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服装业问题及其对策——兼论服装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发展趋势论文,对策论文,服装业论文,服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 40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00)02-0023-04
一、服装发展趋势
服装是社会时代的缩影,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道德标准、宗教信仰等的反映。人类服装的发展受生产力因素制约。1815年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飞速发展,为现代服装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从本世纪初叶开始,服装进入大工业化生产,飞速发展,成为各发达国家的工业支柱之一,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服装艺术、服装工业、流行时装的世界。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成为世界时装之都,领导世界时装潮流。
女性时装从本世纪20年代夏内尔开始,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现代形式:上衣下裙。将妇女从旧式服装束缚中解放出来。二三十年代再现古典主义风格的服装,服装多为皱绉垂挂式,称之为“罗马柱”式样。二战期间,物质生产贫乏,男人上战场,妇女穿上工装干男人的工作,几乎没有时装。[1]战后一代设计巨匠克里斯蒂安·迪奥尔致力于恢复女性魅力,将充分表现女性美的“新式样”装带给妇女,于是在50年代,女性服装华丽又优雅。60年代,全世界都陷入了不安与动荡之中,美国陷入越战泥潭,英法等国的战后婴儿已经长大,最具逆反的心理,他们对传统服装鄙视,所以“嬉皮士装”应运而生。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时装渐趋正常,设计风格简洁、明快、正规又传统。90年代又是一个动荡变化的时代,时装风格也不断变化。产生了兽纹时装、高科技时装、民族风情装等。反传统或反常的服装材料的运用成为潮流,将各种本不可能组合的材料创造性地组合在一起,作为时装材料,这便成为新一代设计师的爱好。同时,更多的国际服装设计大师将目光投向大自然,关注世界环保,注意利用可再生材料或非污染原始材料,推出极有原始韵味的系列服装,逐步改变了人们的服装价值观。特别是发达国家,使用环保物品、再生物品成为时尚、高雅、有修养、有文化的象征。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服装业迅速壮大并与世界接轨,于是国内服装市场活跃,品种丰富多彩,产销逐增;服装朝时尚化、个性化、舒适化、高档化发展。[2]总的趋势是变化越来越大。主要特点是:(1)服装产销均呈上升势头。1995年服装总产量已达70亿件。据内贸部的统计,全国大型百货商场服装销量呈上升趋式。1994年服装出口额达到237.21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已达16.7%。到2000年,我国服装社会总产量将突破100亿件大关,国内服装需求总量将达到55.68亿件,市场销售额将达到3600亿元,服装出口额将达到350亿美元,年服装进出口额将达到10亿美元。(2)中低档消费是主流,名优产品走俏。在广大城乡市场上,货真价实的低、中档服装销路最好。根据市场分析,全国大中型百货市场服装销售走势明显偏向低中档。高档及名优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3)国外名牌服装抢占国内市场。近年来我国服装内销、出口都有较大增长,但我国名牌服装甚少,在国际上几乎是空白,一些国外服装商看准我国服装市场,趁虚而入。据调查,现有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德国等50多个名牌服装打入国内市场。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服装界同仁的警觉与重视。(4)地区发展不平衡。服装年产量超过亿件和衣着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均在沿海和经济发达的省、市,服装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及流通经营水平也比较高;而我国西北地区的服装业逐年萎缩。(5)服装市场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有待加强。行业管理力度弱,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有些产品滞销、积压;另一方面群众需要的某些产品又买不到。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在利益驱动下,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价格混乱,消费者叫苦不迭。尤其是服装款式设计权的法律保护跟不上,抄袭仿冒成风,令企业和设计师苦恼与头痛。
二、海南服装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海南服装业基础弱、起点低、头绪多、发展快,行业管理办度弱,在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
1.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海南服装厂多属中、小型企业,且布局分散。由于资金不足和设备技术落后,产品多属流行敏度不高的中低价位商品,以本地市场销售为主。在这种条件下,不能形成高层次的产品设计、打版、制作及先进的管理,产品多为中、低档的水平。
2.市场制约企业的发展。海南总人口700多万,加上大部分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对服装的消费低、市场容量有限。近年,国内外名牌服装大量涌入海南,抢占市场份额,使本地服装产品倍受压迫。
3.服饰文化不发达、服装消费意识较弱。海南是一个亚热带岛屿,气候炎热,夏季长,冬季短暂,几乎没有春、秋两季。这导致了服装换季速度慢、款式变化小。由于气候的影响,人们对穿着不是特别讲究,只要凉爽、干净就行。而内地其它城市由于季节变化明显,服装换季快,款式变化大,人们追求服装的变化,注重穿着形象,服装消费支出较高。
