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扶贫的逻辑、面临问题及对策?论文

体育扶贫的逻辑、面临问题及对策?论文

体育扶贫的逻辑、面临问题及对策?

□熊飞 王波(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 体育扶贫具有“扶体育之贫”和“依靠体育扶贫”双重内涵,是通过“扶体育之贫”以实现“依靠体育来扶贫”。当前,体育扶贫存在扶贫开发的基础薄弱,内生动力未得到激发,社会参与力量不足,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快公共体育服务基础建设,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鼓励和支持广大社会力量参与,建立体育与扶贫协同推进体制,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扶贫工程等对策。

关键词: 体育扶贫 问题 对策

引言

我国以往的体育扶贫目标主要指帮助或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如“体育三下乡”、“体育西部行”、“体育援疆援藏”等。2018年7月,体育总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首次将体育纳入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工作体系,提出了新的扶贫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和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使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这一新目标与传统目标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目标仅局限在体育领域的扶贫,新目标则在传统目标基础上,近一步指向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体育”与“扶贫”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体育的扶贫功能是如何具体实现的,是需要重新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体育产业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最有效的健康产业、绿色产业和幸福产业。在习总书记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我的中国梦”、“全面健身”等重要思路的背景下,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尤其是加快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特色体育小镇、健身广场等建设,促进体育消费、推进体育扶贫工作的进展“体育+”的新名词的出现和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也推动和促进了贫困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扩大。这就带动了贫困人口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加快我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随着体育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偏远地区、乡村的民众也能受到晨练、赛事、特色体育运动的积极影响,参与健身的人数不断增加,精神面貌明显改善,民众更有活力。在此基础上,必须依靠群众,在市场和政府的引导下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偏远地区民众参与和拓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餐饮等配套服务,吸引游客、推销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并扩大全员参与覆盖面,提高贫困地区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动力,来增强贫困户的信心干劲,形成体育助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格局。

1、体育扶贫的逻辑

对于体育扶贫的概念,目前还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一种将体育扶贫作为体育治理的一种手段。体育扶贫是指国家通过实施特别体育政策,保障贫困地区公民享有现实的体育权利达到或接近全国同等水平;体育扶贫是贫困地区公共体育治理的具体体现。另一种是将体育扶贫作为扶贫的一种方式。体育扶贫是通过体育的方式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实现贫困人口持续脱贫的扶贫模式;体育扶贫是指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体育手段、体育方式、体育行为的集合以及实施这些行动的过程。这两种概念的界定都将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作为体育扶贫对象,区别在于扶贫的目标不同。

本文将第一种概念称为“扶体育之贫”,属于在体育领域的扶贫开发,即通过扶持或帮助使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摆脱体育贫困,具体表现为《实施意见》所提出的“实现贫困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和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目标。我国以往体育扶贫主要针对体育领域的扶贫,例如“体育三下乡”主要面向农村,为农村捐赠体育器材、科普书籍,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体育表演、体育技能传授、组织体育比赛、体质监测服务等。“体育西部行”主要是面向西部的各类体育公益活动。“体育援疆援藏”提出的目标为也为体育领域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体育事业发展。帮助或扶持贫困地区体育发展,不仅体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同时,也能间接地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本,促进体育观念和行为的形成,改善人的健康状况,减少乃至消除因病致贫或返贫的问题。

本研究在参考俞海伦[2]、孙蕊[3]、陈艳芳[4]实验基础上,采用HPLC法,通过考察流动相和色谱柱等色谱条件,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ATP、ADP、AMP、PCr和肌酐5种物质含量的方法,并用于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样品的测定。

2018年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促使贫困地区实现脱贫。体育脱贫内生动力未得到激发主要表现在政府、社会对体育扶贫工作的认同感和重视程度较低。贫困人口对体育需求不高,对体育经济功能不了解,参与体育扶贫积极性不高,扶贫项目发展缓慢。体育扶贫工作队伍中专业人才匮乏,经验不足。目前,体育领域的扶贫主要以政府行为为主,社会参与体育扶贫力量不足。社会参与主要在体育旅游和体育教育扶贫领域。在体育赛事旅游扶贫方面,有体育旅游扶贫“南部模式”,徽州村落体育旅游产业扶贫,韶关市体育乡村旅游扶贫等。在体育教育扶贫方面,有上海申鑫职业足球俱乐在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建立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天津全鑫体育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在和田地区开展“足球进校园”系列活动、卡尔美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赞助 “石榴籽杯”青少年足球赛等社会参与的足球援疆。

高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主要供给侧,但由于当前高等教育存在严重的同构化,造成了市场中人才供需的失衡。所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是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

《实施意见》提出构建“体育+”或“+体育”的体育扶贫发展模式,这就需要体育和扶贫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协调推进,才能完成综合性的体育扶贫任务。但在实践中,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往往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较少考虑公共资源整合的问题。同时,相对与教育、文化和医疗等部门,体育部门属于相对弱势的部门,体育扶贫的规模、力度和形式还非常有限,有些地区尚未重视体育扶贫工作。

2、体育扶贫存在问题

2.1、体育扶贫开发的基础薄弱

上述算法2和3中,函数CreatePNRules()调用AWPNM-CLQE算法对初检用户相关反馈文档集挖掘正负关联规则,函数DocRetrieval()提取初检前列n篇文档,函数RelevanceJudging()提取初检用户相关反馈文档,函数CreateCET()提取候选后件扩展词,函数CreateAET()提取候选前件扩展词,函数CreateNegativeCET()提取后件负扩展词,函数CreateNegativeAET()提取前件负扩展词,函数CreateFinalET()获取最终扩展词.

