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收放自如论文_敖茂曙

做到收放自如论文_敖茂曙

敖茂曙(重庆市丰都县滨江小学 重庆 408200)

【摘要】由于本人参与了我县巜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有少数教师仍然觉得老方法好,不愿意进行课改,他们往往认为让学生探究学习,浪费时间,没有老方法直接把方法告诉学生,剩下很多时间多做练习考高分,但是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让许多老师感到困惑,若引导过多,怕牵引的痕迹太浓,若再扣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帽子,受不了,若放任自流,学生天马行空,常常偏离目标,影响教学效果,我也困惑过,教师如何辨证处理好两者关系,使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平衡,我平时注意关注这方面的案例,也参考了教育杂志这方面的文献,然后收集整理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启发,有收获

【关键字】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有机平衡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6-061-01

新课程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堂更开放了,孩子们拥有了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也有了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可在实际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却又存有许多的困惑:若引导过多,怕牵引的痕迹太浓,若再扣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帽子,那就更受不起了!若放任自流,学生天马行空,经常会偏离教学目标,造成无法收网的后果,从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如何辨证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平衡,做到收放自如,我平时注意关注这方面的案例,写出来,希望能引起大家思考,并使大家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案例一:两步计算应用题

谈话并出示信息:学校庆“六一”活动中

模特队20人

合唱队是模特队人数的3倍少3人

舞蹈队比模特队人数的2倍还多5人

师:从中你看到哪些信息?(生略)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合唱队与模特队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么计算呢?

生1:20x3-3+20

(可以看出,这位学生思维很活跃。因为这可是三步计算应用题了!老师有些意外,因为这个答案可不是她想要的。此时她又是如何引导的呢?)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其他同学还知道了什么?

(或许是受了生1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许是因为老师的表扬,许多小手都积极地举起来了)

生2:我知道了合唱队和舞蹈队一共有几人?

生3:我知道了舞蹈队比模特队多几人。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那要知道合唱队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此时老师总算亮出了她的目的。)……

分析:于偏离目标时引导拨正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课堂教学应该始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力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案例一的教学重点是引导理解并会解答两步应用题。然而实际教学中,第一个学生就出现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如何引导拨正,非常关键!而教师此时只是予以表扬,并未适时引导,而是泛问:其他同学还知道了什么?从而给学生以误导,以为问题问得越复杂越好,使得后面的回答仍然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师此时该如何“引导”呢?笔者认为,此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问题提得更明确些。如教师可问:这位同学很聪明。如果让你们编两步计算应题,你会吗?看谁编得多?

也可以这样引导:这位同学真聪明,那谁知道其中的“20x3-3"的结果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在这些信息中,像这样两步计算的问题还有吗?这样及时引导,既紧紧围绕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案例二:周长

交流:怎样知道“★”的纸片的周长?

师: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周长的?

生1:我先量了一条边,然后再量、再量再量,(边说边比划)一共量了10次。

师:量10次就行了?

生1:还要把结果加起来。

师:对了。还有没有同样是量,但方法不一样的?

生2:我量了5次,再乘2。

师:为什么“乘2”?

生2:因为每个角的两条边是相等的。所以量出5条边,再乘2。

师:你的办法更简便了。还有没有量得更少的?

生3:我量了两条边,再乘5。

师:你对他“乘5"有什么看法?

生4:因为五角星一个角有两条边,一共有五个相同的角,所以乘上5。

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等待,看学生没有反应,)师又说:他只量了两次,已经很不错了,有没有只量了一次的?

生5:我可以只要量出一条边乘上10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

生5:因为五角星这10条边都是相等的。

(全体师生报以掌声)

分析:于思维阻碍时启发提升

小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因年龄、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肯定会出现思维定势、思维阻碍等情形。教师此时应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走出定势,拓展思维,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细细地品味案例二中的师生对话,使人茅塞顿开。通过老师一次次的点拨引导,学生的方法从量10次——量5次——量2次——量1次方法越来越简洁,思维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当学生出现了“量两次,再乘5"的方法之后,若教师不适时引导,放任自流,学生的思维很可能只停留在同一层次上,不能得以深入和提升。同时还可能出现没有价值的方法,浪费教学时间。而案例二中,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乘5"引导学生思考发现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挑战更简单的办法,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更高的提升,也让他们切实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教师只要把握好了介入的时机和方式,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就能做到收放自如,演绎精彩教学。

参考文献

教育杂志

论文作者:敖茂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做到收放自如论文_敖茂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