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领导干部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镇街(具有独立财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三大类十二项指标”的量化评价体系如下:
一、经济发展类。主要包括五项:财政收入增长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领导干部任期内负债增长率、政府负债占可用财力的比例、利用外资完成率。
财政收入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显著的指标。采取任职前后对比方式,以财政决算审计所确认的预算内、外财政收入金额为依据,通过比较分析,客观反映和评价任期内经济工作的实效。审计发现,该镇全口径财政收入任期增长率为47.72%、一般预算收入任期增长率为26.34%、可用财力任期增长率为18.43%。
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是反映一个地区年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挤干“地区生产总值”虚高水分的作用。采取任职前后对比方式,依据本级财政部门组织并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与上级统计部门核定的地区生产总值(GDP),通过比较分析,客观地反映地方财政对GDP的贡献值。审计发现:该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任职前占比重4.18%、任职后占比重2.86%。
政府负债占可用财力的比例是反映镇街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具备偿债能力的指标。采取任职前后对比方式,以本级政府负债总额占上级政府核定的本级政府可用财力依据,通过进行比较,计算出政府实际具备的偿债能力。审计发现:该镇政府负债占可用财力的比例,任职前占比重87.28%、任职末占比重97.88%。
二、民生改善类。主要包括五项: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率、财政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新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比、社会保障事业推进发展情况。
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率是体现地方政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切实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指标。采用逐年环比方式,以本级财政实际支出和上级补助(拨款)支出为依据,对科教文卫等方面投入的总和为计算口径进行计算,并通过对这些投入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调查性评估,客观反映任期内所在区域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情况。审计发现,该镇2007年至2008年科技三项费投入增长率环比增加17.64%、100%;教育投入增长率环比未见增长;文化投入增长率环比增加240%、-0.96%;卫生投入增长率环比增加-73%、2200%。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比是通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考量政府改善民众生活所作贡献的指标。采用逐年环比方式,以上级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为依据,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率,客观反映任期内地区经济稳定增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的情况。审计发现,该镇2006年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环比增加14.45%、14.52%、11.9%。
社会保障事业推进发展情况是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农村保障体系情况的指标。采取逐年环比方式,其中: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中应参保人数、实际参保人数应以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以本级财政实际支出数为依据,通过比较分析,客观地反映农村维持稳定脱贫解困以及为农民生活带来的实惠状况。审计发现,该镇新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农村养老保险2008年启动,超额完成计划50.1%;2006年至2008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环比完成计划参保率为90.3%、100%、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增长率环比增长率为15.05%、4.64%;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环比增长率为-23.37%、54.3%。
三、生态文明类。主要包括两项: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新增绿化造林面积及绿化覆盖率。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是衡量地区环境质量,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采取任职前后对比方式,以上级政府年度下达的环境责任书中反映的指标与上级环保、安监等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为依据,通过比较分析,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主要评价指标为,区域水、声、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污染物化学耗氧(COD)的消减量、二氧化硫(SO2)排放消减量、水环境综合治理达标情况。审计表明,其一、根据某县环境监测站报告反映,经对某镇污染物化学耗氧(COD)与二氧化硫(SO2)检测,该区域水、声、气符合标准达到环境规划功能区要求:其二、根据2008年底政府联合检查结果反映(环保局、发改局、安监局、工商局、供电公司),该镇基本完成《某县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中要求,其中:关停10家化工企业;对5家食品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对两个养猪场实施了废水综合利用,确保不外排;规划建设处理能力达5000吨的某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由于上述措施,确保污染物化学耗氧(COD)的消减量与二氧化硫(SO2)排放消减量达到《某县2008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的要求。
新增绿化造林面积及绿化覆盖率是反映镇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之一的指标。采取任职前后对比及环比的方式,以上级政府年度下达的任务数与上级农林部门提供的年度考核确认数为依据,通过比较分析,客观地评价任期内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审计表明,任职前后新增绿化造林面积实际完成增长率为58.54%、2006年至2008年镇街绿化覆盖率环比为15.80%、17.2%、21.50%。
实践表明,通过科学量化评价指标的方式,能真实地反映任期镇(街)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综合能力与水平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与兼顾统筹发展的工作业绩,同时对提高现职领导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意识有较强的促进(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