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苏共失去执政地位以来,当代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也随之陷入逆境,由原有的官方正统主流地位落入到社会意识形态的边缘,甚至成为很多人漫骂、指责和攻击的对象。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大多数俄罗斯人仍在以有色眼镜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将之视为一种教条主义的意识形态、乌托邦主义的理想设计或者为极权主义制度做辩护的思想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伴随着当代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新矛盾和问题的出现,人们已经能够以一种更为客观和理性的立场,来直面自身国家发展的历史,重新评价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并呈现微弱复兴的态势。
一、研究传统的保存和维系
对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状况,更多人的记忆仍然停留于1991年“八·一九”事件的发生前后。在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夺取政权、苏共被宣布为非法的政治组织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前苏联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一段时间内被明令禁止宣传和加以传播;所有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和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被从图书馆中搬出来焚毁和烧掉;一些原本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的人员纷纷改行,或者改变研究方向;一些对马克思主义抱持坚定信仰的学者悲凉自杀,或者抑郁而终;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了改旗易帜,从马克思主义的旧日积极宣传者,变身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最猛烈抨击的人:“最疯狂地反对马克思思想的恰恰是那些多年宣传马克思思想的人”(斯拉文,第9页)。
这样一种“去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将马克思主义“妖魔化”或者“符咒化”的做法,应当说直到今天,在进入21世纪之后,在当代俄罗斯的学术语境以及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当中,仍然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作为前苏联国家的官方和主流意识形态,在苏共垮台之际和叶利钦政权执政初期,的确是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抑和中断,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更是一落千丈,受到众多人的讥讽、贬抑和挞伐,甚至被斥之为引致俄罗斯发展脱离人类文明康庄大道的“罪魁祸首”。但仅仅在两三年之后,叶利钦最初向人们许下的自由福祉的承诺不仅没有兑现,相反,伴随“休克疗法”的实施所出现的则是经济增长的急剧下滑、两极分化的瞬间出现、社会犯罪率的不断飙升,整个国家的发展日益陷于困顿,人民生活不断落入到窘迫和失去尊严的境地当中。
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之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起,俄罗斯的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以Г·А·久加诺夫为首的俄共① 势力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并对叶利钦政权构成强劲的威胁和挑战。与此相适应,自这一时期起,马克思主义在后苏联时代的发展也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其突出的表现主要有两点:
第一,作为政治意识形态,也就是当时俄罗斯社会一系列左翼、中左翼政党的思想纲领和政治主张,重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和影响。例如,以久加诺夫为核心的俄共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主张放弃纯粹的国有制、阶级斗争的激进纲领、战斗的无神论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思想原则,以对民族和宗教价值的承认、国家爱国主义、俄罗斯强国主义等观念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俄罗斯社会实际的结合,推进“俄罗斯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二,以政治性学术组织或学术团体的方式,重新恢复对马克思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例如,原苏共党内“马克思主义纲领派”的重要成员、苏共二十八大中央委员、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А·В·布兹加林,早在1993年6月间即发起组织了政治性学术团体“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学者”国际协会。该协会成员以《抉择》杂志为依托,定期发表文章,阐述自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立场和社会主义价值主张。1994年10月间,附属于俄共的政治性学术组织“全俄社会主义取向学者协会”成立。该组织主要由以И·П·奥萨齐、Р·И·科索拉波夫等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学者组成,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版了一系列论文集和部分个人专著,如《俄罗斯向何处去?》(1994年)、《社会主义:昨天、今天、明天》(1997年)、《十月革命与俄罗斯》(1997年)、《俄罗斯社会主义的教训和前景》(1997年)、《俄罗斯改革的谬论》(1998年)等等,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历史命运进行思考。
