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专业发展之路--论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的建设_编辑出版学论文

朝阳专业发展之路--论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的建设_编辑出版学论文

朝阳专业的发展之路——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略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业论文,之路论文,朝阳论文,编辑出版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编辑出版高等教育15年回顾

从1984年胡乔木同志提出在我国高等学校设置编辑学专业的建议至今的15年间,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关怀和领导下,经过高教系统一批志愿献身于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事业的教师和干部的艰苦创业,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其主要标志是:

1.编辑出版高等教育得到社会认可。

据不完全统计,15年来高校的编辑、出版、发行各专业为新闻出版行业输送了10届1 300余名本科毕业生。 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因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已得到新闻出版行业的认可。近几年来,编辑、出版、发行专业毕业生受到新闻出版单位的广泛欢迎,人才市场由冷变热,需求量逐年增加。

2.编辑出版学专业得到教育部的正式确认。

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列入了编辑出版学。这是对从事出版、编辑和图书发行高等教育工作者15年工作的最重要的肯定,也为下世纪编辑出版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编辑出版教育层次得到提升。

在教育部高教司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批准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招收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发行,使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向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迈出可喜一步。

4.编辑出版教育步入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目前,早期开展编辑学、图书发行学高等教育的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15所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建设已基本成熟,正在成为出版教育的排头兵。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根据我国出版业的发展,适时建立了编辑出版专业。新闻出版署已向国家教育部提出申请,要求将北京印刷学院更名为北京出版传播学院,建立我国第一所以培养出版综合人才为主的高等学校。一个适应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

5.出版专业教学内容日趋完善、成熟。

经过15年的实践,编辑学、图书发行学已经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许多学校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都已相对稳定。与之相配的教材建设、学术专著出版也取得重要进展。在辽宁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建国以来第一套18种编辑出版本科教材已全部出齐,并投入教学使用。

6.教师队伍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师资方面,大批出版高教系统的优秀教师、专家正在成长、壮大。过去我们没有从事出版教育的专家,现在我们有了像庞家驹、王振铎、赵航、向心阳、罗紫初、孙传耀等一批从事出版教育的教授、学者。他们不但是我国出版高等教育的奠基人,而且培养了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他们的带领下,涌现出一批立志从事出版高等教育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学历高,具有开拓和创新意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7.出版高等教育在出版行业在职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少学校都举办过各种类型、 不同层次的在职干部培训进修班。1995年以来,各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在出版行业开展的较大规模的岗位培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版高等教育正在成为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过去的15年,我国出版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把一个充满生机,发展前景广阔,与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朝阳专业——编辑出版专业带到了21世纪的门槛。

二、出版高等教育与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工程”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蓬勃发展,新闻出版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出版业只有通过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而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版业自身经济活动的特征日益明显,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作为朝阳产业的出版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出版产业的发展必然要求足够数量、不同层次的适用人才的支持。目前,我国出版队伍的结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缺陷,如年龄老化,知识陈旧,专业结构偏重文科,缺少复合型人才,更缺少管理型人才和外向型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出版队伍整体素质在短期内有较明显提高,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有明显改善,新闻出版署实施了“跨世纪人才工程”,计划用5 ~15年的时间,在全国出版行业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的高级专门人才,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此,新闻出版署还专门设立了全国出版人才培养专项经费,专门用于紧缺人才的培养,支持中青年业务骨干国内外进修和著书立说,支持跨世纪人才入选人员进行出版发展专项科研课题研究,奖励为培养出版人才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和出版专家。

跨世纪人才工程把积极支持发展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作为重要战略。目前,跨世纪人才工程的某些项目已开始实施。署人教司先后同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联合举办了MBA 学位班、进修班、会计专修班等,对从各出版单位选拔的一批优秀青年业务骨干,进行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增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管理意识等方面的高级培训,旨在培养既有扎实的出版专业基本功,又有经营管理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培养外向型人才的步伐也在加快。今年4月,已派出一个由来自全国各出版社、 工作在编辑出版第一线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组成的20人的培训团,赴美国纽约大学参加国际图书出版业务培训。

