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的国际化发展对中国武术推广的启示研究①
马程浩
(香港中文大学 广东深圳 518172)
摘 要: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跆拳道运动实现了国际化发展,不仅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成为了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大众健身、商业效益上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中国武术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与障碍。本文通过对武术的“武德”与“跆拳道精神”、技术体系与段位制的比较得出跆拳道的国际化发展主要得益于系统化的技术体系以及段位制的实施。
关键词: 跆拳道 国际化发展 武术 推广 启示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传承意义巨大。在面对全球文化交融与碰撞的时代,武术这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到了外来武技的强大冲击,如: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拳击、剑道、合气道,以及最近兴起的综合格斗(Mixed Martial Arts)等,其中跆拳道在中国的发展最为普及。跆拳道作为推广最为成功的东方武技之一,在竞技与大众跆拳道的推广上都率先实现了国际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借鉴跆拳道的国际化发展经验会让武术的推广更加成功。
1 武术的“武德”与跆拳道的“跆拳道精神”比较
1.1 武术的“武德”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武德”就是武术之道德,是从事武术学习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应有的道德品质[1]。学武者需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品质,训练上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培养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比赛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勇敢无畏,坚强不屈的精神。在实战中可以培养斗智斗勇,勇猛顽强,敢打、敢搏的精神[1]。
1.3.1 HPV DNA定量检测 无菌条件下采用宫颈刷插入宫颈内,旋转数周后停留片刻取出,将宫颈刷置入无菌管,采集的宫颈分泌物及时送检或4℃保存,一周内检测。DNA提取和PCR扩增按其说明书(PCR荧光法)进行具体操作。判断标准:HPV-DNA>103copies/mL为阳性。根据HR-HPV核酸定量检测的拷贝数分为4组:低载量组(104~105copies/mL)、中载量组(105~106copies/mL)、高载量组(106~107copies/mL)、超高载量组(>107copies/mL)。
武术是一种传授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以及社会规范的教育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教育功能。儒家“仁学”和道家“道学”对中国武术的影响较深,从而形成了武术的道德内涵“武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成了武术界自然遵守的道德与行为规范,“抱拳礼”为武术界通用的方式。因此,武术具有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礼让的品质。通过武术的“武德”教育和武术实践,可以提高练习者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爱国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可以培养和提高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1]。
“知道,知道。”从后视镜里望着她的我略显紧张,“以前在那个市上大学,从悉尼去那的路还是挺熟悉的,放心吧,不会迟到的。”
1.2 跆拳道的“跆拳道精神”
跆拳道运动主要是以实战和品势两大部分构成[3]。跆拳道品势(又称之为型)是以技击动作的攻防进退为素材,通过特定运动的规律变化而编排的整套练习形式,是进行跆拳道格斗对抗训练的基础。跆拳道的品势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基本品势有太极一至八章和八卦的一至八式;段位修炼品势有高丽、金刚、太白、平原、十进、地跆、天拳、汉水、一如[4]。跆拳道的实战主要是以腿法为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比赛,是跆拳道运动的核心组成部分[5]。除了以上的技术构成外,跆拳道舞、击破、对打等也是跆拳道经常训练的技术形式[5]。
(3)中国武术只有段位,段位之前没有级位,跆拳道在入段之前有严格的级位划分。
其次,逐步建立生物标志物开发技术指导体系,通过制定技术指南、建立沟通平台等方式,从审评和应用角度,为利益相关者开展研究提供专业指导。在此基础上,建议探索规范化管理程序,明确生物标志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阶段、情形与方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创新药物的研发与上市。
跆拳道的礼仪表现在修炼者的一切行为规范中。在平时遇到老师或长辈要行礼问候;在训练场,从坐姿到站姿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对教练的指导、教诲,要敬礼并立正聆听;在训练中,特别在踢脚靶练习和自由对抗中,要向对方敬礼,感谢对方为自己的训练付出的辛勤劳动。在尊重长辈、恪守诚信的前提下磨练技艺是对每一个跆拳道修炼者的要求,也是跆拳道练习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1.3 武术“武德”与跆拳道的“跆拳道精神”比较
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刺、击等攻防动作,遵守攻防进退、刚柔虚实等格斗规律组成的拳术、器械和对练套路的演练。格斗运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则,两个人进行斗智较技的对抗运动。较为普遍的有散打、推手、短兵三项,现在的主要竞赛形式为散打[1]。
2 武术与跆拳道技术体系比较
2.1 武术的技术体系
