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必须突破--论“建设现代经济核心”_金融论文

中国金融改革必须突破--论“建设现代经济核心”_金融论文

中国金融改革必须率 先突破——评《构筑现代经济的核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金融论文,核心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这二十年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误的教训。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改革:跨世纪的工程”丛书,对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在内的十一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思考。这十一部专著,对这些方面的改革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这无疑是中国改革进程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的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方位的整体推进,各项改革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其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无古人的。读了这套丛书中的《构筑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书,纵览环球金融风波,一个呼之欲出的观点就是,中国改革——这一跨世纪工程的全面推进,目前有赖于金融改革的率先突破,以便为包括国企改革在内的其他各项改革建立前进阵地,使中国改革整体推进和社会稳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金融改革需要率先突破,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理性要求,这既是由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也是由金融改革在中国改革进程中所承担的特殊角色所决定的。作者深刻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建立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中,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不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且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巨大动力。1991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上海时谈到,“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实践证明,金融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正在确立金融于中国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而且必将促进其他方面的改革。例如,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中之重,而这一改革不可回避的诸多难题——产业结构调整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兼并与国有资产重组、下岗职工再就业及其所必然涉及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首先遭遇的就是金融问题如何与金融改革相匹配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历史陈账的纠缠和银企关系的错位,也同样是令国有企业改革十分头痛的。特别应当强调指出的是,目前正在实施的拉动内需、启动消费的宏观决策,也在现实地急切地呼唤着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

构建金融风险防范体制以保障社会稳定的历史要求,更需要金融改革率先突破。作者认为,金融对国民经济具有信号作用和调控作用,但金融业也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行业。由于其对政治、经济和市场变化的反应极为敏感,因而使金融业自身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其传递之快、波及之广、为害之烈和治理之难,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其主要表现为: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高,经营日趋困难,抗御风险能力脆弱;一些地方和单位乱集资、乱批金融机构、乱办金融业务的“金融三乱”现象相当严重,挤兑风潮时有发生;证券、期货市场存在大量违法违规行为,部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一些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金融犯罪活动有上升趋势。这些问题一旦酿成风波,将会对改革的整体推进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作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金融业的国际化已经使其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说,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经济,也必须适应这一大趋势,中国金融业也要通过加快改革步伐来与这一国际惯例接轨。

金融业国际化的大趋势,对中国金融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其展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也把许多我们不熟悉的东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摆在中国金融业面前。解决这些难题的出路只能是改革,只有主动加快步伐,迅速地构筑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同国际金融业的合作与竞争,才能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论述中国改革的著作,最为重要的是要从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即在理论性、实践性和政策性“三统一”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改革方针,科学地展望改革的发展趋势。应当说,《构筑现代经济的核心》适应了这一要求。

(《构筑现代经济的核心》,卢中原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标签:;  ;  ;  

中国金融改革必须突破--论“建设现代经济核心”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