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蛮到文明--“百家姓”、“三字”、“千字”的编纂特点与人文价值_百家姓论文

从野蛮到文明--“百家姓”、“三字”、“千字”的编纂特点与人文价值_百家姓论文

由荒蛮通向文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的编纂特点及人文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百家姓论文,三字论文,人文论文,价值论文,千字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孔夫子创私学以来的两千五百多年中,我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从巩固本阶级统治的利益出发,都十分重视启蒙教育。而在历代,甚至世界各国的启蒙课本中,没有哪一种能比得上象《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这些读本所具有的久远、广泛的影响。

《百家姓》编成于北宋,作者佚名。据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似是北宋两浙地区钱氏的吴越王还存在时,其国的某个下层文人所著。《百家姓》首句为“赵钱孙李”,赵氏为宋朝国姓,当时吴越王已奉宋朝为正统,故以赵姓首之,钱姓次之;孙氏乃吴越王钱俶的正妃,又其次则为江南李氏。次句为“周吴郑王”,都是吴越开国国王钱鏐(钱俶之祖)而下的后妃姓氏。全书共收近五百个姓氏,编为四字韵语。宋代时还有采真子《千姓编》一书;明代洪武年间吴沈等人据户部黄册编有《千家姓》一书,收有1968个姓氏,今均佚。

《三字经》相传为南宋淳祐年间礼部尚书王应麟编撰,一说为宋末南海学者区适编撰,清代邵晋涵则认为是明代诗人黎贞编撰。此书明清以来屡次增补,1928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加以重订。全书1130余字,为三言韵语,故称“三字经”。章先生在《重订<三字经>题辞》中说:

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观其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以较梁人所辑《千字文》,虽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其启人知识过之。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三字经》以丰富的内容启迪童蒙的作用。

《千字文》的编撰时间较早,为南朝梁时著名文史家项城人周兴嗣所编撰。他取王羲之遗书中不同的字一千个编为四言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因其字不重出,每四言皆为典故,所以更显得构思巧妙,文采飞扬。

《百》《三》《千》流传近千年而不衰,旧时代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老而目不识丁的妪媪,幼而呀呀学语的稚童,人人能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个个熟记“人之初,性本善”。这些书还跋山涉水、飘洋过海,流传到世界各地,受到各国人民的珍爱,成为他们了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微型景观。199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还把《三字经》的英译本收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中。《百》《三》《千》之所以能够跨越时代和地域,受到长久和普遍的欢迎,是和它们的编纂特点和人文价值分不开的。

首先,《百》《三》《千》具有集中识字的特点。《百家姓》、《三字经》很少有重出的字,《千字文》则无一字重出。它们均为韵语,朗朗上口,易于背诵,适合儿童的学习特点。会背诵以后,在人一生的长河中潜移默化,逐步理解,随时受用,也便于触类旁通尽早地去学会阅读其他书籍。

其次,《百》《三》《千》三书中多为常用字,注重实用。和《百家姓》同类的《千家姓》、《千姓编》,也有便利于人际交往的价值,并且收姓氏更多,《千家姓》也是四言韵语,但它们都失传了,只有《百家姓》流布不辍,这是因为《百家姓》收的是最常见的姓氏,使用频率很高,汉族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姓氏都已包括在内了,应用性强。《三字经》更因其内容所具有的启蒙和通俗性,表现出了它在道德伦理的灌输和人文知识的传授上的实用价值来。《千字文》的四字韵语包含了许多古代常用的和应当熟知的历史典章故事、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的知识和道德,其中许多都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格言。它的字不重出的性质,还常常用来作为书目、座号、房舍、陈列、电报等许多需要排顺序事物的编码上,历代书法家也常常用来作为摹写练习和争较高下的底本。如果说《三字经》在通俗性和知识性上胜过《千字文》的话,《千字文》则在构思和文采上胜过《三字经》。

再者,《百》《三》《千》在识字教学中贯穿了着重视宗法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教育。《百家姓》把皇帝的赵姓奉为第一;《三字经》中“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的人伦纲常;《千字文》中的“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的忠孝节义观念等等,都寓于吟诵文字的学习之中。这种道德教育方式适应了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容易被学习者接受。今天我们当然要批判其中的封建糟粕,但这些蒙学读物将深刻的道理以浅显的文字道出,引导儿童求真向善、加强修养;以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观鼓励青少年具有使命感,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则具有永久的魅力,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体味学习,搞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百》《三》《千》和我们今天的中小学语文课本相比虽然很粗疏,但它们涉及的面更多,是兼具今天语文课诸项因素和宽广特性的由多重性质构成的综合体。它们是启蒙教学,也是思想培养;它们是知识的灌输,也是技能的培养;它们是语言的训练,也是思维的递进;它们是授经传道,也是文学鉴赏。尽管这些在《百》《三》千》中各有侧重,还比较笼统而粗浅,但确实起到了广见闻、利日用、懂义理这些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目的。

《百》《三》《千》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的百科全书,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精华所在。以《百》《三》《千》为代表的传统蒙学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取向及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邃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为我们的民族架起了一座由荒蛮通向文明的桥梁,开创了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启蒙模式与架构。这也是我们研究传统文化的一个大课题。

六十多年前,章太炎先生曾经感叹道:“余观今学校诸生,几并五经题名、历朝次第而不能举,而大学生有不知周公者,乃欲其通经义、知史法,其犹使眇者视、跛者履也欤!”今天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包括大学生中仍然很突出地存在着。我们强调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之,爱国不是一句空话,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哪里能谈得上去热爱、去继承优秀文化并发扬光大呢?《百》《三》《千》这些蒙学读本中,有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今天我们来研读它们,已不仅仅是为了启蒙,而是以其作为鸟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伦理道德、人生观、世界观,这一广袤领域的一艘飞船,作为挖掘传统文化宝藏的探照灯和掘进器。1989年7月,新加坡汾阳公会组织青年学习《三字经》。该会青年组负责人郭祖荫说,《三字经》寓意深刻,鼓励年轻人好学不倦,向上向善,是一本可以古为今用的好课本,还可以通过阅读提高华文水平(见姚波《中国古籍飘香海外》,《中国图书评论》93、6期)。希望我们的学者和出版社通过研读《百》《三》《千》,吸取其编纂特点,为青少年编辑出版更多的优秀教材和普及读物。

标签:;  ;  ;  ;  ;  ;  ;  

从野蛮到文明--“百家姓”、“三字”、“千字”的编纂特点与人文价值_百家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