大多数的贫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自然生存条件恶劣,信息通信和交通物流不畅,教育水平不高。与发达地区相比,体育发展的基础条件严重欠缺,阻碍体育扶贫功能的发挥。尤其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地域面积较大,自然村组较为分散,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增加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成本和难度。例如,农村体育设施或文化广场一般建在村委会,给距离村委会较远群众的体育活动带来了不便。近几年,国家加大了贫困地区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体育财政专项资金不断增加,但体育基础设施的后期运营和管理滞后,尤其是一些通过援助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在建成后,由于缺少维护资金和管理不善,使用效率不高。

2.2、体育脱贫内生动力未得到激发,社会参与体育扶贫力量不足

本文将第二种概念称为“依靠体育扶贫”,将体育作为一种扶贫的方式与手段予以选择和运用。即赋予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以体育要素,通过体育发展推动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具体表现为《实施意见》所提出的“要通过赛事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帮助推销当地特别是贫困村农副产品,带动贫困家庭增收致富”等。体育并不直接的具有扶贫功能和价值,但具有间接的经济功能。例如,国家体育总局通过对山西繁峙、代县的定点扶贫工作,探索出“体育+旅游+文化”扶贫工作新模式,扶持了两县体育产业的发展,发挥了体育扶贫的效益。

2.3、体育扶贫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体育扶贫具有“扶体育之贫”和“依靠体育扶贫”双重内涵,是通过“扶体育之贫”以实现“依靠体育来扶贫”。“依靠体育扶贫”能否取得成效,首先取决与贫困地区体育发展的状况,与贫困地区体育资源的价值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条件等因素紧密相关,而贫困地区体育发展相对落后,往往不具有“依靠体育扶贫”的条件。例如,贫困地区开展的体育旅游项目,由于贫困人群自身能力所限,享受不到体育旅游创造的就业机会。因此,相对于 “依靠体育扶贫”,“扶体育之贫”具有发展目标的优先性,体育扶贫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有良好的体育现实基础。“扶体育之贫”是体育扶贫的必选项,“依靠体育扶贫”是体育扶贫的选择项,同时,体育所具有的经济、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又使“依靠体育扶贫”相对于“扶体育之贫”有更突出、更明显的多样化扶贫功能,尤其是体育产业扶贫具有形式上直接经济脱贫的效益。当前,国家将体育纳入脱贫领域,在理念上已确认和肯定了体育的扶贫功能与价值,体育与扶贫的关系从单向的“扶体育之贫”转向了“扶体育之贫”与“依靠体育扶贫”双向的互动。

3、体育扶贫的对策

3.1、加快公共体育服务基础建设,助推体育扶贫

继续加大贫困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为体育扶贫提供体育要素。加大体育扶贫宣传和政策研究,调动多方力量关注体育扶贫,贫困地区并不一定是体育文化贫瘠、匮乏的地区,相反不少贫困地区具有丰厚的体育文化资源和底蕴,应组织力量研究和发掘体育的扶贫价值。

如图6所示,2株肠球菌的荷叶发酵上清液均能提升Caco-2细胞上清液中的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其中,LF&WEFA23组的SOD、CAT酶活力均显著LF&WEHI01组(P<0.01,P<0.001)(图6A、6C);而对于GSH-Px而言,LF&WEHI01组的酶活力则显著高于LF&WEFA23(P<0.001)(图6B)。

3.2、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鼓励和支持广大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扶贫

加大体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引导和支持体育志愿组织下基层和贫困地区,积极推进“引进来”战略,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优秀体育文化成果,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营造良好的体育扶贫氛围。以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为切入口,提供体育实用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的发展能力。体育旅游扶贫和体育教育扶贫是可持续性的体育扶贫支撑,也是社会力量参与的主要方式。体育旅游扶贫的参与主体是企业、专业体育俱乐部,相关政策应加强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体育旅游扶贫,同时整合政府、教育单位、体育企业的资源和力量,为青少年助学就业提供支持。

3.3、建立体育与扶贫协同推进体制,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扶贫工程

以各级扶贫办为协调平台,整合各政府部门扶贫资源,积极促进体育与扶贫的双向互动。横向上形成跨部门协同协作的工作机制,纵向上形成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抓好体育扶贫政策的落实,聚焦当地特色创新实施体育扶贫工程。体育扶贫工程的具体实施既要符合体育规律,也要符合市场规律,同时引导组织贫困户参与体育扶贫工程。

参考文献:

[1]体育总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sport.gov.cn/n10503/c867571/content.html.

[2]段鸿斌.体育扶贫:法律意涵、政策机制与实施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8).

[3]丁方凯,陈德旭,邵凯,等.体育精准扶贫与农村公共体育治理体系构建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04).

[4]张汪洋,赵子建,慎承允,徐战争.体育精准扶贫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

[5]张朋,曹大伟,张纲,郑小凤.体育扶贫工作推进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5).

[6]体育总局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成果展[EB/OL].https://news.dahe.cn/2017/10-13/194755.html.

[7]刘晓彤,张强.我国体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6).

[8]张枥.中国体育扶贫的南部模式[J].中国老区建设,2012(1).

[9]汪俊祺.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徽州村落体育创意产业扶贫价值、困境、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2016(5).

[10]刘芳梅,曹招莲.精准扶贫视域下韶关市民间体育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0).

[11]熊飞,马海江,孙丽.我国体育援疆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4).

[12]郭庆.体育精准扶贫:逻辑起点、实践探析与推进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2).

[13]赵元源.体育助力扶贫的实践路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1).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12-029-2-LXY

基金项目: 石河子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南疆体育扶贫研究,编号:ZU2019025。

作者简介: 熊飞(1970-),男,四川广安人,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标签:;  ;  ;  ;  

体育扶贫的逻辑、面临问题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