4.企业有短期行为。服装版式的抄袭和替代加工能直接获利,导致许多企业不愿意花功夫和时间深入调查市场,也不下大力气开发、设计对路产品,只追求短期的利润,不考虑长远发展。
三、振兴海南服装业的对策
1.要创造海南的品牌
品牌就像人的名称,反映其个性、身价、风格。服装的品牌就代表服装的价值。为什么国外的品牌在我们这里能卖高价,而我们的服装出口每件平均价才5美元?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世界承认的品牌。海南的服装要发展,首先必须确立创造知名品牌的战略,这样才能与外来服装抗衡,才能在国内服装业占一席之地,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品牌的创立,是一个综合的市场现象。它需要企业严格的生产、管理,高质的产品、多年市场推广形成的知名度与覆盖率等因素,更需要长期的信誉保证与稳定的消费群。品牌的创立是一个长期、持久、艰巨的工作,要从每一针每一线抓起,我们要做好长期发展的准备,甚至需要几代人去创立。
2.开发具有海南特色的服装产品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亚热带岛屿,气候宜人,椰风海韵,空气清新,具有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近年来已发展成旅游、休闲、度假的圣地。游客来海南不仅吃、住、行,而且要购物,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成为首选,这为开发特色的服装创造了市场条件。我们设想开发多个具有特色的服装品牌系列:(1)亚热带休闲服装系列。以原棉、真丝、亚麻等天然纤维织物,加上草木染、手绘、扎染等原始的染色法,形成一种非工业化的纯朴自然风格,体现自然主义、环境意识,满足厌倦都市生活而渴望回归自然的人的需求。(2)民族风情系列。海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它们的服饰色彩明快、朴素,以黎、苗、回族服饰文化为主体创意,以人工织造布为材料,结合现代设计意识,创造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文化背景的服饰。(3)热带海洋系列。设计灵感来自大海,海洋生物和植物变化缤纷的色彩、阳光、沙滩的气息。“沙滩”演变为粗棱织物,“海洋生物”演变成手绘半抽象图案,“蓝海”演变成牛仔布等。(4)热带植物系列。海南丰富的亚热带植物成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各种写实植物图案和昆虫,跃然布上,栩栩如生,在艳丽的色彩氛围之中,朴素而匠心独具的织纹布料,让你心旷神怡;还有运动休闲装系列、沙滩装系列、泳装系列等等,能充分体现海南的人文面貌、地区风格。以此形成海南特色服饰文化产品,以吸引消费者,占领市场,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
服装是一种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活动不会给地方造成污染,是无烟轻工业,符合环保要求。海南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背靠大陆,交通方便,服装原料来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海南这个昔日落后的地区奇迹般的巨变,经济超常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国内外名牌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据调查,国内服装的装备已达到世界中级水平。即拥有可以根据人的意志去进行时装设计和排版的高级电子计算机,还有一批装备精良,规模不等的国营、集体、个体和合资的服装生产企业,它们许多设备几乎全是由日本、德国进口的。海南要引进国内外名牌企业的技术和设备,形成服装工业区,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开发自创的品牌,使海南服装企业迈向成熟。
4.发展服装外销市场
海南岛土地面积3.39万Km[2],人口700多万,本地服装市场有限。企业的服装销售不能只盯着本地的市场,而应放眼岛外。中国大陆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也日趋高品位、个性化、多样化,国外服装企业早就看准这点,他们纷纷来华办厂、合作,企图占领这个巨大的服装消费市场。海南的服装业要壮大发展,必须建立外向型销售渠道,服饰生产以外销为导向。但实行外销将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对服装作适当的定位:(1)深入地研究服装消费和产品定位,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层面,找到市场切入点。(2)在岛外建立据点,建立销售网。(3)以产品的准确定位和优良质量作为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
5.举办服饰文化活动促进服装发展
国内许多省市,如北京、上海、大连、香港等都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服饰文化活动节。在服装节期间,推出设计大师专场服装展示会、各品牌服装展示会、服装信息发布会、产品订货会、学术研讨等。国内外众多服装界人士云集一堂、交流信息,研讨服装发展,开展服装经贸活动,有力地推动本地服装业的发展。
海南可借鉴这些经验,结合本地情况举办服饰文化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可把服饰文化活动纳入椰子节;(2)邀请国内外众多知名厂家来海南办厂,展示、展销产品;(3)在服饰文化活动期间,举办学术交流会,让国内外服装界人士为海南服装的发展出谋划策。(4)举办服装设计大赛,选拔优秀服装设计人才。(5)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服装产品,举办海南民族服饰表演。
通过这些活动,让国内外名牌厂家走进海南,带来最新信息技术、行业动态,为海南企业创造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创造服饰文化氛围,为海南的服装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收稿日期:200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