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锅炉厂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6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38例通过常规急诊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另外38例患者为对照组,通过住院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两组的结果及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治疗后的临床指标与住院治疗方式基本无差异,但极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effect. Methods:76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recent years were chose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38 cases by routine emergency treatment in 38.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targeted therapy by the hospital,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ata,an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fter treatment. 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has a good effect in clinical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29%,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93.33%. two group of cure rate,improvement rate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ith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effect is ideal,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hospitalization,but greatly reduces the cost of treatment,reduce the burden of patients,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therapeutic effect;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R36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2-142-0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逐渐引起内科医生的重视。积极有效治疗心衰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目前对于此类疾病已经研究出了非常规范的治疗方法,并且疗效显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延伸到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修复性的治疗方法。作者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进行对照研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经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55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9例。心功能NYHA分级结果为:Ⅱ级7例,Ⅲ级20例,Ⅳ级11例。 病程范围在6个月-10 年之间。对照组38例患者进行急诊治疗,年龄范围在37-73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54岁,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0例心功能NYHA分级,结果为:Ⅱ级12例,Ⅲ级20例,Ⅳ级6例。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采用除对血管进行扩充外的限盐、利尿、抗感染、休息、吸氧等常规治疗手段,与此同时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与消除。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强心苷(地高辛)、扩张血管药物等。在使用以上药物时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加以甄别用药包括药物的 剂 量、使用的先后时间、各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其次在使用药物时可采用序贯法进行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对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血压、心电图、心率、LVEF 以及心功能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两组患者的治愈、好转以及死亡的几率进行计算,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治疗费用。
1.3评价标准
将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等)及治疗前后的心血管功能((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情况及治疗的费用为评价指标内容。显效:心功能显着改善2级及以上,或心功能评分达到Ⅰ级,症状基本消失,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心功能改善1 级,但未达到Ⅰ级,体征、症状有所减轻,各项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即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恶化,血钠水平未见变化,心功能评价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随访3个月及6个月和1年)的心血管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HR、平均SBP、平均DBP。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以往的研究当中,经常认为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属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障碍性疾病,但是随着临床资料的不断更新,发现在初始的心肌损伤过后,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交感神经系统以及醛固酮系统的兴奋性明显增高,由于神经系统过度内分泌激活了心室的重塑现象,进而加重了心功能损伤的恶化。如不能通过有效治疗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疗效方面与参考组基本相同,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而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只要能对症用药,大部分患者是可以采用门急诊方法来代替住院治疗这一方法,不但可以大幅减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训练活动,同时还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魏笑天. 9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中外医疗,2015,24:52-53.
[2]周淦松. 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2.
[3]罗朝淼.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估[J]. 中国卫生产业,2014,01:113-114.
论文作者:赵洪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1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两组论文; 充血性论文; 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药物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