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的希望之光_哲学论文

哲学中的希望之光_哲学论文

哲学的希望之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光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给哲学带来了尖锐的挑战,使过去建构的传统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先天固有的缺陷明显地凸现出来,变得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哲学发端于人类对事物本质的永不满足的追问精神,是人类的一种深层次的需求,具有整合、反思、批判和超越功能,是其他任何知识和科学都不可替代的。因此,只要认清哲学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摆正哲学与科学及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形而上之本性与干预现实之间的关系,哲学就会被重新定位,显示出独特的价值。这就要求现代中国哲学必须深刻地体现时代精神和特质,即必须作为一种时代哲学、主体哲学、人生哲学、实践哲学、理性哲学、世界哲学,才能映射出希望的光辉,获得美好的发展前景。

当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过渡,给哲学带来了尖锐的挑战。哲学是智慧之学,联想和预见是它的特长和本性。因此,哲学和哲学工作者应该冷静地分析现实,深沉地反省过去,坚定地面向未来,从而重新找到哲学的价值和定位。就是说,哲学的希望之光在于我们面对现实对哲学进行深入的反思,给出正确的定位,从而发现其新的时代精神和特质。

一、沉重的反思

计划经济倡导一种精神,即一切都是事先计划出来的,哲学也是如此。建国以来以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框架建立起来的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没有完全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自身带有许多缺陷和不足。

1.初始的迷误。按照斯大林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界定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并用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框架;而把它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等等。不能说上述这个体系有什么不对,也不否认,其中相当多的内容,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确实包含着马克思的巨大的哲学贡献。但是,从主导方面来说,这不是马克思所主张的哲学,它更多地倒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现,没有超越旧哲学的樊篱。马克思根本不赞同这种旨在“解释世界”的旧哲学,他的划时代的伟大哲学创新就在于提出了以“改变世界”为中心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这种哲学不否认外部世界的优先地位,但它更强调“人的感性活动”,“对事物、现实、感性”不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是把它“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观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强调实践就突出了作为实践主体和实践终极目的的人,于是,人的主体性及一系列主观要素,诸如主体的能力、追求、价值、情感、判断等等就在改变世界的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一生很少谈及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问题,对他来说,它们只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的阶段性成果才值得珍视,至于要真正解决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运动规律问题,则有赖于具体实证科学的深入研究,远不是几个抽象的哲学信念或约定性的结论所能奏效的。马克思所瞩目的实践唯物主义旨在改变以往哲学轻视现实、鄙薄实践的弊端,把人的活动及其对世界的改造提到首位上来。但是马克思终生都没有来得及去详尽地展开他的哲学蓝图,他只是提供了新哲学的方向和思路,沿着这个方向和思路去发挥马克思的哲学构想,这正是他的后继者的使命。当代正在兴起的人的哲学、文化哲学、价值哲学、发展哲学等就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种展开和挖掘。

可是传统的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后看,把人拉回到18世纪的水平,教给人一些常识性的有关世界本质的普泛结论,和人们的生活实际很少发生联系,缺少现实功用。所以,它没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出发,在初始起点上就走向迷误,最终没有走出旧哲学窠臼,这是导致它失落的重要根源。

2.政治化的误导。哲学本来远离经济基础,超越现实生活,是高高在上的纯粹思维的王国。在阶级社会中,它被赋予阶级性,并且往往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这是历史的常规,但也是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所特有的现象。按照马克思的原意,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消灭这种现象,把哲学从阶级和政治的困扰中解脱出来,使其真正成为自由的思想创造的园地。 可是过去在许多问题上把马克思的原意弄反了,明明是马克思反对和批判的现象,却误认为是他所主张的东西。以致推行哲学政治化,遏止了哲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诸如一分为二、斗争哲学等等都是为了特定的政治目的而抛出来的。另一方面又把哲学庸俗化,不断发动群众,全党全民学哲学,大批判,搞讲用,把哲学的水准人为地降低了。这样,给人们就造成了一种印象,即不论现实怎么变,哲学总是常有理,如此几个反复,哲学声誉就丧失殆尽了。

