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利辛县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按照水利部关于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利辛县委县政府有效整合国土、农发、城建、文体旅游等涉水项目,围绕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打造、水安全保障、水文化传承等方面,做足水文章,自建设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利辛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就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见。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水利工程;生态保护
一、利辛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安徽省利辛县,地处黄淮平原,水系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古老的西淝河是利辛的母亲河,因此 利辛又别称“西淝河故道”。2017年利辛县总人口达到170万,地区生产总值219亿元。2015年1月9日,《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审查意见的函》(办资源函﹝2015﹞67号)明确了《利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审查意见及报批工作相关要求。2015年6月份省政府对《方案》进行了批复,计划于2018年全面验收。
二、全面规划 统筹兼顾 推进水利协调发展
试点期间,利辛县委、县政府成立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国家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编制了《利辛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西淝河作为利辛的母亲河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清淤、堤防的加高加固及生态护岸,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的同时,满足了河道景观及亲水要求。
阜蒙河水环境修复示范工程,分为阜蒙河中段西淝河口至白洋沟、阜蒙河东段白洋沟至利蒙边界两个标段,其 中河道疏浚30km。工程实施后,使阜蒙河基本达到5年一遇的除涝标准要求,完善防洪了排涝体系。利辛县治理流域面积为10-50千米大沟共计36条,总长度达324.8km;排涝标准达到 5 年一遇,骨干河流防洪达标率达到 90%。
如今的利辛,车辙沟、状元河、东红丝沟、晴岚溪、西红丝沟等沟河景观和茨淮新河、西淝河、阜蒙河等滨水地段、生态观光带遥相呼应,美好利辛雏形已呈现。
三、润物无声,完善水生态治理新思路
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以后,依托河长制工作,开展城区河道生态建设工程,结合城区水系沟通,对白杨沟、利阚河进行生态建设,设置滨河生态防护绿地,种植景观树木,建设生态护坡等,修复内河水生态系统。截至2017年,城区河道生态护岸长度占河岸堤防总长83%,超额完成《实施方案》中制定的城区河道生态治理率控制目标,水质达标率达到了68%以上。水源地得到有效涵养,受损的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修复,区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区水系沟通性增强,河道通过生态补水实现了循环流动,水质明显改善,水域面积增加到2.38km2,河道生态治理率与景观覆盖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了“水活、水清、水美、水润”的建设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修复后的林带、草地、挺水植物区和景观植物区等完整系列的湿地生物带,湿地的原生态生境将得到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会明显增加,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人水和谐,共同建设城乡治水方略
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以后,对直排与偷排的排污口采取了封堵的措施,污水处理厂规模扩大,污水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入河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2017年,利辛县完成了现有城区污水处理厂的扩建,日处理能力达到 6 万 t/d,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达52%
对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站进行农村污水集中处理。2017年,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为58%,超额完成《实施方案》中制定的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控制目标,新增了日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新建了配套管网4.4千米,建成后污水处理厂全年处理污水能力达2800万吨,投资3.31亿元。利辛县建立了水污染防控体系,完成了全县水污染物各项减排目标任务。
利辛县采用新建、扩建水厂,铺设供水管线,建设水闸和塘坝,新建排涝泵站及城市雨水排水管线等措施,构建了城市水安全体系。试点期间完成建设工程6 项,共计投资30 亿元,完成了试点期任务
五、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旅游美丽乡村
试点期间,利辛县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因地制宜,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任务,包括四座电灌站更新改造工程,总装机量745千瓦,新打和恢复机井3919眼,完成末级渠系改造14.2万亩,开挖土方653 万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 0.617,不仅解决了农业用水灌溉,还迅速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响应利辛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要求。
注重因地制宜,科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了1条西淝河美丽乡村示范带、6条美丽乡村精品线、2个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阚疃新能源观光旅游风景区,初步形成了“一带六线三区联动”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目前已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2个,全国生态乡镇1个,全省生态乡镇3个,全省生态村庄、森林村庄28个,全省宜居村庄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中心村22个,县级重点中心村69个。全面开展旧村庄整治改造,建设旧村庄整治改造示范点672个。
在永兴镇诸王村,解集村,一排排独具特色的民居旁,有可供休闲的文化广场,有为民服务的“六位一体”村室,有设施齐全的幼儿园,有温馨舒适的敬老院。在王人曹店,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印象江南生态园项目,做起了乡村生态旅游,村集体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逐年递增。在千年古镇阚疃镇,通过对白洋沟、西淝河、茨淮新河进行改造绿化,建成农民文化广场、阚泽湿地公园、国学大讲堂等游园,一个现代化功能齐全的“美丽小镇”展现风姿。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利辛将打造水生态文明靓丽乡村的美丽愿景变为实际。
六:立足长远强宣传,健全机制保长远
试点期间,宣传部门针对专项执法行动工作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宣传工作方案,通过把握舆论导向,赢得社会认可。新闻媒体突出重点,把握节点,全方位、高密度跟踪报道了专项执法行动的进程和效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结束语:水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涉及水利工作的诸多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要做好规划,抓好试点,扎实推进。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引导、完善的制度保障、具体实施中更需要科技的支撑。当前,水生态文明考核指标体系、生态环境价值理论、生态补偿机制等涉及全局性的问题亟需开展研究。
论文作者:高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利辛县论文; 利辛论文; 生态论文; 试点论文; 河道论文; 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