墓志中,知彧父子亡妻均为河东柳氏。与京兆韦氏一样,河东柳氏也是魏晋至隋唐的高门大族。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即出于河东柳氏。墓志记述了两位柳氏祖、父的姓名和官职,官位不高,但系名门望族。其次,彧妻墓志还记其三女的婚配情况,长女伯英适陇西辛□,二女仲英适清河崔彦道,三女季英适河东柳皓;彧子彪唯一的女儿辉亲适钜鹿魏景昌。众所周知,陇西辛氏、清河崔氏、河东柳氏、钜鹿魏氏,均系当时高门大姓。由此,亦可见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各高门大族相互联姻的社会风气。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韦彪墓志》中一再提到:“夫人河东柳氏,自相伉俪,止诞一女,如何彼仓无知,终令此君无儿”;又说:“乡称孝悌,国号忠臣。竟无男息,有女一人。号咷佝独,理极难陈。宗族痛恨,知故酸辛。”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无子息竟然有如此之痛,并写入墓志之内,实大出人意料之外。在韦彧七子中,官爵最高者为彪,且袭彧爵,其无子息,自然对其一支以后的发展有所影响。唐代韦氏九房中,无韦彧一支痕迹,想来是否多少也与此有关。
附录一
附录二
一、北魏《韦彧墓志》
故使持节、散骑常侍、太常卿、尚书、都督雍州诸军事、抚军将军,豫、雍二州刺史、文烈公韦使君墓志铭:
君讳彧,字遵庆,京兆杜人也,今分山北县洪固乡畴贵里。肇基颛顼,命氏豕韦,翼商周为世禄,历汉魏而朱轩。大丞相、扶阳节侯贤,小丞相、恭侯玄成,即公十六世祖也。七世祖晋太常卿、上禄贞侯,讳敦;六世祖北平太守、关内靖侯,讳广;高祖清河府君,讳谌;曾祖姚秦郎中,讳;并缀响儒林,德音清美。祖魏雍州刺史、杜县简侯,讳尚,追体潜龙,利见大人,会太祖武皇帝,添玉凤池,衣锦乡国。考郢、荆、青三州使君、霸城懿侯,讳珍,字灵智,拥旄三长,芳誉结路,駈旌万里,童稚飡良,声溢魏齐,功书两史,固以蔚彼北林,隆茲积石矣。公禀气玄黄,天姿凝秀,神三才,情和六物,岐疑之辰,合黄中以达性;纨绮之岁,舒清襟于文思。孝敬仁恭,超颜闵之称;温情礼顺,颉颃孔乡之美。言穷五籍,文综百氏,经眸无再,一贯高赏。陶衍洪□,儒林慕其芳尘;疋翰清章,衣冠咏而在口。谈天餝凤,绝比遐,雕龙金马,于此沦迹。德蔚彼千刃,清浩如万顷,兹焉籍甚,望古无双。七龄之日,发剬洪藻,乐道丘林,不答州郡之命。会高祖孝文皇帝定鼎嵩缠,亲简人门,太和十九年钦公高辩,顾谓仆射李思冲曰:才明如响,可除奉朝请,令优游道素,以成高器。广阳王嘉奏为骑兵。事非所好,辞官去禄,归养温情,制赋述志,忘食终朝,追经达曙,瞻风慕道,千里结辙,负书钻术,如鳞之茎(?)。任城王为雍州,以地锦西周,天乡一隽,屈为治中。公清风翥物,脂政唯美,天使巡方,命为别驾,督京兆郡,行州府事。画锦敷政,四慎之风,飞光万里,三奇之惠,独美今章。暨关陇扬尘,北地势连原火,届公督郡百姓,昭明如见父母。曾未浃辰,还用清谧。信哉,公之德义,利于甲兵矣。自乡端八载,旧盖不易,乘车仍返,唯储书数,以自误世。永平元年,翁疾,孝侍忧毁,兴居倦,凤树不追,委旷告分,痛毁刑魂,位消化骨,去粒绝盐,几于灭性。拜司空中郎,俄司徒中郎领椽,又为大将军中郎。秋,拜散骑侍郎,优册雅言,谟明盛辰,其章符檄之文蔚,万古以葳蕤,军国诏诰之翰□,干祀而昭晰。熙平元年,宗官旷德,从神载□,兼太常卿。司徒、广平王召届咨议,风蔚槐庭,道光云水。寻假节、督东豫州诸军事、平远将军、东豫州刺史,导民以德,齐民以礼,贾楚不用,囹圄长虚,蔚者春云,暧同秋露。雨政乏袴之谣,非独西京,惠君神父之咏,复刊东国。