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村初中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_职教论文

福建省农村初中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_职教论文

福建省农村初中职业技术教育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省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初中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中期以来,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深化初中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福建省农村中学出台了初中分流教育的教改举措(实即本文所述的初中职业技术教育)。对此,人们的认识不一。为了较全面地了解研究这一举措,我们采取走访、座谈、研究有关书面材料等方法,点面结合地对部分县、市的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福建省农村初中职业技术教育概况

福建省最早提出并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试点的是地处闽南经济比较发达的晋江市的部分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于1987年开始总结推广“初二后分流”改革试验并制定了相应的学籍管理等有关文件,试验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全面推开,“截止1995年上半年,全省1600多所中学中已有518所学校在初二后开设兼有职业技术为教学内容的改革试验班,‘职教班’的学生近3万人,占全省初中毕业班学生数的8.7%左右。”(注:马长冰著:《种树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0页。)一般的情况是有搞此试验的学校,职教班学生数大体上占该年段学生数的20-30%。职教试验在持续的时间上有一定差异,有的学校连续多年坚持试点,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如晋江市的深泸中学等;有的县、校时续时停,某个学年度全面铺开,某个学年度又基本停止;有的学校在试验一段时间后,又将之改为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

职教班的生源,各校做法不尽相同,有的学校采取学生自愿、家长同意、学校指导的原则;有的学校则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指定;有的学校还动员吸收了部分相应年级的流生返校续读。一般地说,职教班的学生大都是学习差、跟不上班的差生,也有少量学习尚可的中差生。对职教班学生的调配亦采取相对固定和随机灵活的不同做法,原则是职教班中的学生如果学习上去了,可以调到普通班,而普通班中学习退步跟不上班的学生,也可以调整到职教班。有的学校由于规模小,条件较差,生源不多,则寄读兄弟学校职教班中。

初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具体形式主要有:(1)初二后分流,即初二为普通教育,初三分为普通教育班和职业技术教育班;(2)初一后分流,除在学的职教班学生外,还吸收初二流失的学生;(3)举办职业初中,这已不是普通初中校内的分流,其生源大体有四:应届、往届小学毕业生,初一年级的流失生,普通初中初一分流的学生;(4)初中职业技术教育班,这种班大多依托乡镇文化技术学校来开办,以应届、往届小学毕业生和初中流失生为其主要生源。此外还有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班,把年龄达16周岁、已学习过八或九年且学习十分困难跟不上班的初中学生,征得家长同意,组织起来进行3个月左右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然后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其中,初二后分流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职教班的教学大体上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搞得较好的。教育目标较明确,设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需求的专业,按专业设置相应的职教课程,并有一定的对口生产见习、实习场地,自编或选编、移植借用相关的教材,师资以校内教师中有对口专业兴趣和专长的教师为主,并聘请当地有实践经验的有专长的师傅、管理人员相配合,初步建立了基本配套的管理制度,包括毕业生的出路等有关措施。课程设置与安排基本上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普通文化课,保留了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适当地调整精减部分课时和内容,基本要求与普通班大体相同,有的还保留物理、化学、生理卫生,但降低要求减少时数和内容,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外语则取消;另一部分是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按所设专业而开设不同的课程。

第二种类型是搞得较差的。名义上有设置某些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课程教材、教学管理,与普通班几乎一样,只是降低了教学要求,削减部分章节,所谓职教课程大多有名无实,缺少适用的教材和教师,有人直呼这种职教班为“差生班”、“垃圾班”、“包袱班”。

第三种类型是介于一、二种类型之间的,有一定职教课程和部分选编借用的教材,师资、教学设备一般偏弱,效果不甚明显。

近年来福建省已逐步编写出分流教材,但由于师资、办学条件之不足,施教过程中尚有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极需逐步完善。

