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基础_质量分数论文

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基础_质量分数论文

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务教育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教材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九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依据。“九义”化学教材已使用三年了,在这三年(三轮)中,许多教师转变了教育思想,摸索了一些教学经验,加强了教学研究,重视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但通过笔者听课,发现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使用“九义”化学教材的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由于应试教育桎梏,思想观念并未转变,穿新鞋,走老路,仍用旧的教学观念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研究“九义”教材的性质、培养目标和教材特点(素质教育因素),用单纯为升学的应试教育的思想来对待素质教育的教材,不能建立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必学内容与选学内容相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家庭小实验等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因此,在此分析介绍“九义”化学教材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因素,以便能对大家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研究教材、改进教法、推进素质教育有所启示。

概括地讲,“九义”化学教材提高学生素质的措施,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1)改变了以往教材片面地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能力、方法、兴趣、态度等培养的倾向,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并注意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中寻找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的结合点,寓这些教育于化学知识教育之中。

从教材的特点,分析素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结构合理,教材难度降低,知识面拓宽,引入了新的“量和单位”的系列国家标准

1.体系、结构合理

体系、结构从日常接触最多的空气、水等引入,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即:

空气→氧气→分子、原子的研究

水→水的电解产物氢气→原子内部结构

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穿插编排,既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分散了难点,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如:

空气(O[,2])→分子、原子→水(H[,2])→原子排布、化合价→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

2.内容安排得当

(1)既有层次,又保证重点,并根据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九义”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吸取了现代教学理论尤其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成果,对知识和技能首次要求分层次进行教学,使教学目标具体化,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有利于对化学教育进行评价。义务大纲中对知识的教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这四个层次和目标教学中认知领域的教学水平层次的了解、识记、理解、应用一一对应。突出的是在教材中对了解、理解、掌握层次,使黑体字的用法不同以示区别。

“理解”和“掌握”档的条目占30%,”了解”档的条目占45%,“常识性介绍”档占25%。“理解”和“掌握”档(黑体字)为重点。对“了解”档,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扼要地说明“是什么”而不要求“为什么”(只有名称是黑体字),对“常识性介绍”在可读性上下功夫,有时甚至用形象生动的图代替文字叙述,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理解”档的条目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单质和化合物;分子、原子、化学式的涵义;化合价和化学式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溶液、饱合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酸、碱、盐的初步概念;氧化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掌握”档的条目有:24种元素符号;分子、原子、化学式的应用;化学方程式及其配平;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制法;氢气的化学性质和制法;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制法;铁的化学性质;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①计算物质的式量;②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③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杂质不反应)。有关溶液的计算: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温度、溶剂条件不变);根据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含加水稀释的计算)。

(2)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对化学用语,第一章先列出文字表达式,第二章再引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第三章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要求写出相应物质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既复习巩固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又为第四章引出化学方程式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化学用语是对化学现象的一种本质抽象,为把握化学现象本质的确定性和抽象性提供形式上的保证。化学用语反映了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正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掌握化学用语,是进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必备工具,义务教材突出了尽快并切实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的意向。

(3)根据年龄特点,章、节都较短,由5章变为8章,每节用1~2课时,这样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及时巩固知识。

3.难度降低,知识面拓宽

初三,学生才第一次把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学习。一切有关化学的概念、方法都要从头确立,所以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的特点。尽管初中化学在知识上还不严密,在观念、方法上也较为粗浅,但却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些最基础的知识,高深的学问将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因此初中化学又带有明显的基础性特点。

“九义”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所有学校和全体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因此,降低难度提高素质是教学内容选材上的主旨。1998年秋,教育部还将对教材作一些缩减和调整,进一步降低难度,面向全体,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

“九义”化学教材有增有减,但减的是难度大的。如:

(1)燃烧的涵义只限于物质跟氧气起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只限于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间删去了“-”,分开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为选学内容。

(3)不讲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不讲碱性氧化物的制取等。

(4)删去了电解质的概念。

增加了四类:

(1)化学用语及其有关计算。

(2)常识性介绍内容。如原子团;常见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风化、潮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水的污染和防治;水和人类的关系;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灭火和灭火器简介;煤、石油;甲醇、醋酸;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几种常见金属及合金的应用。

(3)选学内容。如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启普发生器;氢能源;黑火药等。

(4)增加了“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家庭实验”、“社会实践”等栏目。

增加的内容很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重视了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有利于理论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防止环境污染、爱国主义、安全知识等教育,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好素材。

