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夏印荣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夏印荣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小学 255200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知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道德与法治还处在摸索阶段,将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融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事半功倍。笔者将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谈谈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 应用

生活化教学是把传统课堂中的各种教学活动放到实际生活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去实现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迎合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还锻炼了知识的运用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来,最后还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学生直接学会了如何将知识进行实践。

一、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

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讲述课本知识前需要引入合理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目光。处在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难在课堂上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如果他们心不在焉,那听课效果必将不佳。教师应先讲述与课本知识相连的生活事件,利用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去做。相比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播,学生更喜欢在有真实情节的故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提升了道德品质。教师向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全是小学生周围发生的事情,相信他们会很乐意地去思考,并且能做到主动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能够做到举例说明。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总结知识

小学生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许多道德与法治的事例,如果缺少了发现的眼睛,这些事例往往会被他们所忽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许多学生认为知识是枯燥的,但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不断地对生活现象进行总结,发现生活中蕴含的道理,才能更扎实地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成人不同,教师应理解并尊重他们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教师不应过多干涉,但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本知识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确保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观察生活的机会,丰富教学内容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通过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亲身经历的故事可以从中吸取人生阅历,这是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但又是我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主要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课堂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提前设计好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加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传统课堂教师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无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难保持精力集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第二单元第三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以及如何过中秋。在讲述中秋节的来历时,教师可以采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同时与多媒体播放视频相结合,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演绎;讲述如何过中秋时,教师应邀请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在家是如何过中秋的,然后教师请学生一起诵读中秋节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感悟中秋节全家团圆的美好祝愿;最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工具与材料拿出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月饼,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生活的趣味,品尝劳动的果实。这样的一堂课,学生一定是印象深刻,并且是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四、建立生活化的学生评价机制

传统的科目评价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通过笔试的形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形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课本中的知识,却无法做到灵活运用,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道德与法治的评价要求。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目标,并建立起生活化的评价机制。在课堂上,我们不再要求学生背诵书本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励他们可以发挥自身的优点,养成良好的个性。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结合日常表现,观察学生日常的行为、语言、交往等表现,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养成的品质,使道德教育更加有效地融入小学生的思想之中,对他们日常的行为习惯进行熏陶。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受到的任何教育对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养成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让学生认识社会,把课堂当做社会生活的缩影,用充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曲折的能力,建立法治的思想,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崔显花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华夏教师,2018,(20),74-75。

[2]刘梅华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79。

论文作者:夏印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夏印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