职教班毕业生的学历和出路亦存在较大差别。一般实行三种证书制度,参加初中会考合格者发给普通初中毕业证书;参加为“分流班”单独举办的文化课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考试及格,且职业技术课程考核合格者,发给职业初中毕业证书;受完九年义务,教育而未能获得上述证书者,发给完成义务教育证书。职教试点办得较好的学校,其职教班毕业生,有部分推荐、考试升人对口的相应专业的职业高中继续学习,有部分直接被用人单位接收,参加社会生产劳动,还有部分则自谋出路。试点搞得一般或较差的,往往以自谋出路为主。

二、初中职业技术教育可行性与局限性的分析

初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出现与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现实的积极意义:

(一)它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需求的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刚刚起步时期,农村小企业、家庭企业发展的势头迅猛,急需补充劳动力,而且此类企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不高。初中职教恰好适应这种需求,其毕业生能派上用场有一定出路,这是初中职教出现并能获得一定发展的社会条件,经济较为发达的晋江市最早出现职教试点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二)适应了普及初中教育的需要,是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

1.从义务教育的基本涵义看,初中职业技术教育与义务教育并不相悖。“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义务教育指的是有关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受教育的年限和程度的规定。义务教育有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强迫性等特征。而初中职业技术教育是涉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属于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问题,毫不影响义务教育所规定的责任、义务、年限及程度。职教班与普通班都是属于初级中等教育,都在义务教育所规定的范畴之内。

2.从义务教育的全体性特点看,初中职教恰可给义务教育以补充。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初中,特别是初二往往是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关键年段,由于种种原因,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生,这些差生跟不上班,一个办法是留级,有的地方留级率达20-30%,而留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流生;另一个办法就是分流,可以使差生既学完初中的主要课程又学到一门专业知识技能,使差生消除思想顾虑,增强学习信心,避免中途辍学,降低流生率,例如深沪中学流生率从分流前的19.9%下降到分流后的3.8%,其中初三年级巩固率达100%。(注:《拓宽办学路子》,《人民教育》1995年第6期。)

3.从义务教育具全面性基础性的特点看,初中职教与义务教育也不相悖。全面性基础性的基本精神主要是指为受教育者进一步深造、为工农业生产、为“做人”打好基础,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分流的主旨在于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德智体的总体要求与普通初中教育并无两样。争议较大的主要在于智育方面,由于职教班对普通文化课的教学要求降低。又腾出部分时间来实施职业技术教育,难免在普通文化课的水平要求方面不如普通班,但这在总体上无碍义务教育有关教育程度方面的规定。一者就职教班的的初中全程而言,初二后分流的,已有初一、二两年的普通教育基础,加上初三所开设的普通文化课程,大体上普通教育占了总体的六分之五左右,体现了以普通基础教育为主。二者,职业技术教育本身也应属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在国内外都是有例可循的,只是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要求、份量、程度、做法有所不同而已。

(三)它符合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职教班的学生大多是学习较差跟不上班的,这些学生往往容易流失,以分流来代替留级,既可防止差生流失,又可使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且能多少学到一些知识技能,为参加生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因巩固在学率而减少流生所带来的不少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因此它符合一部分学生主要是差生的愿望,也符合他们的家长的愿望,容易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然而初中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长远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必然不断提高,劳动力密集型将逐步向科技密集型产业过渡转化,相应地对初级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亦将缩减,而素质要求势必相对提高,初中职教所培养出来的人员素质将难以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

(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层次、各类型的学校都有了极迅速的发展,中专以上的毕业生与日俱增,用人单位大有精挑细选的余地,在此情势下,职教生难有跻身之地,继续升学又十分困难,因此,除了巩固义务教育的在学率外,其意义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

(三)何时与如何分流是个实践问题,也是个理论问题。义务教育包含职业技术教育是合理的,基础教育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是科学的,但“渗透”与“实施”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过早专业化不利于民族素质的普遍提高。当前有的学校把分流提到初一后,甚至还有从小学开始分流者,这些做法在认识上是偏颇的,在行为上是偏激的。现阶段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实施初中职教是有原因、可理解的,但是如果无视它的负面影响,不能面向未来,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而是盲目地推崇,失度地发展,有朝一日可能陷入困境。

