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综述_民族问题论文

第二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综述_民族问题论文

“第二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政策论文,研讨会论文,民族论文,理论论文,第二届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央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学院和中国民族理论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于2004年9月24日至27日在青海民族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四川、甘肃、云南、吉林、广西、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会议开幕式于9月24日上午在青海民族学院教研楼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青海民族学院院长王作全教授致欢迎词,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金炳镐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会议以“民族理论创新、教材建设、科研合作”为主题展开讨论。先后有20余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现就其主要观点,并按相近内容大致作一归纳。

关于民族理论的创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的面孔变化甚微,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民族理论必须进行创新,以回应现实问题,怎样才能做到民族理论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王希恩研究员对此作了专题发言,他认为: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虽然这是一个老话题,但对这一理论认识还很不够,仅停留于理论的说教,欲真正弄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必须从马思列的原著入手,书中涉及到民族理论方面的篇章重新加以排列、梳理、审视,并作系统的概括。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基础开始,正本清源,这样就有一个明确、令人信服的说法。第二,坚持自己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中国之学问是立足于中国实际,尽管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但中国的学者必须对之消化;随着西方学派理论的流入,一些学者纷纷加以借用,若能吃准这些概念、术语,将有助于民族理论的发展,而事实上,有些提法并不适应中国的客观实际,学科发展若脱离中国现实,就会失去根基,反而会影响学科的整体推进。中国的民族理论主要受苏联的影响,直到苏联解体后,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虽其有不足之处,亟待发展、完善,但一些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实践,被人们所利用。依此,对西方学者的理论一定要认真分析,吸收其合理的、有价值的观点融入中国民族理论之中。当前,尽管西方学术对中国有一些冲击,但自己的学术地位不能动摇。第三,扩展自己的理论视野。中国民族理论是在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的基础上发生的,这一学科发端于陕甘宁边区。新中国建立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相结合,发展至今,形成以中国民族问题为研究主体;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民族问题研究,包括一般民族现象的解释、解决民族问题的途经等等。由此看来,民族问题涉及面广,这就要求民族理论也应扩大研究空间。如民族精神、民族主义等,还应包括台湾民族问题。以前多注目于西藏、新疆,而台湾民族问题有所忽略;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一些人在民族问题上大做文章,试图努力打造、建立台湾民族,视台湾人与中华民族不是一回事,从心理上与大陆分别开来。西方一位学者提出民族想象构建,认为民族是想象出来的,与先前的自然因素无关,这一理论正迎合台独分子的心理。由上观之,民族理论很有必要拓宽研究视域,以廓清、解决现实诸问题。

关于教材建设问题 教材是否统编是本次研讨会讨论的一大亮点。多数学者赞同统编教材,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有:云南民族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赵学先教授认为,组织人员编写一部高质量的教材是必要的,但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亦可增加一些地方民族素材,以便形成独具特色的教材体系。中央民族大学校办周主任提出统编教材要规范,树立教材品牌意识,对各知识点应加以整合;同时,各民族宜打通,因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不是某一个民族的事。在打通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教材的统一:首先教材要有针对性;其次内容具体又生动;复次学科定位,应将本学科纳入政治学的范畴,不能绕开政治,而应面对政治,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民族概念应放在国家之中,把民族看成是文化现象,这个学科的定位就较模糊。西藏民族学院民族学系史工会副教授认为,仅有一个教学大纲远远不够,因为统编教材不仅学生需要,而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干部、民族工作者也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熊坤新教授亦认为,作为一门学科,应有拳头成果,主张统编教材,但统而不死,根据自愿原则而选用,并建议下次研讨会时各地自编教材互相交流,以促进教材体系更趋合理。而少数与会代表则认为,不必搞教材大一统,视各地情况而定,云南、内蒙古、新疆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宜用统编教材。云南民族大学何叔涛教授持此意见。经过专家学者的两天充分讨论,大家基本同意:由中央民族大学牵头,组织力量编写一个权威大纲(框架、主要内容等),各地院校可自编教材。

关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内容和手段问题 这是本次研讨会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教学内容上,金炳镐教授认为,教材中不必介绍民族的人口等内容,而应有理论问题的探讨,如民族,不能仅用斯大林的观点,而应立体、动态地去认识、理解这一概念;若内容太肤浅,学生并不一定能实质性掌握,何况过分通俗,亦不利于学科的发展。总之,理论层次不能降低。讲民族政策时,既要讲透政策的理论性,又要强调政策的具体实用性,如授民族平等、团结及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时,要点破民族政策、经济发展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是目前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经之一。从理论上加以归纳,并从实际上予以指导。同时指出,教材内容宜有一个时代性,应根据实情适当增加一些新内容,前提是民族理论观点应符合国家理论与政策。学术观点可讲授,但不宜写进教材,如“中共的族群政策”,而国家明文规定的是“中共民族政策”等等。宁夏大学政法学院李自然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阶级斗争、社会形态等有关内容应删除,用共同文化来概括“地域文化”似不妥。赵学先教授认为,民族歧视方面的内容宜编入教材,但不能过分渲染。延边大学民族理论研究所所长梁玉今教授、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穆殿春副教授及所长马成俊教授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强调世界民族的相关内容应适当讲授,原因在于世界不是孤立的。在教学手段上,金炳镐教授主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应将现代技术手段与所教内容、目的结合起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表形式凸现本学科的重要理论,如民族属性与民族发展的关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乌小花副教授、新疆大学社科部王颖副教授分别演示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多媒体课件。

关于科研合作问题 金炳镐教授、马成俊教授等认为,民族、宗教都是现实而又敏感的问题,应组织一批优势力量,集体攻关,专题研究,并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课题,这是学科生存、发展的出路所在,也是提高民族理论课地位的重要之举。

9月26日下午的闭幕式上,金炳镐教授作总结性发言。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王彦教授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解决当代民族问题的锐利武器,对现实问题如苏联解体等怎样作出科学的诠释,须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去寻觅答案,中国不是没有民族问题,而是处理平衡,这缘于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运用得当,这也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生命力所在;第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民族院校或少数民族集中高校的主课,当今这门课总体是正常的,但仍需加强,不能削弱;第三,非民族院校要强化科学观、宗教观的教育,呼吁全国高教界重视之;第四,民族理论建设是民族理论教学的核心工作,一要组建研讨会,二要明确指导思想,三要面向社会,四要整合优势、集体攻关,五要推出教学新成果;唯其如此,才能形成独特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模式,并扎实地做理论工作,把课程内容丰富起来,使学科尽快地成长、尽快地发挥作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青海民族学院党委书记樊大新同志就相关问题作了补充讲话。青海民族学院副院长何峰教授致闭幕词,他在全面回顾讨论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本次会议对青海民族学院乃至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与科研必将带来新的起色。

本次研讨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会议采取平等对话、自由讨论等形式,使与会学者在大纲统一而教材自编、筹建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讨会、提高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在教学中的地位等方面达成共识,这势必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今后的教学起到极大的推动、指导性作用。与会代表还高度评价了青海民族学院给予本次大会的有力支持,对会议承办者——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有条不紊的精心安排、热情而周到的服务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收稿日期:2004-12-15

标签:;  ;  ;  

第二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综述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