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林业资源的整合与发展。改善环境和缓解环境恶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植树造林,我国现阶段的林木栽植技术和方法还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林木成活率并不高。为了防止因技术水平欠缺影响到林业健康发展,有效推动林业健康发展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植树造林栽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结合主要植树造林的实际经验就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林业栽培;种植;技术;方法
一、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原则
1、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对于林业栽培技术高度重视并强化研究,实际栽培种植中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设备。林业部门应当结合林业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林业种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和推广予以充分重视,遵循林业种植的因地制宜原则,选择合适的种植环境和树种,积极推广先进的育苗技术、播种技术和病虫害防止技术,实现对土地资源特别是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完善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并应用到实际种植栽培管理中,提高林业种植栽培的技术水平和科学性。
2、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林业栽培种植应该始终坚持的原则,结合栽种土地的周围环境和土壤性质选择合适树种来种植,确保所选树种能够适应本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性质,能够健康生长。在选择树种过程中为确保终止后树苗生长良好,应充分考虑环境、气候、土壤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抵御病虫害能力强、生命周期长的树种,同时充分考虑其经济特性。
3、优化林业结构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植树造林的高度重视,在林业栽培技术和方法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林业发展起步较晚其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经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在我国很多地区仍然沿用粗放的传统管理模式,林业产业特别是林产品的经营层次不高,没有对林业资源进行深加工而停留在初级加工品阶段,并未发挥全面的林业效益。我们需要在现代林业栽培技术中重新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同时发展林木的生产、加工和服务。促进林业产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化技术型产业方向转变,实现优化升级。
二、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
1、林木育苗
首先在苗圃建设中应该始终坚持林业栽培种植的因地制宜原则,在栽植之前由人工在种植地附近建设苗圃用以人工育苗。一般情况下,地势较高、排水灌水方便、水电充足、病虫害较少的地方较为合适作为育苗地。结合育苗地土壤情况、气候环境在育苗之前对栽种土地进行适当改良,提高土壤的蓄水、排水、保苗和免疫能力,促进幼苗良好生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土壤较好的育苗地可以直接进行播种或者栽种,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土地,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对土壤进行改良,对于问题严重的土壤则考虑换土,通过改善土壤来保证苗木健康生长;其次,在育苗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土壤管理,因为影响苗木健康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土壤质量,因此有必要在林木幼苗培育之前对土壤的酸碱程度、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如果栽种育苗的土壤酸碱度不合适,将会影响幼苗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树苗死亡。除了对土壤元素进行综合评定还需要严格检测土壤的污染程度,污染程度过高的土壤也不适合栽种育苗。可以通过人工添加的方式将某些缺少的元素添加到土壤中,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2、林木栽植
在林木栽植之前应该对造林地的土质、地形、周边环境等进行充分了解,做好造林地的石块、杂物等清理,及时对造林地进行土壤消毒、施肥和修建排水沟。营造混交林的同时还应对栽种树种进行优化改良,栽种过程中严格控制造林密度在3×8米到3×6米,然后根据株行距控制定穴距深度在高出土球30cm左右,直径大于土球深度的50cm以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判断土壤类型还应做好土壤分析。在移栽苗圃幼苗之前应该全面灌溉幼苗,做到随时载随时起。在栽种之前喷施生根粉溶液,用以适当处理幼苗的根茎叶,然后将幼苗在定植穴内均匀摆放,回填定植土到定植穴的2/3处,轻提苗木以保证苗木根部和土壤有效结合。完成栽种之后,沿沟槽及时有效培土灌溉,第二次灌溉在间隔10—15天之后进行,还可以在灌溉水分完全下渗之后铺盖地膜在定植穴周围,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温度。灌溉同时做好培土工作,每年对新栽植的苗木进行三次中耕除草,在冬季到来之前及时灌溉越冬水,第二年开春及时灌溉返青水,并做好以速效氮肥为主的施肥工作。在整个林木生长期间,应该做好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的病虫害调查和防止工作,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科学林木管理
为确保林木健康生长和提高林间通风渗光率,应积极做好林木的修剪养护管理,在定植初期需要适当修剪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长出的很多枝条,只需修剪定植林木根部的枝条即可,其余枝条可任由其生长。在林木成活并健康生长的情况下,可以对其他密生的枝条进行短截、摘心、扭梢、回缩等方式的修剪,在修建过程中随时注意林木的松动、倾斜、变形情况,一经出现以上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日常林间管理中应对林木周围的杂草进行及时清除;其次,针对以果实为主的经济林还应对其花果期进行有效管理。首先应该确保林木的品种特性、树龄、生长环境和各生长因素相互匹配,在开花期和结果期做好疏花疏果的工作,确保花朵和果实在苗木枝组上均匀分布,提升果实品质。
结语:我国的基本国策提倡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对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的探究有助于环境美化,促进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种植栽种过程中做好苗木的甄选工作,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配合以正确的施肥方式、科学的栽种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治理等,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苗木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迪,林业种植中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有效路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20):174—175
[2]刘洋,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研究[J],农技服务,2017,34(17):54—56
[3]吴方兴,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及具体方式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8(04)
论文作者:于海涛,曲和震,王湘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林业论文; 土壤论文; 林木论文; 苗木论文; 生长论文; 幼苗论文; 树种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