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中国能源战略研究_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基于民本和谐观的中国能源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本论文,战略研究论文,中国能源论文,和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07)03-0018-04

1 我国能源体系现状分析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能源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能源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在能源发展中要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进一步完善国家能源规划,加大能源节约与环保的投入,提高能源生产技术水平。近年来煤、电、油紧张的局面反映出的能源供不应求,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1.1 供应体系不和谐

由于地区经济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能源分布呈现能源供应多分布在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多集中在广大沿海东部城市的状况。我国能源分布主要为“北煤、南电、东油、西气”,陆地开发程度渐深(只有深部、边缘和隐蔽还有潜力),海洋正在起步,开发取决于政治因素。我国能源主体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由于国家能源空间体系的不和谐,导致我国能源运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煤炭运输在铁路货运量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1%~43%之间。煤炭平均运距近几年基本维持在550~555km左右。2002年,煤炭企业通过铁路运送煤炭8.2亿t,按照2001年平均运距558km计算,货物周转量是44112亿t·km,扣除为鼓励煤炭出口的4条铁路免征的铁路建设基金外,煤炭企业年支付的铁路建设基金达140多亿元。

1.2 消费体系不和谐

我国能源消费量超过或接近1亿tce的能源大省(河北、广东、山东、辽宁、山西、河南)能源消费总量占到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西部地区(广西、内蒙古、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能源消费总量仅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3%。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区域过于集中,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河北、广东、山东、辽宁等省市均占到国家能源消费总量的5%。

1.3 结构体系不和谐

我国能源结构体系不和谐主要表现在能源生产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能源消费速度,如表1所示。能源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导致出现“拉闸限电”、“油荒”、“气荒”,油电气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能源结构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生产消费比例过低,地区能源消费污染严重,出现全国普遍的高环境成本现象。能源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在能源供求关系偏紧的同时,由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一些高耗能行业发展较快。近年来我国能源产量屡创新高,特别是煤炭、电力增长速度之快是世界上罕见的,但快速增长的能源供给仍赶不上更快增长的能源消费。

1.4 价值体系不和谐

由于国家资源状况和历史等原因,我国能源价值体系存在不和谐,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比例不和谐。我国能源价格体系不和谐表现在:

(1)天然气价格偏低,挫伤天然气供应厂商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近年来,中国天然气需求平均增速高达11%~13%。然而,目前国内天然气的生产增长却远低于需求增长,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50%。在占据国内天然气市场份额超过80%的几大石油巨头看来,近年来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而国内气价却一直在低端游走,必须适当调高价格,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供需才能趋向平稳;

(2)石油价格体系不合理,原油价格的较高程度国际接轨与成品油价格的机械性调整;国内石油市场高度垄断的现状导致油价接轨涨得灵敏、降得迟钝;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迟缓造成了油价调整的矛盾;

(3)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整,煤电之争制约着电力的快速发展。

1.5 生态环境不和谐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粗放式的能源利用给我国能源消费的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态势,我国不能走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资源开采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突出等问题,正日益严重地摆在人类面前,我国1000美元GDP的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甚至比印度还要高;我国8个主要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随着汽车迅速进入中国家庭,个人已成为油品消费的新的生力军,数字显示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15%。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自觉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 民本和谐观的中国能源战略系统观剖析

2.1 保障有力

建立强有力的国家能源保障体系,缓解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提高国家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水平,建立国内外两个来源市场,立足本土,开拓国外,特别是建立海外稳定的油气资源供应渠道,充分利用国家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手段强化与资源国家的能源合作,设定海外能源基金,扶持国内能源行业企业实现海外市场业务扩张,最终实现能源资源的长期可持续供应。

2.2 价格合理

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着力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价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启动以煤电联动为主、同时充分兼顾脱硫、运价、油价、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及电网发展的电价调整政策。

价格并轨是能源市场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只有将中国市场的能源价格与全球价格体系衔接起来,中国市场才会融入全球供需体制,中国的需求才会形成“低谷效应”,全世界的能源特别是油气资源才源源不断地会流向中国。所以说价格机制的改革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必要保障,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问题。

2.3 环保安全

能源建设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必须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重经济处罚,追究相关领导者的责任。要研究政策,使生产经营者承担环境保护成本,赋予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要加强舆论监督,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