武术与跆拳道都有很强的文化传承功能,而且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培养了修炼者的意志品质,可以用来修身养性,并且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等。不同之处在于跆拳道的训练和比赛更加强调精神的外在表现,比如:敬礼所代表的“以礼始,以礼终”的武道精神,以及各种场合的礼节都很规范而且切实的在执行。中国武术文化更久远,但是在训练和比赛中比较少注重礼仪精神的传承,即对于“武德”的重视,导致了武术传承文化的功能弱化。
2.2 跆拳道的技术体系
“跆拳道精神”就是跆拳道修炼者在训练和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或规范。进行严格的礼仪、精神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跆拳道运动必修的内容;是跆拳道精神的最基本的体现;是所有跆拳道修炼者发自内心的对跆拳道运动的尊崇与敬意。作为一个以对抗为主要形式的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无论对抗形式激烈与否,它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的是跆拳道运动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它是一种形式,是修身养性与完善人格的过程。通过此种形式来达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磨练意志品质的目的。
虽说被老道断言是不祥之物,但是王祥也听说大凡通灵显圣之物都是些有来头的东西。看来自己没有轻易出手果然是正确的选择。
2.3 武术与跆拳道技术体系的比较
武术套路在数量上远远的超过了跆拳道品势,而且还包含了各种器械套路。民间各个拳种的传统套路较多,而且多数内容复杂,动作难度较大。跆拳道品势在数量上少于武术套路,全部以徒手为主,技术简单易学,基本没有高难度的动作。
散打主要的技术动作为踢、打、摔,这就使得散打与西方的自由搏击相比缺少明显的项目特征。跆拳道比赛主要以腿法为主,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比赛形态;另外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身着统一道服,礼仪礼节在比赛中贯穿全场,由此形成了鲜明的项目特色。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武术和跆拳道都运用了段位制来规范了教学训练的体系。
3 武术与跆拳道段位制比较
3.1 武术段位制
中国武术由于门派众多,长期以来较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很难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武术段位制从1995年10月开始启动,在北京、河南、江苏、山东四省进行试点操作,1996年7月特别邀请中国数十名武术专家对武术段位制的实施和试点工作进行了审定。同年提交到第三届武术工作会议上进行审定。经过国家体委的批准,于1997年的下半年开始实行。自1998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武术段位制的实施为中国武术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练习者可以根据考核内容进行练习。段位制实施以来,基本上统一了各个段位的技术考评标准,使得武术的教学和训练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对武术的教学体系起到了非常大的规范作用。
3.2 跆拳道段位制
跆拳道的段位制为跆拳道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体系。1959年大韩跆拳道协会成立之前,各个道馆举行了各自的升段考核。大韩跆拳道学会成立后,于1975年11月11日在国民会堂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升段考核。最初分为成年部和少年部,1975年3月1日将少年部的“段”改称为“品”[2]。
跆拳道是按照“十级”、“四品”、“九段”来进行划分的。 其中,“级”分为十级至一级,十级水平最低,一级最高。达到一级以后再入“段”,段位分为一至九段,一段最低,九段最高。未成年选手如果能够达到一至四段的水平,则可以授予“一品”至“四品”进行代替,等年龄到达要求后直接转至相对应的段位。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不够大;其次,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并没有设计安慰剂对照组;另外,由于对门诊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较困难,导致难以评估患者的长期疗效。
3.3 武术与跆拳道段位制比较
至于灌区内部、城镇内部的水权分配采用何种方式,可以交由各地自行探索、自主选择。或许可以采用灌区用水协会集体所有的形式,也可能在灌区内部采用进一步分解到农户的形式。在城镇内部,水权或许可以属于城镇政府,而委托给供水公司和自供水单位使用。
(1)韩国的段位制实施较早(1975年),而中国武术段位制在1998年开始实施,比跆拳道晚了23年。
(2)在考核的内容上中国武术是散打和套路分开的,而跆拳道是品势、竞技、特技、击破的综合考核。
“以礼始、以礼终”贯穿于整个跆拳道的训练过程,“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被崔泓熙认为是跆拳道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跆拳道可以培养修炼者敢打敢拼、勇猛精进的意志品质;坚韧、向上的作风;在跆拳道的实际训练中还讲究修养、礼仪以及完善的人格。在练习跆拳道之前,先向国旗敬礼,心中始终装着时刻要为祖国争夺荣誉的信念,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教练和队员之间的相互敬礼,体现出尊师爱生的品德;队员之间相互敬礼,体现了团结一致、集体主义、互助友爱的高尚情操。
腰带的颜色则代表着修理者不同的级位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白带(十级)、白黄带(九级)、黄带(八级)、黄绿带(七级)、绿带(六级)、绿蓝带(五级)、蓝带(四级)、蓝红带(三级)、红带(二级)、红黑带(一级、一品至四品)、黑带(一段至九段)[4]。此外,跆拳道的十个级别也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为级位的判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4)在考核的年限上武术没有跆拳道划分的具体和严格,在跆拳道修炼中,要达到某个级别都规定了练习的年数及年龄。