再如,于1991年底组建的、具有鲜明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取向的学术组织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也组织了一系列重要的讨论,如“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观”国际研讨会等等,就马克思思想范式的实质及当代意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危机与现实社会主义的破产、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1998年4月,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80周年,由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组织,进行了一次以“卡尔·马克思与当代哲学”为主题的研讨会,包括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等在内的一系列学术研究机构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质、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因此,对于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来讲,即使在经历了“八·一九”事件的强烈冲击之后,在马克思主义不仅作为前苏联时代的官方意识形态被清理退场,而且处处受到人们批评、指责和质疑的情况下,应当说还是有一批学者在明确地捍卫着马克思学说的科学性质,坚守着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不仅对那些主张马克思主义是人间天堂的空想、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或者已经失去历史意义的思想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而且对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阐发和思考,有学者更是提出了“马克思重新归来”(斯拉文,第99页)的鲜明口号。在此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统虽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但在总体萧条冷寂的大背景下,还是得到了艰难的保存和维系,而不是如人们一般所想象的那样戛然而止,就此终结。
二、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和微弱复兴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普京新政的实施,其核心是以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取代自由市场经济,加大了中央集权的力度和控制范围,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观,政治格局和框架也出现了新的改变和调整。一方面,以支持普京路线为核心的“统一俄罗斯党”在2001年底成功获得组建,并在国家杜马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今天,该党以“俄罗斯保守主义”② 的意识形态形式,取代新自由主义的作用和影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以俄共、公正俄罗斯等为代表的左翼、中左翼政治力量,虽然历经不断分化和重组,整体影响不断下降,但仍然保持了在议会中的次要议席和基础政党地位,以不到10%的社会支持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相对的作用和有限性的影响。与此相适应,马克思主义作为这些政党的意识形态,虽然总体上仍然处于边缘和非主流地位,但同时也开始发挥较为稳定的作用和影响,不仅执行为社会边缘和弱势群体进行权益争取和利益辩护的职能,而且对当代俄罗斯“新资本主义”发展的负面效应进行各种形式的批判;此外,还以各种不同的社会主义版本和方案,力图实现对当代俄罗斯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超越,为人们指出另一种发展方向。
以当代俄罗斯政党政治的新型发展和推进为背景,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在包括俄共等在内的一些左翼、中左翼政党和研究基金会的支持下,同时也由于社会思想环境的日益改善和宽松,当代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总体萧条的大背景下,也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并呈现微弱复兴的基本态势。具体来讲,主要表现为:
第一,研究团体有所增加,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前面提到的一些政治性学术组织,如附属于俄共的“全俄社会主义取向学者协会”、具有中左翼政治立场和取向的“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学者”国际协会不断获得发展。例如,到目前为止,前者已经在全国76个地区都设立了分部,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和稳定的组织网络;而后者近年来活动频繁,其成员以“21世纪社会主义国际网络研究院”为平台,组织了一系列的研究讨论,并逐渐形成和确立了“后苏联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学派”,2009年该协会出版了《21世纪的社会主义:后苏联批判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十四篇论文》、《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抉择(后苏联批判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辩论)》两部论文集,表明其研究活动进展顺利。除此之外,目前在俄罗斯,比较有影响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还包括:
一是“马克思阅读”。该“阅读”由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Д·В·肇哈泽主持,政治色彩较浓,学术性质并不突出,其成员共同持有“复兴苏联”的政治主张,思想观点较为保守。2006年和2007年,该团体先后出版了论文集《马克思主义与未来文明》(上下卷),以及为纪念《共产党宣言》问世160周年而重新加以编撰的新版《共产党宣言》,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关注。二是莫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讨论”。该“讨论”由国际著名马克思学家、莫斯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Г·А·巴加图利亚主持,参加者主要是莫斯科大学的各系学生,主题是马克思学说的性质以及当代俄罗斯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该讨论每两周举行一次,受到了部分青年学生的好评。三是“自由言论”俱乐部。该俱乐部具有典型的人文知识分子色彩,由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В·И·托尔斯泰赫负责组织,早在1988年就已获得成立,但近年来影响逐渐扩大。