建太学,置崇文堂,立孔圣庙,生徒负养,慕义如云,俎豆之容,道齐一变。政事之暇,亲为执经,高义既清,徽言载绪,伪民奔德,乐兹化道。夫妻负戴,开术填噎,讴歌行颂,于今盈耳。朝廷以声名为天下最,频降优旨,赐骍骝上驷,綵缣百疋。及代当还,编户饮泪,卧辙思仁,越境未止。正光五年十月,诏大将军长史,又除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如纶之旨,综(帏幄)之谋,出内既谐,军国斯美,词诰系多出公焉。孝昌元年,诏公本官持节、都督征豳军事,兼七兵尚书、西道行台。太和高祖大驾廓清樊、邓,公有力焉。封开国男,食邑二百户。节盖州馆,寝疾天渐,子晔及融侍还私第,奉足以蒞,顾谓曰:启予手启予足。尝药祷神,曾无感辙,树风不静,粒何申,号天叩地,烦冤幅抑。春秋五十一,孝昌元年八月廿六日薨于长安城永贵里第。天子伤恸,朋僚涕塞,泪满行目,人思致百。赠使持节、都督诸军事、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丧礼所备,悉皆公给。长子彪与吏民谨上行状。太常博士朱惠兴议:公慧性冲远,才业清敏,幼敦诗书,长翫百氏。昔衣锦乡,寮庶穆,注毗二台,义光槐庭。入司璅闱,谟明帝道,出藩东南,流声二国。道德齐礼,伪服归仁,廉素之风既着,纳言之亮惟美。谨依谥法:博闻多见曰文,有功安民曰烈。太常卿、尚书仆射元慎奏可,礼也。二年岁次丙午十二月乙末朔十日丙午,谒者萧轨持节奉册,即柩祭以太牢,护雍州法驾诣墓,葬于旧兆杜陵。公义同削草,事等温树,今彷佛遗尘,无申万一。其辞曰:
明明圣后,赫赫我公。含和二气,体道神聪。黄中万顷,至德文。清风素轨,實日时综。好爵日臻,轩旗结辙。半天坠照,云霞昼灭。天和同悲,九域酸咽。
第二子晔,其年十二月四日立,即在使君玄宫之右掖。
夫人河东柳氏,讳敬怜,生七子。父讳文明,州主薄别驾;祖讳师子,州主簿州都膺杨将军、襄阳太守、西陵男 长子彪,字道亮,州主薄治中 第二子晔,字道夏,本郡功曹、州抚军府记室参军、州别驾第三子融,字道昶 第四子熙,字道昇 第五子奂,字道泰 第六子皡,字道飏 第七子龠,字道谐
二、《韦彧妻柳氏(敬怜)墓志》
故使持节抚军将军、豫、雍二州刺史、阴槃县开国文烈公韦彧妻澄城郡君柳墓铭
君讳敬怜,河东南解人也。祖讳师子,鹰扬将军、襄阳男,父讳文明,州主簿。玄流xiòng敻古,大宝今□,情鉴资爱,难与为倚。心同清敬,非远如近,肃邑礼尽,锵锵之吉。不洁锜宫,惄焉之丽,言容琬琰,适中垂则。楚韵珪璋,飚飚竦翰,负壁衣而临玉炫,葛□之要,珠不无光有回心。孝第义然,乃为思姑,□事芳熏,且藏青频,夕雕白云之淼,濞含大山之江。川及水积,桐源淮海,连淖尔政,不入熹愠。无形内工,宣理嘉帏,清婉垂琮,璀灿绿。绸缪织纴,组钏习而能骇。齐
云墀,会同归阙,训出乾坤,母仪范辰。方悬光于玉帛,齐簪蝉于万国,大统十五年己巳冬十一月十九日癸酉,春秋七十三薨。庚午岁春正月,封澄城郡君。二月四日甲申,合葬杜陵旧兆洪固乡畴贵里。
长子车骑将军、廷尉卿、阴槃县开国男、频阳县开国侯彪,字道亮
第二子郡功曹、扶军府记室参军、兼别驾晔,字道夏
第三子安西将军、通直散骑常侍、长安伯融,字道昶
第四子持节车骑将军,晋、雍二州刺史、元寿县开国男熙,字道昇
第五子持节征西将军帅都督、山北县开国男奂,字道泰
第六子本州主薄、冠军将军、中散大夫皡,字道飏
第七子大丞相府参军都督龠,字道谐
长女伯英,适陇西辛□,州主簿别驾、北地太守、秦州刺史
第二女仲英,适清河崔彦道,大鸿胪卿、行淅州刺史
第三女季英,适河东柳皓,镇远将军、相府参军
三、北周《韦彪墓志》
