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76: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历史回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形态论文,我国社会主义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历程。今天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客观地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失误的教训。但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曲折历程
1.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初步确立
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后,要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不仅要在新的国家政权中占据统治地位,而且要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为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逐步确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1)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虽然国民党反动政权已被推翻,但各种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文化并没有随之马上消灭。要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要先肃清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各种反动思想文化。新中国成立伊始,人民政府就把“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要任务,坚决取缔各种反动组织和书刊从事的反动宣传。对过去我国境内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津贴的文化教育机关及宗教团体进行接管和处理,以消除其反动影响,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改革旧教育,加强对青年学生和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是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旧中国的教育,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受封建主义和买办阶级思想文化影响很深。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就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给青年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为了贯彻《共同纲领》规定的这一方针,彻底改造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首先在各类学校中废除了国民党和三青团的组织机构及其督导制度,取消了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和其他相关课程。随后逐步建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组织系统,设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以确保党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党和政府采取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一方面引导他们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分期分批地组织他们参加生产劳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各项政治运动。通过理论学习和参加革命实践,使广大知识分子逐步消除旧的思想文化影响,确立新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3)在理论研究和文学艺术领域宣传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
理论研究和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以什么样的历史观研究理论问题和文学艺术,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旧中国的理论研究和文学艺术存在着严重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和脱离人民、脱离实际的错误倾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贯彻《共同纲领》规定的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研究理论和提倡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党和政府结合建国初期的思想文化建设和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在理论研究和文学艺术领域发动了一场广泛宣传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思想改造运动,先后开展了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和胡适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虽然这几次批判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和把学术问题政治化的消极影响,但对大多数从旧社会过来的理论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清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影响,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正确的和基本正确的方面主要有:第一,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任务是对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195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要求在农村进行一场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大辩论,以提高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的社会主义觉悟。北戴河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再度作出了《关于今冬明春在农村中普遍开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此后,这一教育开始形成制度。通过反复教育,广大农民对于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价值取向有了相当广泛的认同,开始摆脱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等思想的束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热情。在城市,在其他社会阶层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教育。这一教育,同样促进了城市各社会阶层思想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第二,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的讲话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2]他还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他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其对立面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发展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也是一定要用各种方式顽强地反映表现自己的。禁止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用压制的方法不让资产阶级思想意识表现出来,是有害的,也是做不到的。只有允许错误思想表现,同时在他们表现的时候,采取讨论、辩论、说理、批评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应该说,毛泽东提出的这些方针和意见,为我们党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指出了正确的方向。第三,在意识形态各部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普及化、大众化的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全民学哲学的运动,尽管其做法也有不够妥当的地方,但对广大群众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领导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错误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估计得过于严重。“整风反右”之后,毛泽东大大强化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认识,提出了所有制改造完成后“主要是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阶级斗争”命题,认为我们现在思想战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开展对修正主义的批判,从而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开始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八届十中全会后,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理论化、绝对化,并导致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批判运动,使阶级斗争扩大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升级。第二,不恰当地运用政治运动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50年代后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主要是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群众运动方式进行的,60年代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则主要是在“大批判”的形式下进行的。这些作法使思想教育带上了政治运动的特点,造成了思想教育的过度政治化。第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出现了庸俗化、简单化的倾向。如“大跃进”时期就提出,“美好的共产主义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将来,现在每一具体的劳动都是社会主义的奠基工作”,把共产主义的实现看得过于容易、短暂。有些宣传甚至认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离共产主义不远了,兴办大锅饭、公共食堂就是“共产主义”。这些实际上是对共产主义的曲解。第四,学术研究工作中由于对党性原则的片面强调,政治化、公式化、图解式的趋向日益加重。学术争鸣往往与政治思想斗争纠结在一起,艺术创作则与政治宣传结为同道,严重妨碍了学术和艺术的发展。[3]
3.“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严重破坏
如果说“文革”前党领导的意识形态工作还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话,那么到了“文革”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则遭到了全面的严重破坏。“文革”导火线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批判中点燃的。从批判《海瑞罢官》到批判“三家村”,从批判《二月提纲》到批判“刘邓资反路线”,从“评法批儒”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整个意识形态领域被搞得天昏地暗,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正常的思想理论教育被读“毛选”、背“语录”所取代。一些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常识被当作“封资修”加以批判,而一些“假大空”的荒谬理论却大行其道。“文革”期间,无论是对意识形态地位、任务的认识,还是领导意识形态方针、方法,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
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
第一,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在阶级社会里,存在着各种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存在着各种社会意识形态,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但无论什么阶级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即使在标榜“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实际上也只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政党要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也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使自己的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要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之日起,就十分注意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建立了党委宣传部,以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此同时,在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理论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部门普遍建立了党的组织,以负责落实党的大政方针,指导本部门的发展方向。通过各级党委宣传部和各部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有力地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避免了意识形态多元化趋向。
第二,牢牢掌握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
新闻媒体既是传播各种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工具。保持新闻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敌对势力要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也总是要先造舆论,以搞乱人们的思想,造成社会的动乱。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相继瓦解,与新闻媒体推行意识形态多元化不无关系。因此,中国共产党—直十分重视新闻媒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严格规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主要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都必须接受党的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国家意识形态能顺畅地灌输到人民群众中去,并成为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旋律。