包括В·С·斯焦平、В·М·梅茹耶夫、В·Г·布罗夫等在内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同国内其他一些左翼、中左翼学术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或者政治活动家如戈尔巴乔夫等人一起,举行开放式讨论,就普京总统的社会政策、俄罗斯未来的精神文化发展甚至中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对话和交流。四是“公正世界”研究所。该研究所作为公正俄罗斯党的学术研究机构和思想建设平台,于2008年10月间获得成立,并确定自身的任务是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促进俄罗斯社会国家的形成。在该研究所近两年组织的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以及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圆桌会议讨论中,包括В·Н·舍甫琴科、Б·Ф·斯拉文等在内的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就俄罗斯国家的历史、现实以及未来的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等问题,阐述了自身的见解和主张。
第二,学术出版物不断增多,力作和精品开始问世。新世纪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另一方面进展,体现在学术著作和学术影响的增强方面。虽然较之于东正教类、俄国史类、后现代主义类的热门出版物而言,客观地说,当前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仍只占有较小的比例,在俄罗斯的各大书店和图书展览会当中,只有细心搜寻才会发现马克思主义的读物和学术研究著作;但较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状况而言,随着社会思想环境的日益宽松,以及人们反思和思考的不断走向深入,今日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出版物,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一些大部头的学术性、思想性较强的精品和力作开始出版和问世。仅以2003年以来为例,可以列举的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主要包括:А·Д·科西切夫的《哲学、时代、人》(2003年),Р·И·科索拉波夫的《来自俄罗斯的真理》(2004年),Т·И·奥伊泽尔曼的《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2003年)和《为修正主义正名》(2005年),Б·Ф·斯拉文的《马克思的社会理想》(2003年),А·В·布兹加林的《抉择主义》(2003年)、《社会主义的复兴》(2003年)、《全球化资本主义》(2004年)和《俄罗斯的后苏联马克思主义——对21世纪挑战的回答》(2005年),Б·Ю·卡加尔利茨基的《马克思主义——未被推介的教科书》(2005年),В·М·梅茹耶夫的《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2007年),А·叶利谢耶夫的《俄罗斯面相的社会主义》(2007年),Ю·К·普列特尼科夫的《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理论问题》(2008年),В·С·谢苗诺夫的《社会主义和21世纪的革命》(2009年),等等。
根据中共中央编译局提供的不完全数据资料显示,2007—2008年间,由俄罗斯“文化—革命”出版社、“联盟”出版社等左翼出版机构出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术著作共计近40余本,2009年这一数字大约为30本。正是由于这些重要学术著作的连续出版和问世,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俄罗斯学术界的影响进一步获得扩展和增强。
第三,形成了几支不同的思想流派,代表人物观点各异。自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获得的另一重推进,就是形成和确立了几支不同的思想流派。在经历了前苏联解体的重创和打击之后,应当说,作为原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俄罗斯的分化和裂变,一方面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人们只能依据自身对马克思思想的不同诠释和理解,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涵;但另一方面,这些思想流派的不断衍生和形成也表明,即使在经历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衰退之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仍然获得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并未退场和终结。面对俄罗斯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多重矛盾和问题,马克思主义仍在运用着自身的话语权,执行着对社会发展进行批判或者重塑的职能。具体来讲,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多元构成主要包括:
一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这主要是以前苏共中央机关刊物《共产党人》杂志主编、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委员Р·И·科索拉波夫为代表的学者所组成的学派,也称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该学派人数较少,但思想观点较为保守,主张前苏联社会的解体并非历史的必然,而是党内一部分高层人为背叛的结果;强调对前苏联社会的革新和改造,应当在计划经济的体制和框架内进行,明确反对市场因素的介入,视市场为符咒;主张对当代俄罗斯资本主义发展现实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同现政权作坚决彻底的斗争;主张劳动群众在左翼政治力量的领导下,可以采取合法的和非法的一切手段,恢复和重建苏联。
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该学派也称“后苏联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学派”,是以А·В·布兹加林、А·И·科尔加诺夫等为代表的一些持人道、民主和社会主义思想立场的学者。这些学者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作的人道主义诠释和理解,主张对人类历史发展已历经和正在历经的全部异化境遇,既包括前苏联的官僚社会主义社会,也包括当代俄罗斯的野蛮资本主义社会,同时还包括当代全球资本霸权统治的社会,进行辩证的批判,并不断实现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和转变。
