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中心医院 超声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深入分析人体下肢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以及造成血栓的危险因素,探究多普勒超声诊断(DUS)在此病症上是否有应用的空间。方法:将本人所在的医院某一段时间内所有的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与不是患有DVT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病例比对,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这段时间的220个DVT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选相同时间的240例其他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对二者进行各方面的数据对比,讨论形成DVT的条件以及在DVT早期的时候DUS是否真正的起到作用。结果:利用Logistic多因素同单个因素回归的讨论得出,患者是否肥胖、患者的年龄、患者是否有手术外伤史和患者体内的红细胞计数(RBC)是否突然增长对DVT是否形成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较大的意义。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DUS在DVT检查时有着明显的优势,得到了DUS来检查DVT的具体数值。结论:可以得出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有四个,分别是患者肥胖、高龄患者、患者具有手术外伤和患者的RBC的突然增长。与此同时,我们也得出早期的DVT患者使用DUS来检查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DUS
DVT是一种很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它的形成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体内的静脉血管壁受到了损伤,另一个是静脉血管里的血液出现高凝的现象。患者患上DVT之后,很容易引发很多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例如静脉血栓综合症,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肺栓塞,具有生命危险。所以,分析出DVT的危险因素以及各危险因素所起的作用在预防和降低DVT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篇论文主要在分析DVT的危险因素的种类和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对D二聚体(D-D)技术与DUS技术在DVT上使用价值的对比得出了DUS是否具有使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这段时间的220个DVT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选相同时间的240例其他患者作为参考对象,两组全部都剔出资料不全、哺乳期、肿瘤和患有其他血液疾病的患者。220个DVT患者都满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要求,其中男患者和女患者的人数分别为86和134,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8.2±10.1),根据BMI法得到平均体重指数为(26.8±7.1)。240例其他患者有128名男患者和112个女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8.8士9.7),根据BMI法得到平均体重指数为(22.1±5.6)。
1.2方法
患者的统计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来分析,成分含量需要用到乳胶凝集法,选用日本生产的S ysmexCA-1500来分析血液成分,以及使用飞利浦公司的彩超诊断系统来实验分析DUS和D-D在DVT上是否具有使用的价值。
1.3观察指标
首先是患者肥胖、患者高龄、患者有手术外伤史和患者的RBC的突然增长四个单因素与DVT的相关系数。
其次是患者肥胖、患者高龄、患者有手术外伤史和患者的RBC的突然增长的多因素与DVT的相关系数。
最后是D-D技术和DUS技术的敏感性指数、准确性指数和特异性指数。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来分析患者的数据,得到DVT的诱发因素之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同单个因素的回归实验,分别计算得出DVT同患者肥胖、患者高龄、患者有手术外伤史和患者的RBC的突然增长的相关系数[2]。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结果
如表一所示,我们可以得到DVT与单因素的关系即患者是否肥胖、患者的年龄、患者是否有手术外伤史和患者体内的RBC是否突然增长四个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而与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如表3所示,我们可以得到DVT与多因素的关系即患者是否肥胖、患者是否有手术外伤史和患者体内的RBC是否突然增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患者的年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到现在为止,在临床上对DVT的危险因素还没能够形成整体的意识,本论文是基于DVT的发病机理[3]并且对我所在的医院患者进行数据上的分析对可能诱发DVT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数学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经过大量的对比实验,利用Logistic多因素同单个因素回归的讨论得出,患者是否肥胖、患者的年龄、患者是否有手术外伤史和患者体内的红细胞计数(RBC)是否突然增长对DVT是否形成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较大的意义[4],这个差异一般上是指P<0.05。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DUS在DVT检查时有着明显的优势,得到了DUS来检查DVT的具体数值,其敏感性为93.64%,准确性为90.43%,还有特异性为87.50%。
在本篇论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患者肥胖、患者高龄、患者有手术外伤史和患者体内的RBC突然增长这四个因素都可以诱发DVT[5],与此同时,还得出了DUS在早期的DVT患者身上使用效果比D-D技术要好得多[6]。
参考文献:
[1]易淑明,陈烨,郑晓妮,李鹏. 1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获得性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5(09)
[2]冷希圣.超声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展动向 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案[J]. Bmce L Davidson,Eric J Deppert,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1998(01)
[3]李俊来,曹晓林,余美琴,李娟,张舜欣,高德伟,白洁,王节.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3(02)
[4] 张永春,江智霞,张振东,柏晓玲,楼婷,郭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29)
[5]曹晓林,李俊来,刘萃,高怡,张舜欣,林倩,刘欣,赵欣,王节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01)
[6]李俊来,曹晓林,余美琴,李娟,张舜欣,高德伟,白洁,王节.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3(02)
论文作者:袁春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下肢论文; 统计学论文; 外伤论文; 超声论文; 多普勒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