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35例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王艳芳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35例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王艳芳

王艳芳

拜泉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4700

【摘 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选取在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35 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对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危险因素及感染部位等。结果:在抽查的3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10.7%。研究表明,预防抗菌药物的使用,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疾病及年龄等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有关,在本研究中,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发生率依次为 13.5%,21.2%,16.8%,14.3%,16.4%。结论:心血管内科许多老年患者因免疫力低下,自理能力较差或丧失,同时可能合并各种疾病,且病程长、病情复杂、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等导致医院感染的概率增大。提出预防医院感染的方法有健全医院感染组织机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加强医护人员操作规范化、定期培训考核心血管科医护人员相关操作技能、保持好医院环境卫生、加强卧床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8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00-01

前言:医院感染是心血管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也造成了医药资源的极大浪费。有关研究发现,心内科的住院患者大多免疫力低下、心功能不全、而且多为久病缠身的老年患者,再加上住院期间的治疗行为可能不规范、长时间接触感染类细菌、则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本文回顾性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35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其中,男 19 例,女 16 例,最小年龄 32岁,最大年龄74 岁,平均年龄55 岁,最短病程2 年,最长病程16年,平均病程10年,其中有4例冠状动脉造影,3例心脏起搏器安置术,3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膜瓣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其余12例冠心病。同期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370例,医院感染发生感染为9.46%。按照1∶1比例选择35例同期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无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对象。

1.2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调查分析方法,对35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本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观察患者的感染部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下列指标上的差异,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病程长短、合并其他疾病、卧床时间,侵袭性诊治措施、抑酸剂应用、预防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等与感染之间的关联性,探讨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间差异分析使用 t检验,计数资料间差异分析使用x²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心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心功能较差,免疫力低下。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差合并疾病多、采用过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较长为本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3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10.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共10例,占43.48%,其他依次为消化系统8例,占34.78%,泌尿系统4例,占17.39%,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例,占4.35%。

3讨论

3.1心内科发生感染的原因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病情大多比较严重,死亡率较高,由于心内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心血管内科许多老年患者因免疫力低下、自理能力较差或丧失、并发多种疾病,病程长、病情复杂、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其在医院感染的概率增大。侵入性检查和治疗也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侵入性操作因对机体存在一定的机械损伤,为细菌侵入和正常菌群紊乱提供了条件,如气管插管可损伤鼻咽部黏膜,影响吞咽和纤毛清除功能,减弱咳嗽反射鼻胃管插管,为消化道内细菌移位咽部,提供了有利通道,留置导尿管对尿道黏膜有损伤并增加逆行感染的风险,静脉导管可引起血液感染等。且侵入性操作多在气管,病房空气质量可控性差,故呼吸系统感染的预防难度相对较大。

3.2患者的临床症状

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并不能有效降低感染率。甚至许多医生认为,服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不仅不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反而容易产生耐药菌种,引起致病菌的继发感染以及产酶菌株的增加,同时可能诱发或加重相关疾病。采用广谱性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难以达到预防作用,相关研究指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难以预防感染,且容易导致真菌剂致病菌等激发感染,增加产酶菌株,甚至引起用药不良反应。住院时间越长,患者感染发生率越高。在本研究中,住院超过30 天的患者感染率高达 10%,交叉感染发生率可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而增减。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年龄成正比,患者年龄越大,自理能力较差,免疫力减退营养不良、病情反复、住院较长,这些都会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患有合并疾病会增加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患有2 种或2种以上疾病,会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导致病原菌侵入,从而造成感染。

3.3对策和措施

针对心内科医院感染,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健全医院感染组织机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加强医护人员操作规范化。建立较为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明确医院的感染管理组织在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中的职能,在组织建设、资金投入、人员配备、防护用品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强化医护人员的有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意识,使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尽量避免微生物对患者造成污染而发生感染,应采取奖惩措施,促使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医院感染操作各项规程以及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制度,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空气流通,重点做好消毒,控制好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强化无菌操作观念,规范进行侵入性操作,规范、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并且掌握好使用的时机、剂量,定期培训考核医护人员相关操作技能。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介入性治疗使心血管内科病人的病亡率逐年下降,但并发症至今仍未降低,心血管内科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率仍很高。针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应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掌握好使用的时机、剂量、时间,提高送检标本质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各项侵入性操作动作要轻柔。同时,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医疗操作,加强病房管理,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尽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翁月萍,杨汉辉,陈耿淳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793.

[2]王红雷,李长岭.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567-1568.

[3]王辉.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7):800.

论文作者:王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35例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王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