2.4 节约高效

“十一五”期间,必须强化对能源需求进行合理引导和管理。要在科学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设立国家可持续能源需求总量和能源效率的社会控制目标,建立可持续的能源需求和能效变化预警指标体系,使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多层次多领域的能效技术和经济目标,成为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包括行业结构、产品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和高能耗产品的比例,是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前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终端消费的发展方向决定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选择正确的消费目标模式,调整内需和外需之间的比例,将极大地影响今后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调整。

2.5 布局和谐

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依靠国内外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基本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先进可再生能源,利用20年的时间,初步形成结构多元的局面,使得优质能源的比例明显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不到世界平均值的50%。目前,正值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此的能源利用效率势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对我国能源资源也造成极大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会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平稳过渡,缓解能源供给的全面紧张形势。

3 中国能源战略保障措施

3.1 阶梯式定价

加快推进煤炭、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阶梯式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健全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强和改进电价管理,建立成本约束机制,促进发电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继续实行差别电价,扩大实施范围。

落实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逐步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挂钩和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进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研究制定能耗超限额加价的政策。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尽快将采暖补贴由“暗补”变“明补”,加快供热商品化、货币化进程,推进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

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创造条件加快推行能源阶梯式定价制度。加大实施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的力度,扩大执行范围;对国家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耗能企业,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差别电价。

3.2 法制化规范

和谐社会是法制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解决能源问题也需要法制,需要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国家石油资源的稳定、战略储备和经济安全,应当通过制定和完善调整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管输、储备、炼制、销售及相关设施保护的石油立法获得支持和保障,使石油工业在法制轨道上发展,这是一项现实而急迫的任务。

我国能源体系的一个最大缺陷就是法律法规不配套。为促进节能,应根据需要完善《节能法》,并加快制定《节能法》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引导和规范全社会用能行为,其重点是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等。为保证法律法规的落实,应加强执法,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健全执法体系,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实施管理。加强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制定和完善标准,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消耗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制定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依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3.3 交叉性供给

根据我国区域能源分布特点及经济发达水平把我国划分为4个大的能源经济协调发展带:北方老制造工业基地及能源基地振兴改造战略带;西部战略产业和战略能源后备带;南部海洋及沿海高新生态产业气态能源战略带;中部支持我国精细农业及基础资源业开发的能源战略带。

加强各种能源的供给能力,未来几年同周边国家在能源贸易、区域间的能源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跨国石油天然气管线的逐步落实,建立现代开放式一体化的能源进出口运输网络和成熟的区域能源市场指日可待,可以提高能源保障程度,实现国家多能源协同的交叉供给体系。

3.4 技术型推动

目前,国际上能源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都是通过现场转换供应能源来降低能源输送环节损耗,扩大能源梯级利用范围,适应能源需求的变化调节。特别是发展城市冷热电分布式能源系统、热泵技术等,可以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加强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煤层气、炼焦炼钢废气、采油伴生气、城市废弃物等大量资源如果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增加电力、热力供应,节省大量煤炭资源,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此外,还有大量的新兴能源利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实现液体燃料、化工产品和能源动力的多联产系统可以洁净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固态照明技术将大大减少照明用电,引发新的照明技术革命;新型精确供能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节能等。

技术创新应在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上发挥重大作用。加大政府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显著提高能源研发投入所占的比例;根据终端能源需求选择国家关键技术,动员产学研各方的力量组织攻关;通过建立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范的公司管理结构,形成不断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使技术创新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5 多元化保障

保障方式的多元化:充分运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手段多元化保障我国能源供需平衡结构,扩大国内能源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走出去”发展战略步伐。

保障措施的多元化: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的长期和谐发展,需要综合运用行政、财政、金融、税收、法律等各种措施,实现“措施有力,奖罚分明,快速反应,措施统一”的能源措施手段,形成合力,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保证国家能源政策的有效制定与执行。

保障动力的多元化:我国能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宏观、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多个层面,涉及到国家的多个职能部门,需系统化整合各部门、企业的力量,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能源管理模式,组建国家能源部统一管理国家能源的供给需求。

4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小康目标初步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在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中,煤电油等出现紧缺,生态环境也有恶化趋势。为此,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新目标。“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在能源方面,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节能优先,效率为本”。这包含2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需要继续保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另一方面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用能”,这是保证能源持续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的关键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能源利用水平将有明显的提高。2020年将达到传统工业化国家在同样GDP下的先进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做出贡献;再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在21世纪中叶,使我国的能耗进一步降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做出贡献,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目标。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以人为本的中国能源战略研究_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