根据“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对一些概念和单位作了修改:

(1)化学式替代了分子式,式量替化了分子量。

(2)原子量和分子量应称“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为了过渡现教材中仍称为原子量、分子量或式量。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以前统称为无量纲量,根据“国标”已将“无量纲量”改为“量纲一的量”,即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都是量纲一的量,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一,符号为1。在表示量纲一的量的值时,单位1一般不明确写出。

(3)在今后的中等化学中,拟以“化学计量数”这个物理量来替代“系数”。

(4)溶解度的概念,改所溶解的“克数”为所溶解的“质量”,但单位仍为克而不是千克。

(5)将混合物的“和”字改为“合”字。

(6)对“↓”和“↑”符号的应用范围做了说明。

(7)有关混合物组成的标度,废除了质量百分比和体积百分比及ppm。引入了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质量分数,在具体应用中,中等化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NH[,4]NO[,3]中N的质量分数为35%。

②含杂质的物质中,纯净物或杂质的质量分数。有关的计算为原教材中的纯度计算或杂质百分含量的计算。

③合金中某成分金属的质量分数。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原教材中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在中等化学中,涉及到的体积分数主要有以下两类:

①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体积与溶液体积之比。如乙醇溶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

②在同温同压时,混合气体中某纯净物气体体积与温合气体体积之比。如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约为21%。

二、加强了实验,实验教学在培养人的素质方面具有整体的功能

化学实验除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及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外,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志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九义”教材中共编82个演示实验,10个学生实验,9个选做实验,16个家庭小实验。而原教材中有68个演示实验,8个学生实验,4个选做实验。同时,“九义”教材采用一些简便易得的实验装置和代用品,如用两支试管及电极,代替易坏的水电解器,用玻璃杯、小瓶子等做家庭小实验。

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体现了化学科学来源于生活、沟通于社会的功能属性

1.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社会,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兴趣,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学以致用。

2.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处理得好,引入了新科技。

3.编入了大量理论联系实际的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和课外阅读教材,选学内容编有25处,分布在20节教材中,有化学史,物质的用途,化学与生命,能源、材料、农药、化肥、日常生活及身边的化学知识。

4.要求学生身体力行,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写小论文等。如考察家庭或学校周围有没有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能否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写有关能源或一氧化碳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小论文;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等等,激发学生树立造福于人类而学好化学的宏大志向。

四、教材具有灵活性,有利于因材施教

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以下内容可增减。

1.选学内容,选学实验。

2.多增习题或选作习题。

3.教师用书中的内容可选择讲解,如节水徽记等。

五、将内容提要改为本章小结,有利于思维素质的提高

内容提要是对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本章小结既包含了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又包含概念间或物质间的对比、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它除了对所学知识起复习巩固的作用之外,还有以下两点优点:

1.学生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使学生感到化学是规律性较强的科学,知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不是仅靠记忆的。

2.能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小结,可能会用同样的方式思考其他问题。

六、编辑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原教材有91幅图,“九义”教材共有131幅图,比原教材多出40幅图。“九义”教材有些以图示文,如氧气的用途。131幅图中有10多幅彩图,100多幅章头图和插图,还有大量的习题、选学、家庭小实验等栏目图。这些图,尤其是彩图和大型章头图,使学生一目了然,见图知意,印象十分深刻。

封面设计突出了实验仪器、原子结构和炼钢、氢气球等,形象的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将深入到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并与日常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

七、习题客观题增多,覆盖面增大,难度降低

“九义”教材共编入习题255道,而原教材有237道。在这255道题中有节习题160道,讨论题16道,章复习题57道,总复习题22道,各有各的功能。“九义”教材的习题除题量增加,覆盖面增大,考点增多,客观题增加外,题的难度下降,质量提高,题型多样化。选择、填空、填表类型题约占45%,计算题约占17%,问答、改错、制备题等约占38%。并按教学要求分出层次。化学计算是习题中的一个难点,“九义”教材中化学计算侧重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液三类基本计算,没有出现复杂的计算题。

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做好教材中的习题,不要抛开大纲和教材,任意拔高,或教材中的习题还未做好,就盲目大量选做各种习题集中的题,这样作势必本末倒置,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标签:;  ;  ;  ;  ;  

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基础_质量分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