3.落后于时代。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开放的,不断地发展完善和改变自己的存在形态是哲学固有的特征。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指哲学要反映时代,指导时代,从时代的前进和发展中吸取营养,添充新内容。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论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兴起,国际关系和资本主义国内的阶级关系都出现了新的格局。当前和平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生产力迅速发展,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把中国推到了深刻激烈变革的前沿。伴随着这些变化,人们的生活理想、现实追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伦理情操等也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现时代西方哲学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和人的内心世界需求的新的哲学思潮和派别。在历经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潮流之后,当前又出现了后现代主义,作为对工业文明和科技理性负面效应的回响。与之相比,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停顿不前,未能及时地对时代的变化作出回应,继续保持原有的状况和形态。在上一世纪具体的实证科学知识相对不发达的情况下,知识总汇式的万能的哲学体系还有其存在的理由,它可以为探索具体知识提供总体的指导,起到一种互补的作用。而在知识爆炸和信息剧增的今天,许多具体的科学成果如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等已经抛开哲学,有可能依据自身的能力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哲学所担负的阐示世界普遍本质和规律的任务还有多大的必要?虽然综汇和整合学科知识的必要性仍然存在,但已不可能以建构哲学体系的方式来进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哲学另辟蹊径,抛弃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的追问,转向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高层次的深入研讨,从而使哲学走出传统的误区,实现了哲学形态的变革和转型。而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未能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实质性变化,因而它越来越显示其落后性,这是传统哲学走向衰落的时代根源。

二、艰难的定位

人作为与动物相区别的类存在物,从不满足于事物的感官映象,思维和认知能力诱导人透过表面揭示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和规律。无论是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哲学,归根到底都是人类以自己固有的形而上学的精神探究世界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和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一样,也是伴随人生的需要而不可缺少的。就是说,人生除了饮食、男女、交往等物质需要以外,还特别需要精神生活。人的精神追求主要有四个方面:1.知识追求。用以认识世界,探求真理,征服自然,在自由自觉的基础上实现人和外部环境的统一。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科学。2.信仰追求。是人类个体生活的目标和支柱,信仰也是人生之本,体现这种需求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宗教和带有生活信念性质的各种理想和学说。3.道德追求。科学和知识是生活的命脉,解决了人类生活的源泉和支柱问题,而道德则关注人类怎样生活和在生活中怎样处理和协调彼此的关系,这也是人类群体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反映人类道德追求的是伦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道德伦理进一步提升,并赋予权威化和强制化,导致了法律的产生和完善。4.美的追求。美也是正常人内在的精神需求。反映和满足人类美的追求的是音乐、文学、绘画、服饰等各种艺术形式以及自然美、社会美等,它们的升华和概括即美学理论。

那么哲学是不是人的一种类的追求?与反映人类各种需求及相关学科比,哲学居于一种什么地位?我们说,没有哲学就无法探求一般,就失去了把握事物普遍本质和规律的手段。马克思在创立新哲学时曾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①哲学是对上述人的知识、信仰、道德和美的追求的综汇和统一,哲学以人的这些追求及相应的科学、宗教、伦理、法律及文学艺术等为素材,去思考世界,反省人生,高屋建瓴地点化迷津,指导人类理智地生存和发展。哲学之所以能够起到这种作用,在于它拥有其他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独特性质和功能:1.整合功能。哲学与一切具体科学不同,它以自然、社会、思维和人自我为对象,统摄一切学科领域,对人类业已取得的全部知识成果进行分析、整合滤出超越一切具体科学的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普遍本质和规律的结论。所谓哲学是科学的科学等说法就是由此衍生出来的。2.反思功能。哲学的统摄和整合功能是基于它对现有知识和现实社会的审视、考核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其合理的必然的东西,扬弃其消极的偶然的东西,从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过程的规律性。哲学的反思功能尤其体现在对人自身的本质、价值、活动和社会历史的观照和透视上。3.批判功能。哲学反思包括它对现实社会和一切知识成果的批判。马克思对哲学的批判功能表述得最精辟:“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因为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方面去理解”②,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一切,使哲学永远站在事物发展的前沿,敢于反倾向、反潮流,永远保持哲学自身的独立性和革命性。4.超越功能。哲学的批判性来源它的超越功能,超越现实,着眼于未来,为哲学提供了批判现实的尺度。哲学能够具有超越性是因为哲学是一种自由的思维,可以跨跃时空,既能反思历史,又能批判和超越现实,在必然性的基础上建构未来。

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这四大功能,否则哲学也就不成其为哲学了。尽管在近代以前由于知识和智力的低下,这些功能只是在浅层次上发挥着,但是与其他意识形式相比,哲学仍然处于文化中心地位,是知识塔楼的顶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文学、艺术等意识形式,对民族素质和民族灵魂的铸造起着巨大的作用。美国民族的务实精神与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密切相关,德国人的深沉持重是德国古典哲学所倡导的理性主义和玄思精神的反映,法国人的活跃和浪漫根源于近代多种哲学流派的兴起和撞击,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和坚毅忍耐的品格是儒家哲学长期教化的结果。

