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仲英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二病区;四川攀枝花 617061

【摘要】目的:评价整合护理模式对焦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焦虑症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整合护理模式的实验组以及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对比两组焦虑症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整合护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改善焦虑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推行优势。

【关键词】整合护理模式;焦虑症;负性情绪;效果

焦虑症是情绪不安导致的,多合并肌肉紧张以及神经紊乱表现,且女性多于男性[1]。焦虑症是心理类疾病,治疗不及时,不但导致病情反复发展,还增加了治愈的难度性,并直接影响日常基本生活、工作等情况,造成明显的精神负担[2]。相关资料指出,整合护理模式的实施利于焦虑症患者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2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整体护理干预方案以及干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4年7月-2016年8月,总计12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将120例焦虑症患者分为了实验组、参照组,例数相同且患者及家属对实验方案知情同意。实验组:60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在18-76岁之间,年龄均值(56.50±6.80)岁;农民17例,退休工人25例,退休干部18例。参照组:6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年龄均值(56.80±6.60)岁;农民15例,退休工人26例,退休干部19例。两组焦虑症患者就业情况、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且例数相同,经统计学计算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60例焦虑症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入院期间环境介绍、用药指导以及基础护理等。

实验组:60例焦虑症患者接受整合护理干预。

1.2.1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期间了解其临床情况、心理情况以及负性心理诱发原因,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并建立其治疗信心。

1.2.2健康知识宣教

护理人员就患者个体情况、知识接受能力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知识宣教,以集中交流的方式让焦虑症患者之间有一个相互认识和分享经验的过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1.2.3行为干预

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压力减轻办法,并进行日常不良行为纠正和干预,包括不健康的作息时间,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生活行为、习惯,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为患者制定更加安全和可行的活动计划。

1.2.4人性化护理

为了保证护理干预的质量,护理人员需要明确患者的个性化需求、特点,保证护理干预实施的有效性、针对性。另外,维持患者病房安静,调节好适宜的温度、湿度,并根据患者喜好摆放绿植,通过温馨病房环境的创造维持患者治疗期间的平稳心态。

1.2.5心理指导

焦虑症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躯体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做好护理文书记录,待患者的情绪稳定后,采用温和的语气,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和接触,讲解过激的不稳定情绪对加重病情,损害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表达,帮助患者合理的宣泄不良情绪,予以患者支持和鼓励,让患者切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让患者能够更加主动的、自觉的控制情绪,帮助患者镇定不良情绪,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绪,导致内环境和代谢失衡,甚至引发应激反应,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使其向有利于病情康复的方向发展[3,4]。

1.2.6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结合焦虑症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营养情况,合理的安排患者的饮食,加强患者饮食中钙质食物的摄入量,从而最大程度上预防骨折的发生,保证饮食中营养的均衡性,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记录护理干预期间焦虑症患者焦虑情绪(参考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抑郁情绪(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1]。

1.4 统计学方法

120例焦虑症患者资料期间,除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外,患者一般资料相互比较,数据对比不符合和统计学判定标准,两组焦虑症患者实验指标结果均使用软件SPSS19.0计算。情绪评分计量指标结果均以 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2.1 组间护理期间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两组焦虑症患者护理干预前、后HAMA、SAS评分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护理前焦虑症患者HAMA、S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相同指标对比实验组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

表1 焦虑症患者护理期间HAMA、SAS评分对比( ,分)

3 讨论

当前,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竞争开始加大、生活压力加大,导致精神压力不断增加,引发了焦虑症问题。相关资料指出[5],焦虑症患者发生率有明显递增表现,除积极对症治疗外,还需要配合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并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整合护理模式包括认知干预、健康知识宣教、行为干预、人性化护理,综合考虑到焦虑症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帮助患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干预指导,纠正了患者不佳心理情绪以及不良生活习惯,促进了焦虑症患者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6,7]。此次实验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前,120例焦虑症患者的HAMA、SAS评分相互比较后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实施整合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HAMA、SAS明显更趋近于正常范围,两组相同指标经检验,P<0.05。

整合护理模式利于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苑杰, 许冬稳, 曹洋洋,等. 焦虑症的生化病理机制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7):71-72.

[2] 周吉银, 周世文, 曾圣雅,等. NMDA受体在焦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6):1184-1186.

[3] 谷云飞. 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肺癌患者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 2017, 23(5):136-137.

[4] 刘娜. 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7):211-212.

[5] 夏艳. 放松训练护理对5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36):4904-4905.

[6]刘五华,孙玉梅,蒋玲玲等. 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5(10):1275-1276.

[7] 银栓娣. 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259

论文作者:仲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仲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