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对癌痛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_潘海霞

(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91)

【摘要】目的:本文就规范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治疗癌痛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上半年在我院接受者治疗的108例癌痛患者,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4例,均采用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来缓解痛感,对实验组规范用药,参照组则由医师/药师依据自身经验为患者用药,将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用药剂量、用药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总有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0.74%>66.67%),实验组患者的单日平均用药量少于参照组,NRS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用药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组间比较P<0.05。结论:为癌痛患者规范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进行镇痛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对减少用药剂量、缩短用药时间也有一定帮助,因此规范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的方法应在癌痛患者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规范用药;阿片受体激动剂;癌痛;NRS评分

Effect of opioid receptor agonist o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opioid receptor agonist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METHODS: 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7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selec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given 54 opioid receptor agonists, The standard medication, the reference group by the physician / pharmacist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 for patients with medicatio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ain relief, dosage, medication time comparison. Results: The total pain treatment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90.74%> 66.67%).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ess average daily dose of drug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NRS pain score was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Group shorter,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P <0.05. CONCLUSIONS: It is helpful to standardize the application of opioid receptor agonis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for analgesic therapy,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pain relief and reduce the dosage and shorten the medication time. Therefore, the standard application of opioid receptor agonist should In cancer patients widely promoted.

[Keywords] normative medication; opioid receptor agonist; cancer pain; NRS score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还会对饮食、睡眠等造成影响,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对于该类患者,临床中主要是采取阿片类药物来减轻痛感,用药后会对患者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进而阻断痛感传递,发挥镇痛作用[2]。阿片类药物虽然对癌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但也易产生依赖性,因此需在用药方法及剂量上要加以慎重。我科在2017年上半年为癌痛患者规范使用阿片受体激动剂进行镇痛,应用较高较为理想;现将研究过程及相关数据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数据

选取2017年1月--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癌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总数为108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4例。实验组中包含29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集中在39--74岁之间,平均(58.9±4.8)岁;肿瘤分类:肺癌20例,肝癌18例,胃癌8例,乳腺癌5例,其他3例。参照组中包含28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集中在40--75岁之间,平均(59.2±5.0)岁;肿瘤分类:肺癌19例,肝癌19例,胃癌8例,乳腺癌6例,其他2例。将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对比,P>0.05无统计意义,可进行研究的对比。

纳入标准:将伴有慢性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预计生存期不低于1个月者,入组前2周内未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者纳入小组。

排除标准:将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阿片类药物禁忌症者、精神疾病者以及交流障碍者予以排除。

方法

药物剂量计算方法

参考《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6版)[3]对文中所涉及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的日剂量进行换算,具体如下:口服吗啡:口服可待因=1:6.5。口服吗啡:口服羟考酮=(1.5--2):1。芬太尼μg/h,Q72h剂量为服吗啡剂量(mg/d)的1/2。

用药方法

参照组:本组患者在使用阿片受体激动剂时,由医师/药师依据自身经验给药,当患者的NRS疼痛评分超过3分时,为其静脉滴注20mg左右的盐酸吗啡,当患者发生爆发性疼痛时,可将药物剂量适当增加10%--20%;也可为患者使用吗啡注射液或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常规剂量即可;当患者的NRS疼痛评分低于3分时,可酌情减少用药量。

实验组:本组患者在使用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治疗时,要依据《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6版)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先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如果患者对阿片类药物耐受,药物初始剂量应不超过30mg;如果患者对阿片类药物不耐受,药物初始剂量以5--15mg为宜;为患者连续滴定1h后进行疼痛评估,再根据疼痛评分的下降程度为患者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进行维持治疗,剂量为25μg/h,直至NRS疼痛评分降至3分以下,不再对剂量进行调整。如果患者发生爆发性疼痛,可为其采用盐酸吗啡片来紧急镇痛,剂量可增加单日总量的10%--20%;如果患者的疼痛度较轻,可为患者选择弱阿片类药物来缓解痛感,如曲马多缓释片(单日剂量不超过400mg)、可待因片(单日剂量不超过240mg)等。

1.2疗效评定标准

在用药治疗后,采用NRS数字评分法[4]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评估,最低分为0分,表示无痛,最高分为10分表示剧痛,分数越高说明痛感越强烈。

患者的NRS评分为0--3分,每日的爆发性疼痛发生次数不超过2次,则为显效;患者的NRS评分为3--6分,每日的爆发性疼痛发生次数为3--5次,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治疗无效。

疼痛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单日平均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时间。

1.5 数据分析

此次数据分析所采用的工具为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为(x±s),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为(n,%),比较结果行x2值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说明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癌痛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癌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6.67%,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大多数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慢性癌痛症状,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且到中晚期后患者的疼痛感会更加强烈[5]。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临床中主要是为其采取姑息治疗,为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常为其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患者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期间,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还可形成依赖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成瘾风险均会随之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升高[6],因此在用药时应严格遵循医学理念来规范用药。目前有部分医师及药师,只凭借自身经验为患者用药,自身经验固然重要,但也会出现剂量把握不当情况,使麻醉药物的使用缺乏科学性,这不仅会影响阿片受体激动剂的镇痛效果,还可能会增加更多的不良反应。规范用药是指在用药之前先对患者的耐药程度进行评估,确定初始剂量,而后再依据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对用药剂量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个体化给药;这样可避免盲目镇痛,进而使阿片受体激动剂的应用更加规范合理、更具科学性。

此次研究中,对108例癌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均采用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来缓解痛感,对实验组规范用药,参照组则由医师/药师依据自身经验用药,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0.74%>66.67%),实验组患者的单日平均用药量少于参照组,NRS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用药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两组数据对比P<0.05;这一结果与刘娜娜[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规范使用阿片受体激动剂治疗癌痛的效果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为癌痛患者规范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进行镇痛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减少用药剂量、缩短用药天数均有积极作用,因此规范用药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楠娅,刘玉梅,赵恒军等.影响慢性中重度癌痛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4(10):655-658.

[2]刘宁红,吴海玲.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重度癌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9):1301-1303.

[3]陈丽娟,叶桂云,王辉等.规范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对癌痛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24):2250-2254.

[4]刘勇,刘菲,卞方等.癌痛规范化诊疗评估体系的初步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2015(12):590-593.

[5]史鹤玲,李雪冰,张同梅等.癌痛患者疼痛门诊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3(24):1506-1508.

[6]田冬冬,聂丽霞,杨保仲等.阿片受体及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研究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6,28(9):645-648.

[7]刘娜娜.规范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对癌痛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2):3365-3367.

论文作者:潘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规范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对癌痛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_潘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