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哲学的关系分析_国家审计论文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哲学的关系分析_国家审计论文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哲学关系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论文,哲学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作为部分和整体的本质含义

分析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是以首先承认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之间确定的界限为前提的,所以要先界定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作为部分和整体的本质含义。

(一)从内容和形式的基本哲学范畴看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的实质内容是要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通常指国家的最高权威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以及国家和地方之间的分权,从而对社会实施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国家治理首要的和最基本的目的是维护政治秩序,以及保障政府能够持续地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的分配。

国家治理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系统,国家治理系统是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并包含了其发展的全过程,它具体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机构。

由国家治理的内容和形式可见,国家治理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是一个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能够实现自身优化的复杂系统。国家治理具有的基本特征是有序性、整体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实现对国家治理系统的优化,就是要注意遵循其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着眼于其整体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从系统和要素关系角度看国家审计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国家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就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和要素关系角度看这段论述,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大系统的一个重要要素。

系统优化要求运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统筹考虑,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完整准确的认识。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审计的宪法责任。现行的国家政治体制决定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本地位,国家审计的工作方向应当服从国家治理的目标安排,而国家审计本身所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组织特性决定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有效保障和引导国家治理趋向优化。从系统优化的角度看这段对国家审计的论述,可以分析出关于国家审计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国家审计是区别于国家治理系统的具有相当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要素;二是国家审计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对国家治理系统的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二、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作为部分和整体的主要关系

(一)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具有部分和整体间的从属关系

(1)国家治理作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作为部分的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之间构成一个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国家治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的演化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国家审计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矛盾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国家治理决定了矛盾的性质,也就是国家治理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本质及其演化方向和程度。具体的表现是,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审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遵循自身的内在规律不断演进,其目标、任务、重点和方式,都随着国家治理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方式的转变而转变。国家审计具有独立超然的地位,没有既得利益的羁绊,国家审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从国家治理的整体着眼,寻求整体最优目标,把国家治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部分服从整体。

(2)国家审计功能蕴含于国家治理功能之中

国家治理的功能是通过国家职能的发挥来实现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前者指的是国家的本质,后者指的是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本质决定国家的职能。国家职能是指国家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和功能去实现其总方向和总目标,它主要解决国家机器“干什么”的问题。国家治理的职能具有四个方面特征:首先,国家职能是随时间推移而改变,具有时间性;其次,国家职能具有空间性,不同地域空间的国家,其国家职能不同;再次,国家职能具有价值倾向性,不同统治地位的阶级或利益集团必定要体现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最后,国家职能具有领域倾向性,国家职能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要求,经济领域主要体现效率,政治领域主要体现秩序,社会领域主要体现公正,文化领域主要体现价值。

国家审计是保证国家治理体系健康的“免疫系统”,其主要是要实现“免疫系统”应当具备的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功能。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要正常运行,要能够不出现“疾病”和不受“病毒”侵害,国家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审计的监控作用发挥好,就有助于整个大系统的正常运行,就有助于控制系统性问题的发生。

国家治理的功能着眼于全局性、整体性功能的发挥,国家审计的功能在于对整体健康运行发挥“免疫”功能。因此,国家审计的部分功能有机地蕴含于国家治理的整体功能之中。

(二)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具有部分和整体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1)国家治理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这个复杂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由这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组成部分之间相互配合形成的功能构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各个部分功能的组合结构优劣都会对整体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如果缺失了某个核心部分功能,那么整体功能也将无法正常实现。

基于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思维视角,我们可以把国家审计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实证研究的思维方法在审计实践中证实被审计问题的客观现状,即能够清楚地说明被审计对象存在问题的客观事实“是什么”,从而起到有效的揭示作用;另一方面,以规范研究的思维方法提出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即解决“应该是怎样”的问题。这个审计建议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针对被审计问题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具体建议,可以起到“抵御”的作用。二是从国家治理相互制约的机制建设层面,提出切实有效的系统优化审计建议,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国家审计功能对国家治理的特殊作用和不可或缺性,具体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国家审计能够为国家治理提供最及时、客观的数据和资料作为决策依据,从而提高国家治理的科学性。国家审计作为监督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制度安排,依法行使监督,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现场、项目分析,最先感知经济社会中的各种风险,形成数据和资料,并公正地反馈给执行系统和决策系统。例如,2011年进行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中,审计署、省、市和县四级审计机关投入4.1万多名审计人员,按照“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所有涉及债务的373805个项目和1873683笔债务进行逐笔、逐项核实,审计涉债单位86227家。如果没有专门负责国家审计职能的国家审计机关,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其他国家机构难以有效完成的。如果没有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给出权威、确凿的审计结果,国家就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难以对外部澄清相关的不实猜测,就会对国家治理产生严重影响。通过这个具体案例,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不可或缺性可见一斑。