从长远来讲,出版人才的补充主要依靠高等学校提供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国出版发行业每年需要补充的高级人才约为2 000人,而我国每年出版、编辑、 发行专业本科毕业生只有几百人,供需缺口比较大,特别是图书市场营销人才,目前只有武汉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培养,远远满足不了要求。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出版媒体形态将更加丰富多彩,高新技术在出版业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这对出版高等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版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出版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这既给出版高等教育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又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冲击。出版业的人才观念正在发生的新变化给出版教育界留下了新思考。出版高等教育必须努力适应出版产业发展,根据出版产业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求,调整好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入研讨编辑出版专业及其涵盖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面向21世纪出版产业需求人才的教学新体系。

出版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出版产业的支持,办学单位要主动参与产业的发展,积极与出版单位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利用出版单位的人才资源和基地优势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出版单位要积极扶持出版高等教育,为学生实习提供基地和指导。有条件的出版单位还可在有关高校设立编辑出版奖学金或奖教金,为培养出版人才多做实事。

三、加强出版编辑学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改革的组成部分加以设计,同时也要同行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遵循教育部提出的36字方针,即: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抓住当前教学改革的机遇,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加强对出版产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掌握人才队伍的现状,开展出版人才需求的超前性分析。

根据目前和下世纪初对出版人才的需求,制定编辑出版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模式,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办学机构要开门办学,加强与出版单位的联系,更多地听取出版单位的意见,努力使所培养的高级人才能适应出版产业发展的需求,符合出版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3.编辑出版专业的建设要有较高的起点。

和其他专业相比,编辑出版专业起步较晚,但是,我们要善于走出一条短期内实现高水平办学的路子来。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经不容许我们再去重复老专业走过的漫长发展之路。这就逼迫学校必须有新的思路,必须走创新之路。现在的本科毕业生,虽具备基本素质,但是不少人实际工作能力还不够强,知识面较窄,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纯文科的模式培养,路会越走越窄。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要有现代意识,教学内容要反映当代出版传播学发展的最新内容,教学体系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纯文科的局限性,加强编辑学相邻学科知识分量,同时,要积极开展国外出版编辑学教育的调研、分析和合作,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使教学体系设计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

4.突出办学特色。

目前全国已有15所以上的大学设有编辑出版学专业,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有雷同现象,缺乏特色。比如,只有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设立了图书发行学专业方向,其余均为编辑学方向,出版管理研究方向则没有学校设立。出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单一的培养模式就很难有生命力。现在,出版管理研究、市场预测、出版策划、版权贸易等方面人才最受欢迎,但没有学校培养。这就反映了目前编辑出版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出版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编辑出版专业要认真思考专业特色定位问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5.对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定位。

出版行业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是政治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组织协调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开拓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人才。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编辑采取双学位教育,图书发行、图书贸易、市场预测分析等专业方向适合本科教育,出版管理研究、选题策划等适合研究生教育,某些学科还适合专科或高职教育等等,需要深入研究。

6.加强基础建设。

经过15年的办学,各专业的基础建设明显加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是要巩固成果,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抓紧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抓紧培养一批热爱新闻出版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具有较深厚的出版理论知识和现代创新意识,熟悉出版工作规律、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对此,新闻出版署准备启动人才培养专项经费予以支持。现在的年轻教师缺乏出版实践锻炼,要让他们到出版单位参加实际工作,认识出版、了解出版,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出版专业的教师要与出版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注意研究出版动态,总结案例,积累资料,努力成为出版理论专家。第二,加强教材建设。要办好大学,必须有过硬的教材。15年来,我们积累了办学经验,也积累了编写教材的经验,第一批统编的18种教材,填补了出版编辑学教材空白,是一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教材的不足也日益显露,不论是内容还是体例,都有不适应教学发展的地方。各学校在十几年的办学过程中,编写了一定数量的教材,各具特色。但是,总体上出版编辑专业教材建设还不能适应21世纪的要求,要从现在起着手整体规划,精选一批,编写一批。

7.积极开展出版学术研究活动。

编辑出版学专业要在出版学术研究活动中发挥基地作用,广大教师应该是生力军。一个学科的发展,没有学术活动来推动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编辑出版学科还很薄弱,需要不断地丰富,不断地研究,使之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这需要出版教育工作者和出版科学的研究人员、出版专家共同努力。

8.研究建立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指导协调机构。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我们还不能直接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但是为了加强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建设,建立一个以研究编辑出版专业建设、组织教学交流为主、学校自愿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协调机构是很有必要的,以此来探讨协调各校共同关心的专业建设问题,研究出版教育规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向国家教育部及时反馈、沟通情况,提出建议。

标签:;  ;  ;  

朝阳专业发展之路--论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的建设_编辑出版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