但是在当代中国半个世纪的哲学生涯中,这四大功能却没有很好地发挥,虽然它被置于意识形态的顶端,但由于政治化和工具化的弊病,实际上已经走向反面,失去哲学的特质和功能,异化为无足轻重和可有可无的装饰物和附属品。当此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一扫传统哲学的弊端,重新振兴哲学,真正发挥哲学的应有功能,就首先要给哲学一个恰如其分的适当的定位。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既不应无限拔高,也不应象今天这样冷落哲学,要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从社会对哲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哲学固有的功能,赋予哲学以正确的方位。

所谓定位主要是指处理好哲学所面临的各种关系,解决传统哲学由于自身的偏颇所带来的失衡问题,具体说来就是:

首先要认清哲学与社会需要的关系,这实际是哲学的价值和功用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时期,难免会激起一股实利主义思潮,视一切无当下直接效益的行为和活动为无用,急功近利,鄙薄哲学,这是极端短视的。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物欲膨胀、信仰缺失、道德堕落、违法犯罪等事实说明,急需要有一种各门具体科学都不具备的带有哲理性、反思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高层次的深邃学问,从对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玄思中来揭示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健全人的信仰和意识,规范人的行为和活动,调节人际关系,这种学问只能是哲学。过去对哲学的无限拔高是一种虚假的需求,当今哲学无用论也是一种迷误。由于社会激烈变革所带来的大众普遍的困惑、迷惘以及盲目性和自发性的泛滥,恰恰需要一种清醒的理性来抵挡。因此,现实呼唤充满进取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新哲学的出现。

其次,要摆正哲学与科学及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关系,使哲学成为社会文化链中平等的一员,起到自己应该起到的作用。哲学不等于科学,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真理,探求未知,所求诸的手段是逻辑、实验,一切科学发现都给知识宝库增添了新的东西。而哲学只是一种观念、信念及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彻悟,是从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新的整合中产生的,是知识与文化的逻辑学。哲学虽然根植于科学,有实践做为它的深层底蕴,但哲学观念本身并不求诸证明,它只依靠理性。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法律、伦理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是这些意识形式的逻辑学和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它们能够互补,而不能相互取代。哲学必须在和其他学科的平等共处和交流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要协调好形而上学与干预现实之间的关系。哲学必须保持形而上学的清高本性,不为纷扰的现实所动心,只有这样,哲学才能发挥自己反思、批判、超越和整合的功能。政治化和工具化违背哲学的主旨,是哲学的沉沦。但是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脱离现实,远离生活,不食人间烟火。这种纯粹抽象的思辨哲学只能是概念的堆砌和推演,与现实生活不沾边,也是毫无用处的。哲学必须保持一个恰当的维度,既干预实际,介入生活,在对现实的反思、批判和超越中,发挥自己的启迪和教化的作用,又和现实保持一定距离,不跟政策跑,不做政策的注脚。这个维度就是时代精神和历史的主潮。世界范围内和平发展这两大主题和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所需要的主体意识与人文精神就是当前哲学与现实的结合部和哲学干预生活的切入点。

上述三方面的关系理顺了,哲学的位置也就摆正了,而它的价值和作用也就会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挥,从而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需要哲学,改革开放需要哲学,市场经济需要哲学。

三、寄厚望于哲学

哲学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归根到底是对现实和存在反思的产物,是时代精神凝聚的结果。所以,没有万古不变的哲学。当前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条件下,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的背景下,要求哲学重新地审视自己,反省过去,对现实做出新的回应和概括。总之,世界变了,中国变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这个时代就要求出现新的哲学家和哲学思潮。因此,国家、民众都寄厚望于哲学,希望哲学能以崭新的风貌和姿态,深刻地体现时代精神和特质,强有力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民族素质的极大的提高。这就要求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集中国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精萃于一身,建构起完全崭新的现代中国哲学体系来。从时代的召唤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要求来看,这种新哲学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和功能,是如下性质的哲学:

1.时代哲学。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华,与和平发展两大世界主题相吻合,铸就适合需要的和谐、进取、向上和奋发有为的时代风貌,弘扬不屈不挠的努力拚搏精神,使人领悟在平等竞争中不进则退的道理,鞭挞一切怠惰、消极、不思进取和得过且过的庸人思想,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视角,鼓舞人树立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在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人和自然的统一。要反映新时代的科学成就,用发展观点去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大力推进和深化传统的哲学原理,超越旧唯物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局限,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真正富有现代气息。

2.主体哲学。传统哲学侧重决定论,特别强调了存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环境决定人。现代决定论是双向决定论,在承认存在、客观和环境决定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人作为主体的决定和选择作用。哲学的功用不仅要教导人服从必然,遵从规律;更要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使规律为我所用,使自然服从人。特别是要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人作为历史主体的创造作用。不要把既成的史事看成是唯一的必然,任何历史现象和事变都是当事人直接选择的结果,这里既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也有主体自身要素的作用。哲学不弘扬主体性,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人生哲学。哲学作为形而上学,不仅是对世界本原和本质的玄思,也是对人自身内在的本质和特性的反思和探求。自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主体地位日益充分地确立和显示。作为对这个事实的回应,哲学研究也掀起了汹涌的人学大潮。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集以往人学思想之大成,将人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建立在对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的深刻认识基地上的,如恩格斯所说,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③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哲学走向抽象思辨的歧路,不仅回避人,谈人变色,而且以物掩人,用抽象的社会关系取代了对活生生现实人的多方面特性的具体研究和考察。人的生命意义、利益需要、理想追求、心理特性、文化素质、行为规范、价值原则等等,都视而不见,抛在一边,不予研究,这是哲学的重大失职。当前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主体经济,它要求人的全面现代化,呼唤人的文化素质、思想心态和道德风貌的大幅度提高,没有人作为主体的健全意识的人文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建立不起来。哲学要承担起教化人生的使命,昭示人的主体意识,提高人的竞争能力和拚搏精神,培养人的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和使命感,使哲学丰富的人学内涵充分地展示出来。这就要求哲学转换视角,开拓视野,从传统的以抽象的物为中心的研究误区走出来,建立起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人生哲学。

4.实践哲学。实践活动和实践精神在马克思的哲学构想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划时代的哲学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在马克思看来,实践不仅改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如他自己所说:“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④用实践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历史和人的认识活动,就导致了整个哲学观的深刻变革。哲学再不是单纯阐示世界本原、本质和规律的学说,而是突出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创造性活动及其对世界的改变和重塑,最终是造福人自身。因此,这种哲学不以对世界的信念及理解为满足,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哲学只有抬高实践的地位,突出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起到改变世界的伟大作用。

5.理性哲学。哲学能够弘扬理性,教人以清醒的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事物,分析现实,付诸行动,获得圆满的成功。为此,哲学不仅要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从宏观上给人认识世界提供基本的指导和观照,更重要的是它还倡导了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都是必要的,但过去只是作为知识和信念从浅层次上进行说教,没有和人的认识和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悬在天上的空中楼阁。只有着眼于从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揭示中来启迪智慧,弘扬理性,哲学才能在玄思和现实之间形成一种穿透力,富有指导实践的意义。特别是对直觉、情感、意志、信仰、灵感、顿悟等非理性因素,哲学能起到不可忽视的制导作用。就是说哲学在任何时候都是情感、意志、信仰等的清醒剂。处理好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使人生活在一个情感丰富而又理智清醒的世界中,是哲学不可推诿的责任。

6.世界哲学。哲学所涵盖的领域是超时空的,无国界的。哲学不仅要有时代感,而且还应具有世界性。过去由于经济和文化交往的局限,一切哲学都深深打上地域的烙印,以民族哲学的形态出现。近代西方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为集大成者的西方传统哲学,反映了经典力学时代的思维方式和实证精神,形成了矛盾学说为中心的强调个体本位的辩证哲学。而东方在浓重的亲属血缘关系笼罩下形成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造就了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群体和谐哲学。同时当代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又都产生了以特定的目的和对象为研究宗旨的各种应用哲学。这些哲学系统各有其长短利弊,不应互相排斥,而是要在相互吸取精华的基础上造就出一种反映世界历史进程和时代精神的世界哲学。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今天,哲学若不具有世界性,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哲学。

综汇上述这些特性和内涵,建构起富有时代色彩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因此,我们只有立足现实,把握时代,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挚着追求,深入探索,才能使哲学映射出希望的光辉,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这将是未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必然前景。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卷,第49页。

标签:;  ;  ;  ;  ;  ;  ;  ;  ;  ;  ;  

哲学中的希望之光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