三是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这是以Т·И·奥伊泽尔曼③ 为代表的独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所建立的一个思想流派。奥伊泽尔曼有关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一门科学、还是在其早期创始人那里就已经包含有乌托邦主义因素的研究,受到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高度关注。2006年7月,俄罗斯科学院最高权威期刊《哲学问题》杂志以将近30页的篇幅,刊载了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十几位专家学者围绕奥伊泽尔曼《为修正主义正名》一书的出版而进行的圆桌会议讨论内容。这是自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订阅量最高的学术期刊所组织的最大一次以马克思主义为论题的研究讨论。
四是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这是以Б·Ю·卡加尔利茨基④、В·М·梅茹耶夫、В·Ж·科列、Б·斯拉文、В·Н·舍甫琴科等为代表的一个人数较多的思想流派,主要强调应当根据当代俄罗斯社会发展的现实,以及人类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趋势,对马克思思想的实质内涵进行创造性的阐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进行重新的挖掘。
五是文本学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自前苏联解体之后,在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基金会的支持下,MEGA2版的编辑整理工作在俄罗斯得以继续进行。目前,以俄罗斯国家社会历史档案馆为中心,包括Г·А·巴加图利亚、Л·瓦西纳、О·К·科拉列娃、Л·Г·邱尔巴诺夫、Ю·罗伊亚娜等在内的五人编辑小组,承担MEGA2版其中15卷的直接或间接编撰工作。这其中,莫斯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MEGA2版国际编委会主席之一Г·А·巴加图利亚作为该小组的精神领袖,目前在俄罗斯享有盛誉;因其在马克思文献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也有人称其为当代俄罗斯“最后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国际著名的马克思学家,巴加图利亚明确反对将马克思的思想庸俗化,主张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准确的诠释和理解,并强调,在正确对待马克思的理论遗产问题上,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当代的实际来努力地发展马恩理论遗产当中积极的、正面的内容”,而不是“以全新的事实作为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不变真理的论据”。(Арсланов и др,с.166-167)
三、研究主题和共同关切
当代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虽然历经了现实的裂变和分化,表现为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思想主张,但它们所共同具有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身份和性质,则决定了它们在一系列问题上其实有着共同的思考和关注。具体来讲,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主题主要包括:
第一,对前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前苏联社会的解体,“现实社会主义”因何而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反思,应当说构成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首要任务。在这方面,代表性的思想观点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观点主张,前苏联的解体并非历史的必然,而是主观人为因素导致的结果。这主要是以俄共思想家为代表的俄罗斯左翼、激进左翼学者所持有的思想观点,强调前苏联制度虽然存在明显的欠缺和弊端,应当加以革新和变革,但由戈尔巴乔夫所进行的社会改革却将这一变革引向了歧途,在“多一点民主、多一点社会主义”口号的掩盖下,所执行的实际上是“拆解社会主义”的方针,是反社会主义的发展方案。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更是党内的叛徒和人民的背弃者,他们与地下商人和资产者相互勾结,共同反对社会的劳动者,在“民主化”的假面具之下,完成了对权力的争夺,将全部社会财富都转变为权贵资产阶级、犯罪买办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因此,“在苏联—俄罗斯,资产阶级官僚主义的反革命赢得了胜利。”(http://www.eifgaz.ru/kosolapov482006.htm)
第二种观点主要强调,经济失败是导致前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虽然对于前苏联时期的经济增长模式及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特别是斯大林模式的优势和弊端,当代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做出的分析、评价并不相同,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都认为:对以全盘国有化、指令性经济、一党专政为特点的斯大林模式的长期固守和教条式遵循,未能结合前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性质和水平对生产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是导致前苏联经济失败乃至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在这一点上,很多学者认同和强调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当代价值,主张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第一个成功地结合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原则的历史模式”(http://www.phys.msu.ru/rus/about/sovphys/ISSUES-2007/6(59)-2007/59-2),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其原则不仅在后来欧洲一些国家以及当代中国的实践中获得了具体的实现,而且也应作为指导当代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方案。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前苏联社会的解体本质上是国家官僚社会主义体制长期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以极权主义为特征的国家官僚社会主义体制对整个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进行的全面控制,由于苏共“对权力的垄断、对真理的垄断和对所有制的垄断”,才导致市场的缺位、效率的丧失,既无法形成强大的中产阶级、发达的公民社会,也无法形成自由民主和权利意识的传统,社会主义所本应具有的内涵——自由、平等、公正、人道等等无法获得实际的体现。因而,前苏联社会的解体只是以历史悲剧的方式,诠释了试图以“非市场”和“非民主”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方案的失败。