(2)国家审计离开国家治理的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只有诗中琴、指头二者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才会发出优美的琴声,离开了组合整体,琴和指头作为分割独立的部分,就失去了产生琴声的功能,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也是如此。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整体的一部分,如果作为部分的国家审计离开了国家治理的整体,国家审计就失去了其作为部分的功能。具体而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是以国家治理的存在为前提的,国家审计是为国家治理整体的健康运行来免疫的,若没有国家治理整体的功能,也就不存在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问题。国家审计的产生是源于国家治理的需求,因此,国家审计天然就是为国家治理服务的,若离开了国家治理,国家审计也就失去了服务的对象,从而也就失去自身服务的作用。

(三)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具有部分和整体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之间的矛盾对立统一性,决定了二者具有内生性的客观固有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国家治理状况及其变化会影响到国家审计目的的变化

国家治理的变化要求国家审计目的随之变化。封建制社会时期,国家的一切权利掌握在君主手中,所有的制度安排都是为君主利益而服务的,国家审计只是君主意志的体现,其主要目的是维护王权统治;在近代民主条件下,国家审计是在北洋军阀集团为谋取利益和巩固独裁统治的背景下设立的,这一时期的目的是维护军阀统治。为了达到军阀敛财的目的,国家审计甚至忽视了广大人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随着历史的进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的利益就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审计目的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推动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加强民生审计以维护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制度是这一时期国家审计的主要目的。由此可见,不同的国家治理必然产生不同的国家审计目的。

(2)国家审计也对国家治理整体功能的发挥具有关键性影响

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这就是“木桶原理”。由此可见组成整体的主要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发挥具有关键性的制约作用。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也必然制约着国家治理整体功能的发挥,甚至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国家审计可能会对国家治理状态产生关键性影响。

应用混沌理论分析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关键性影响。非线性科学中的混沌现象是指一种确定但不可预测的运动状态。其外在表现与纯粹随机运动很相似,即都是不可预测的。但是与随机运动相异的是,混沌运动在动力学上是确定的,其不可预测性是来自运动的不稳定性。或者说混沌系统对于无限小的初值变动和微扰也具有相当敏感性,无论多小的扰动在长时间之后,也会使系统彻底偏离原有的演化方向。美国专家迈耶·克雷斯用数学语言将一个国家描述为一个混沌系统,并认为在这种系统中,小规模的扰动,将能触发大规模的且无法预见的后果。既然国家可以描述为一个混沌系统,那么它一定对初始条件是敏感的,并且对非线性事件发生的临界点是敏感的。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监督系统中的一部分,其实质就是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约束,国家审计的这种约束作用,就是要保证国家治理中一些关键子系统(那些对国家大系统有重大影响的子系统)能够在非线性事件发生的临界区间内运行,不至于超出临界点,而引发国家大系统运行的失衡。由此可见,在特定条件下,国家审计会对国家治理系统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三、基本结论

作为部分的国家审计和作为整体的国家治理之间的对立统一矛盾,是驱动国家审计发生、发展的源动力,也可以说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之间的哲学联系,是决定国家审计本质的根本联系,任何国家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开展,都无法脱离与国家治理体系的联系。无论从横向的国家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领域来看,还是从纵向的国家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历史来看,国家审计从来都是在围绕着与国家治理的联系展开的,离开了国家治理,国家审计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突出强调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的关系,也就抓住了国家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主要矛盾,只有牢牢把握这个主要矛盾,国家审计实践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国家审计理论研究才能产出不竭的、有重要实践指导价值的创新成果。

标签:;  ;  ;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哲学的关系分析_国家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