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清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论文_邓颖

邓颖

(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并随兼症辩证加味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结果:治疗组止痛及控制发作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85%。结论:中药温清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西药。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中医药疗法;中药汤剂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18-02

三叉神经痛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发作时疼痛剧烈,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作者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自拟方,以清肝泻火,温经散寒,化痰通络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2~2014年经治的患者,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78例,采用单盲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7.4±6.8岁,病程1月~6年,平均病程2.6±1.4年。对照组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5.7±5.2岁,病程1月~8年,平均病程3.4±2.6年。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1)多发生于40岁以上患者。2)三叉神经Ⅱ支或Ⅲ支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3)“扳机点”多在口的周围。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服用自拟中药汤剂,方药组成:生石膏30g(先煎)、龙胆草5g、防风10g、炒玄胡10g、白附子10g、全蝎5g、僵蚕10g、白芷10g、细辛3g、制川乌5g、制南星10g、川芎10g、桃红各10g、蔓荆子10g、葛根15g。加减:口渴津伤加天花粉、芦根;面部麻木者加丹参、天竺黄;面肌痉挛者加当归、地龙;阴伤者加麦冬、石斛。水煎,早晚2次,3个月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

予服奥卡西平0.3,早晚各1次,3个月为一疗程。

3.观察指标

以疼痛积分、平均起效时间为疗效观察指标。

4.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疼痛与其他伴随症状均消失。有效:疼痛与伴随症状减轻,符合两项以上者。(1)疼痛程度减轻一级以上;(2)疼痛持续时间缩短;(3)疼痛发作间歇延长;(4)伴随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疼痛及伴随症状均无好转。

5.治疗结果

所有数据均用SAS统计软件统计处理。

5.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 见表1

5.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2

6.讨论

三叉神经痛由于发作时疼痛剧烈,且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目前西医多采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止痛或神经节阻滞治疗,虽然有效,但疗效维持时间较短,且常有副作用出现。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抓住其病机特点,采用温清合法的之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三叉神经痛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短暂的一侧面部疼痛,呈触电样,痛势剧烈,缠绵难解。属中医学“面痛、偏头风“等,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一般认为病因以风、火邪为主。因巅顶之上,唯风可达,风性善行数变,故易犯头面,突发突止。《证治准绳》有”面痛皆属火盛“之说,肝胆风火相煽,胃火上炎,致风火攻冲头面,上扰清窍而发为疼痛。故三叉神经痛的病机为肝经风火上炎或风火痰浊上扰,但又存在寒凝的一面。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病久入络,顽疾多痰,沉寒痼冷郁久,致瘀血阻络,夹痰痹阻清空,清阳不展。综上本病的病理因素为风、火、寒、痰、瘀兼夹。结合以上病机特点,如治疗采取温清并用之法,方能邪去痛除。自拟方中用石膏、龙胆草清肝泻火,又用制草乌、细辛、白芷温经辛散,川芎、桃红、全蝎活血通络,僵蚕、制南星祛除经络之痰,玄胡、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口渴津伤加天花粉、芦根;面部麻木者加丹参、天竺黄;面肌痉挛者加当归、地龙;阴伤者加麦冬、石斛。

临床观察证明,本方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急性发作可减轻疼痛,又能减少发作频率。这也说明只要能准确抓住疾病的病机特点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较为满意。

【参考文献】

[1]王玉来.中西医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42.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65-369.

[3]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2,186,198,205,283.

论文作者:邓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温清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论文_邓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