第二,对当代俄罗斯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批判。自前苏联解体、叶利钦实行新自由主义的改革以来,俄罗斯社会的发展虽然改变了历史的航向,但同时所带来的社会积弊与问题也是深刻和多重的。即使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普京新政的实施,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好转,但也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经济结构畸形、两极分化明显、贪污腐败严重、政治民主流于形式、民族主义恐怖主义影响持续不断等等,凸显了其发展的局限性和受到的深刻桎梏。正是这一背景构成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对俄罗斯“新资本主义”的发展现实进行批判。
一是就当代俄罗斯资本主义的产生来讲,这些学者强调,俄罗斯“新资本主义”的产生只具有偶然的性质,并不是社会发展自然的结果。正是由于当时苏共内部的官僚特权阶层与地下资产势力相互结合,以及来自上面的瓦解势力与来自外部的异己力量共同结合,联手发动了对整个社会的掠夺进程,并通过对原有政权的摧毁以及“市场原教旨主义”新政权的确立,将自身的非法利益合法化并最大化,才导致了俄罗斯寡头资本主义的产生,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分化。
二是就当代俄罗斯资本主义发展的性质来讲,这些学者强调,俄罗斯“新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变形”的性质。正是由于俄罗斯“新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成熟的民主政治作为支撑,表现为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因素的复杂综合,因此较之于当代西欧和北美的资本主义发展来讲,当代俄罗斯“新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非典型性和变形性特征,并具有野蛮资本主义的基本性质。“实际上,还在这些‘改革之前’我们就已经表明,‘休克疗法’将如何导致事情的后挫,引起生活负面现象的‘汇聚’,使旧体制的最坏特征——官僚主义、唯意志论、经济结构的比例失调等等,与资本主义的最坏特征——社会不公、犯罪现象、人的本质的退化等等相互结合;在资本的封建垄断式集中条件下,并且作为其规律性的结果,在威权主义复兴的条件下,这一切必然是与经济发展的衰退、与个人依赖关系以及暴力活动的前资本主义形式的恢复相共生的。”(http://www.alternativy.ru/ru/node/175)正是由于当代俄罗斯资本主义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摆脱的前现代历史背景,导致了“市场本身生活在变形的形式当中”。(同上)
三是就当代俄罗斯“新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状况而言,当代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强调,自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新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对寡头势力进行了强力的控制,使其不再介入和干涉政权,但整个国家发展的官僚资本主义性质日趋明显,在垄断资本、腐败官僚和有组织犯罪的共同作用下,当代俄罗斯“新资本主义”的发展依然困境重重。
第三,对俄罗斯和人类社会发展未来的新社会主义建构。在对当代俄罗斯资本主义的发展现实持明确批判态度的基础上,同时基于对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以及现实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当代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仍然坚守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和发展方案,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为俄罗斯的未来发展以至整个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光明的前景。但在经历了“现实社会主义”的败北之后,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界有关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具体实现途径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代表性的思想观点主要有三:
一是作为现实选择的社会主义。这是以俄共、公正俄罗斯等为代表的当代俄罗斯左翼、中左翼政治力量,针对当代俄罗斯“新资本主义”发展的多重弊端,所提出的以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替代性发展方案。虽然在具体的原则和立场主张上,这些不同的左翼政党之间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但其共同的特点在于,都主张依据当代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探索实现国家与市场力量的有机结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既不回到前苏联的“现实社会主义”状况中去,也不走欧洲式、西方式的社会发展道路,而是建设俄罗斯式的“革新社会主义”或者“第三社会主义”。
二是作为过渡过程的社会主义。这主要是俄罗斯后苏联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А·В·布兹加林所提出的思想主张。从对马克思人道主义立场的当代坚持和阐释出发,布兹加林反对在原有的线性意义上也就是社会形态或历史阶段的意义上,对社会主义进行界定和理解,而是将社会主义视作为由“异化世界”向“共产主义”、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与转变的长期进程。“我们用‘社会主义’一词所标示的正是这一过程”。(http://www.alternativy.ru/ru/node/174)布兹加林的这一思想主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处的尴尬境遇:在资本主义在俄罗斯仍将保持长期优势地位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已很难再以社会形态的方式获得实现或被人们所瞩望。