第三,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在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时,中国共产党始终注意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使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在开展正面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首先是通过各级党校和干校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担负着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使命,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巩固。为了加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教育,除了不定期地开展整党整风学习外,主要是利用各级党校和干校经常地轮训各级领导干部。通过轮训,使他们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其次是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运动向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群众性运动因为参与面广,影响力大而成为当时向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四,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三大改造完成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虽然已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已基本确立,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社会主义的巨大胜利所陶醉,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国内阶级斗争的状况,一方面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但另一方面又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被推翻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残余还是存在,资产阶级还是存在,小资产阶级刚刚在改造,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4]应当说,中国共产党对国内阶级斗争的分析和认识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的。正因为我国还存在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所以毛泽东反复告诫全党:“如果对于这种形势认识不足,或者根本不认识,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就会忽视必要的思想斗争。”[5]一旦忽视必要的思想斗争,其结果只能使各种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死灰复燃,甚至泛滥成灾,从而导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削弱和动摇。因此,毛泽东明确提出:“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但由于意识形态斗争不同于—般的阶级斗争,所以,毛泽东又指出:“这种批判,应该是充分说理的,有分析的,有说服力的,而不应该是粗暴的、官僚主义的,或者是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的。”[6]毛泽东在领导全党开展意识形态斗争中,对各种错误思想,尤其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批判,使各种错误思潮从未在中国形成大的政治气候。这一点是应当充分肯定的。遗憾的是,后来由于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使这种批判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害。
此外,在国际上,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防止和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1953年11月,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了—次研究和讨论国际形势的党内会议。开会之前,毛泽东叫他的秘书整理了—份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关于和平演变的讲话材料,并在上面加了批注,发给与会同志。毛泽东在批注中首次提醒全党要警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威胁,明确提出,对西方的和平演变要“硬着头皮顶住”。此后,毛泽东又多次告诫全党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第五,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传播科学社会主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优良传统。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后,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了这一光荣传统,并使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轨道,为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召开了几次全国性有关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相继作出了《关于高等学校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报告》、《关于开展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工作总结报告》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等,这些指示和条例详细规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明确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初步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为了贯彻落实这些指示和条例,中央还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选派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好的干部担任政治理论教员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从组织上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失误教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是无产阶级政党巩固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项前无古人的重要政治工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但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也走过不少弯路,留下了沉痛的失误教训。
第一,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建设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对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其它意识形态一样,也不能脱离一定的物质基础而存在。但过去,我们在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时,片面地夸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重要作用,比较多地注意抓意识形态本身的建设,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建设;片面夸大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功能,过分强调“政治是统帅,是灵魂”,“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忽视意识形态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对象,从而导致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等荒谬言论和大讲“空头政治”,大批“唯生产力论”,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等错误做法,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这种重视意识形态而忽视物质基础,夸大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忽视意识形态的服务功能的做法,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巩固,恰恰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其—,过去由于忽视物质基础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要的经费与物资投入。其二,由于妨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要影响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追求。其三,“假大空”的理论宣传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误解甚至反感。因此,要真正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决不能片面夸大意识形态的教育作用和忽视物质基础的建设。
第二,不能扩大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范围
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存在,在私有制没有最后消灭,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取得彻底胜利之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两条道路、两个阶级的斗争,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敌对势力保持高度的警觉并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是完全必要的。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阶级斗争,不能简单地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除了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外,还存在大量属于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美与丑、是与非等思想认识上的矛盾与斗争。解决这些思想认识上的矛盾与斗争,决不能用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方法,而只能用说服教育、讨论和批评的方法。但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错误地估计了阶级斗争形势,把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夸大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扩大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动辄上纲上线,把文艺界、理论界的不同创作思想和理论观点当作“封资修”进行批判,把人民群众中的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当作阶级斗争来抓,把党内领导人之间在工作方针上的分歧和矛盾当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从而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全局性“左”倾错误的发生,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封闭中发展
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之间,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这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各种接触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接触交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意识形态的发展。作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物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生存和发展,固然要防止和抵御来自外部的各种消极影响,但这种防止和抵御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封闭中发展。其一,在科技飞跃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各种外部信息和思想文化影响已不可能完全封闭隔绝。其二,在封闭状态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缺乏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来就不是在封闭状态下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在同各种非社会主义和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交流与交锋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并最终战胜对手。但过去一段时期内,我们在意识形态工作交流方面,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除了与当时的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有一点思想文化交流外,对西方的思想文化基本上采取一种自我封闭和单纯防御的策略。既不请进来,也不走出去。即使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对西方的意识形态只有简单片面的批判,没有全面的了解和客观的研究。这种缺乏全面了解与客观研究的批判,既不能完全击倒对方,也不能真正巩固自己的阵地。其三,在封闭状态下接受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熏陶的青少年,缺乏必要的免疫力。在封闭状态下,让青少年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并不难,但要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运用其中的科学理论来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却不是一件易事。相反,一旦封闭打破,国门洞开,面对如潮涌入的西方思想文化,这些从未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温室花朵”便很快陷入了迷茫之中。一些过去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的年轻入却发生了信仰危机,极少数人甚至走上了反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人为地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封闭,不仅难以防御各种错误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相反,却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正常发展,并妨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其它意识形态影响和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的发挥。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封闭中建设和发展,只能在进一步开放中,广泛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并在同一切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彻底战胜对手,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政治文化论文; 政治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教育方针论文; 共产主义论文; 形态理论论文; 毛泽东论文; 阶级斗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