君讳彪,字道亮,京兆杜人也。帝颛顼之苗裔,陆终之胄,大彭之胤。十八世祖汉丞相贤,积德好学,博通经史,赢金非宝,坟索为珍。故少子玄成,复以明经作相焉。传芳累叶,芳馥万载,显显双珠,昂昂千里,熙魏晋,世多哲人。曾祖尚,雍州刺史、杜县侯。深体危乱,悟于有道,雌伏苻姚,雄翻后魏。祖珍,荆、郢、青三州刺史、霸城侯。志揆贞远,英风高迈,频履大蕃,著绩朝野。父彧,豫、雍二州刺史、阴盘县开国男。褰帷作牧,民咏来晚;威恩并设,宽猛兼;宦通清显,有魏名臣。君禀训过庭,闻诗学礼,多称令望,时号无双。然争日之奇,比月之喻,智思天然,莫测渊奥。孝同曾闵,友过臣尉,乡党归德,朝廷嗟称。琢磨内润,善誉外扬,既为孝子,复作忠臣。起家为本州主簿,始阶尺木,使剖大□,仍除蓝田郡守,当郡都督,持节带防。扇以春风,沐之夏雨,四民乐业,五兴咏,折薪既荷,基堂乃构。袭爵阴盘县开国男。位膺当壁,才任国栋,帝度良臣,佥君修寄,中诏裒奖,委之阃外,除征南将军、银青光禄大夫、东南道行台右丞,领大傅长史,副贰论道,輨辖戎省。属魏政陵迟,禄去王室,拥宠擅命,窥觇神器。遂使銮舆西幸,宗庴禾垂。君忧国忘家,志匡靖难,乃星言奔赴,奉卫途中。鱼木相见,君臣体合,烈封河山,用酬丹赤,赏频阳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值大周龙潜,扫清寰寓,君上攀云翼,下厕一毛,每从征战,义勇俱发。庆位乃班,戎章转峻,除车骑将军、廷尉卿。疑狱从宽,议无回僻,季高秉法,文惠之能,用今况古,何以加焉!禄以德崇,位昇鼎铉,既列九棘,微笑树三槐,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既蹠台阶,方申远大,而昊天不吊,奄从化往,春秋五十有九,以武成二年薨于家。天子嗟悼,僚友恸泣。夫人河东柳氏,自相伉俪,止诞一女,如何彼仓无知,终令此君无儿。虽犹子丞继,呜呼痛矣!粤以建德五年十有一月九日窆于先君茔城。君平常志度,与物无竞,情放虚舟,淡而寡欲。匆游许郭,交必田苏,容止有观,进退有度,言为世则,行为人范。至于良辰丽景,素晖朗夜,方丈盈前,琳瑯满席。若叔度之陂浥,而难竭仲举之骥,骏逸方远,如何永埋玉树。厚夜长眠,铭之金石,以凭不朽。其词曰:
厥初黑帝,建号高阳。蚬感女枢,诞载幽房。克伐共工,天下以康。才子八人,德至万方。仰推胤绪,或叡或圣。豢龙居朝,大伯商政。世作丞相,在汉之威。汉珠显魏,熙明照茔。乡称孝悌,国号忠臣。竟无男息,有女一人。号咷佝独,理极难陈。宗族痛恨,知故酸辛。滔滔洪海,三为桑田。垒垒五岳,再作尘烟。龟鹤千岁,人期百年。陵移谷从,金石聊镌。
大周建德五年,岁在涒滩,月次黄钟,其朔丙子,其日甲申,奉迁铭记。夫人河东柳氏,父元章,正平太守。息女晖亲,华阳郡君,适钜鹿魏昌,任周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巴、和、卢三州刺史,卢乡县开国侯。继后之子,字子衡。
四、韦彪妻《柳氏(遗兰)墓志》
车骑大将军、廷尉卿、仪同三司、频阳县开国侯京兆韦彪妻河东郡南解县柳遗兰之墓志铭曰:开山原隐,皇夹将为,风烟如阔,万祚庆尘何。
飞止游之苍梧,岂会分古为今,合骨不远也。云霞卷舒,蔡灭空然,非欲人之闻见。何求贯见,合于礼哉!搔骨痛之,不知瘗非栖神含房也。寻天只尺,动容力,何事流仁,湊恻无为也。无乃彪志焉。二年二月廿日甲申妻父,(字)元璋,雍州长史,行州事、相州中山王长史、行州事、征虏将军、正平太守、安阳伯。息女辉亲,年卅八,适魏氏,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卢乡县开国侯魏景昌。
标签:全唐文补遗论文; 中国古代史论文; 唐朝论文; 汉朝论文; 北史论文; 新唐书论文; 南北朝论文; 全唐文论文; 魏书论文; 丞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