(5)中国武术在考核中有器械,选手可以自己选择;跆拳道只考核徒手,每一项考核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
4 跆拳道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4.1 从“跆拳道精神”上来分析
跆拳道在训练和比赛中非常强调跆拳道精神的外在表现。比如:跆拳道的敬礼非常的规范和严谨,对各种场合的礼节都很重视而且切实执行,使练习者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培养了跆拳道运动要求的礼仪规范。
4.2 从技术体系上来分析
跆拳道的品势数量较少,以徒手为主,技法简单实用,基本上没有高难度的动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不同训练水平的学员来练习跆拳道。竞技跆拳道的技术主要以腿法为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跆拳道竞技比赛。
4.3 从教学体系上来分析
现代跆拳道在初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存在着很多的流派,但在后来进行了整合,并较早的实施了段位制,在长时间的发展与摸索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段位制体系。跆拳道段位制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出修炼者的训练水平,对跆拳道运动教学体系的规范做出了巨大贡献。
(5)专属性试验:分别吸取以上3种溶液按拟定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阴性对照色谱中,在与黄芪甲苷、供试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色谱峰出现,专属性良好,结果见图1。
5 结语
武术和跆拳道历史悠久,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的发展成了完善的武道体系。武术的历史比跆拳道更加久远,但在近代的国际化推广中,跆拳道普及化程度更高。跆拳道训练时非常注重“跆拳道精神”的传承与教育功能,应加强武术对于“武德”文化的传承。跆拳道较为统一的技术体系为跆拳道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武术技术难度大,拳种多,是好处的同时,也为武术的大众普及和国际化发展增加了一定的障碍。跆拳道的段位制实施较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段位制体系;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相对较晚,但必将对武术的推广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德祥.中华武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崔泓熙.跆拳道百科辞典(英文版)[M].韩国:国际跆拳道联盟,1990.
[3] 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 杜七一,薛新轩.跆拳道[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中国跆拳道协会、跆拳道苍明研究院编译.国技院跆拳道教程[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6] 韩卓君.中国武术段位制与跆拳道段位制特点对比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8,7(12):18-21.
[7] 张淑君.跆拳道发展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研究[J].运动,2018(16):150-151.
[8] 孟威,桑全喜,崔怀猛.跆拳道段位制与武术段位制的比较与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18,40(2):60-65.
[9] 刘建华.域外武技推广模式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以韩国跆拳道项目为比较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7,6(8):11-17.
[10]李宗柏.韩国跆拳道在中国的兴起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6.
[11]李守培,郭玉成.中国武术与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段位制标准化水平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8):86-91.
[12]李彬彬.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国际化发展的对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
Abstract: Chinese Wushu or KongFu as a primary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facing many problems at it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On the other hand, Taekwondo joined the Olympic game at 2000 and make a big progress in the martial arts marketing. This article compared and analyzed Wushu and Taekwondo through their philosophy,technique and Da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chniques and Dan system give Taekwondo big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Key Words: Taekwondo;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Wushu; Promotion;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8(a)-0216-03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22.216
①作者简介: 马程浩(1983—),男,汉族,河南鹤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