三是作为“文化空间”的社会主义。在《作为文化空间的社会主义》一文中,俄罗斯著名学者В·М·梅茹耶夫对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进行了重新的阐释和探讨,强调马克思从来没有明确地赋予“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以社会主义的称谓,社会主义只是以一种理论学说——“科学的社会主义”形式,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类共产主义发展未来的思想观点。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只具有文化空间的内涵;作为一种经济必然性以外的存在,所表达的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对教育、科学、信息、交往等等这些人类精神财富的所有权,并且这些财富因其所具有的公共性和可分享性的特点,并不会因每一个人的占有而减少或耗损;因此,“科学的社会主义”也就是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和按需分配社会的理论表达。梅茹耶夫的这一思想主张实际上代表了当代俄罗斯众多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所持有的见解,即强调人类社会发展所呈现的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不断发展和到来的趋势,实际上为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新的论证。
需要指出的是,梅茹耶夫虽然肯定了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质并坚信人类社会发展的共产主义前景,但他将这一前景主要寄希望于欧洲社会民主党人的理论和实践,认为欧洲文明当前所陷入的新的危机——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危机,有可能为社会主义——作为对这一危机加以应对和解决的另一种全新方案的生成,提供现实的背景和可能;而对于当代俄罗斯社会的现实发展而言,梅茹耶夫强调,主要所发生的仍然是“向市场和私有制转变的进程”(Межуев,с.138),是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不相契合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对于当代俄罗斯社会的发展而言,仍然属于遥远的、漫长的、尚不确定的未来。
透过以上研究主题,我们不难发现,在后苏联的语境背景下,当代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发展特点:
第一,强烈的历史反思特征。无论从哪一角度看,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前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和揭示,都在力求直面自身国家发展的历史,深刻总结前苏联“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教训和经验。第二,鲜明的社会批判特征。以当代俄罗斯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性质及其多重而复杂的社会矛盾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俄罗斯的理性回归和发展复兴,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正如梅茹耶夫所讲到的那样,“只要资本主义尚存活,那么,马克思就将仍然活着。”(Межуев,с.9)第三,积极的发展创新特征。在前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退出主流意识形态之后,当代俄罗斯学者对马克思思想价值的护卫和坚守,一定程度上打上了鲜明的历史悲剧印记,只能以社会边缘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形式来进行。但即使是这样,当代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仍然在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努力,通过对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多重内涵,如人道主义内涵、社会公正内涵、生产力内涵、历史哲学内涵等等的还原和展现,向人们揭示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并且身体力行,通过发起、倡导或者融入当代俄罗斯各种不同版本的新社会主义运动,致力于实现马克思思想价值的民族融合和当代转换。在这一点上,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和政治家所进行的执著和不懈的努力,对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和现实生命力,进一步自觉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和创新,应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注释:
① 即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6—9月间,1991年“八·一九”事件之后遭查禁,1993年2月重新恢复合法地位。在1996年6月进行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大选中,俄共仅以微弱票数败北。到1999年12月,俄共拥有党员50多万人,是当时议会内的第一大党。但在进入2000年之后,俄共内部不断发生组织分裂,党员人数缩减大半。目前作为俄罗斯国内最大的反对派政党,在议会当中占据第二位的位置。
② 2009年11月23日,在统一俄罗斯党举行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宣布将“俄罗斯保守主义”确立为该党的意识形态,主张稳定和发展,创造性地复兴没有停滞和革命的社会。
③ Т·И·奥伊泽尔曼(1914—),俄罗斯科学院元老级院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和欧洲哲学史家。自1981年起即担任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解体之后仍然笔耕不辍,写作了《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2003年)、《为修正主义正名》(2005年)、《康德和黑格尔》(2008年)、《元哲学》(2009年)等一系列著作。
④ Б·Ю·卡加尔利茨基(1958—),俄罗斯著名政论家、政治活动家、前苏联时期持不同政见者。目前领导俄罗斯全球化问题研究所的工作,为《左翼政治》杂志主编。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经济学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俄罗斯历史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观点讨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