三、对初中职业技术教育试点的几点建议

(一)要认真科学地研究初中职教的总体布局

职教的布局涉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关系、分流的起始年段、具体办学形式及其结构、地区布局等问题。科学地研究总体布局不能仅从某一视角来考虑,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需要与个体身心发展需要、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整体与局部等因素。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应当考虑的:

1.从实际出发,外分流与内分流并举

外分流是指在普通教育中,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和学生就业的意向及可能条件,把受完一定阶段基础教育的学生横向划分为不同类型,分别接受不同层次、不同流向的学校教育。本文所涉及的初中职业技术教育即属外分流;内分流是在普通教育内,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同一年级或班级的学生重新纵向划分为不同流层的班组,实施不同程度要求的普通教育(注:参见郭绍琪:《浅论现代教育分流》,《中外教育》1997年第1期。)。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的个别差异而产生的分化的客观存在,兼之学生家庭条件以及家长对子女期望上的差异,因此,学校教育中的分流,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多元发展是必然的、合理的。

现行的“分流教育”几乎清一色全是外分流,这种分流,可能比较适应社会、学生、家长的需要,有一定生命力。但是,一者从学校实施的角度看,办职业技术教育比办普通教育所需的师资、设备、场地以及经费、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难度更大,是大多数普通初中校难以具备的,加上原有普通初中教育教学的一套经验定势,不易转为职教所需,因而这种外分流容易有名无实,甚至两败俱伤。二者,如前所述社会需求是动态发展的,职教班毕业生的就业日渐困难;家长的期望也是动态变化的,短期意识和行为也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发展而转变。因此这种外分流的发展当有一定的域限,宜慎重试点后逐步施行。

对于那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试搞内分流,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为基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或使用程度稍低的课本,并辅之以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即采取渗透的方式而不以定向培养某一职业的劳动者的方式。这种内分流可能更适合多数的初中校,也有可能办好。

我们无意以内分流来否定外分流,而是认为应从学校的具体条件与可能出发着眼于办学的实际效益,两种分流并举,择优选用。

2.县局协调,校际协作,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当前办的职教班,除个别学校寄读在兄弟学校外,基本上都是校自为政,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充分挖掘学校人力物力,减少政府投资建设的压力,又可就地消化有关生源,责任到校。但容易导致两种局面:一是各校要重新去建立职业技术教育的一整套设施,既困难又重复建设而利用率并不高;二是由于难于建设起职教的全套设施而把职教班办成变相的普通班,甚至成为“包袱班”。利弊相较,实为弊大于利。因此应当由县、市教育局牵头统筹协调,相对集中力量,办好几所试点校,其他条件较差的学校分化出来的学生、辍学动员返校的学生、大龄的小学往届毕业生可就近相对集中在有办班的学校,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各校的优势,普教、职教各得其所,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对集中来办比分散办班遍地开花好。

相应地,初一后分流、职业初中的举办,也不宜各行其是,也应由县、市教育局根据本县的实际需要与可能条件,统一规划,合理布点。为防止过早专业化而削弱部分社会成员的基础教育水平,此类分流应特别慎重,不宜滥办。

初二后分流点的选择,一般最好能与职业高中相联系,充分利用这类学校已有的师资、设备以及办学经验潜力,也有利于初中职教与高中职教的对口联系。

相对集中布点办职教班,还可相应地以"3+1"形式加以配合,以便使职教班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劳动的需要。

(二)要努力提高初中职教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这是初中职教盛衰存亡的关键。而要切实保证职教班的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又需要一系列最基本的教学条件为基础,其中主要是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设、教材的选编、师资力量及必要的设备、实践的场地、考核以及毕业生出路等,这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创造和累积经验,逐步完善。对从事职教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之掌握职教的特点规律,明确职教的特定要求以及与普教有所区别的教学方法、形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提高职教课程的教学水平,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落到实处。

标签:;  ;  ;  ;  ;  

福建省农村初中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_职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