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51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在急性左心力衰竭中的实施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左心力衰竭;急诊护理;实施对策
急性左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心脏的舒张功能出现问题而导致心脏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严重的急性左心力衰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危险。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患者进行护理,并为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供一定依据。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研究,所有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灰白、烦躁不安等症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其中护理组患者49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为69.8±13.1岁。对照组患者49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7-83岁,平均年龄为70.9±11.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心理、饮食护理。
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具体如下:
1.2.1 对患者进行基本护理
保证患者良好的身体状态,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对患者进行吸氧护理,并使患者的起到畅通。并对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方面的监测,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1.2.2 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疾病的原因,会表现出虚弱状态,急需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充满信心和勇气面对疾病。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可以更好的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情绪。
1.2.3 进行药物护理
按照医师的药物说明,让患者按时服药,并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查,根据指标的变化,进行药物的变换。
1.3 护理效果判定[1]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正常的日常生活基本恢复;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消失。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和%表示,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见表1,由表1可知护理组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左心力衰竭是一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疼痛的症状,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生命危险。在急救的过程中患者出现恐惧心理,为了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并对治疗保持信心,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急诊护理对保证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急诊护理的研究并不多,而且急诊护理需要的时间比较紧急,在护理中也需要更有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对这方面的研究多注重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护理[2-3],因此进行本次研究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对比分析急诊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发现采用急诊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护理只是简单的处理患者的病情,得到护理效果明显差于急诊护理。
综上所述,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郑丽.观察急性左心力衰竭的急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186.
[2]熊荣,吕珍,胡秋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及护理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2626-2627.
[3]王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7(12):19-20.
作者简介:曾彬彬,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科室:急诊科。
论文作者:曾彬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急诊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