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永定镇小学 南部 637300)
所谓估算,是指计算、测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测量为了先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办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生学习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估算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呢?
一、联系生活教学,激发学生估算兴趣
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为了强化学生估算意识,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变“不愿估算” 为“喜欢估算”,从而激发学生对估算学习的兴趣。 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赛前估计2008年奥运会中国能拿多少枚金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 数量 、长度等的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例如,在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的质量 ;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 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宽度或厚度;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试着估算一把花生大约有多少个……这样,我们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 、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 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显估算应用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二、创设估算情景,增强学生估算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学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带学生参观新建的教学楼的教室和准备装修用的地板砖,让学生估计要装修新教室的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有的用手比着量,有的想出了先估计教室横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竖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将横竖能摆的地板砖的块数相乘就知道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了自己家装修时有些地方整块的的地板砖摆完了离墙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多准备些来填补空缺,所以他建议在实际购买中还要多买几块砖以填补地面接墙处。这样教学,就增强了学生估算应用意识。
三、指导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题、解题、验证中掌握一些估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估算速度、检查计算结果算得对不对,而且也是提高估算技能的重要途径。(1)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例:27×21≈30×20=600 (2)规律估算法。就是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判断运算的结果,如判断2.3×0.13=0.29的结果正确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因数(0除外)乘以一个比1小的小数,结果肯定比这个数小,轻松地对结果做出推测和验证。用这种估算的方法就很适合验算一道题是否计算正确。(3)据零求整法。例如:先出示一个量杯装到刻度5这就是100粒黄豆,有什么办法能很快知道其它量杯里的黄豆的粒数呢?一个孩子回答道:“第二杯是差不多在刻度10,那么大概有200粒黄豆。”他的办法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很快大家就看出了其它量杯中的黄豆粒数。在这个实验中那些黄豆并不是准确的,也是一种估计,根据单量估计出相应数量,“据零求整”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一种量化估计的方法,便于他们以后进行较大数量的估测。
四、指导估算应用,提高学生估算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后,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我们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灵活选取恰当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使估算的结果更具合理性与现实性。例如,在“十一”黄金周放假前,许多孩子都有和家人出游的计划,借此契机,我设计了一个“理财小能手”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出行前先估算出这次旅行大概要花费多少钱,比如说,车费多少、餐费多少、景点门票多少、 纪念品费多少等等,合计大约是多少。旅游结束后,与你的估算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既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又提高了他们估算的应用意识。再如,四年级学生秋游,每套门票49元,一共需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买票?列式为:49×104,估算一:49≈50,104≈100,50×100=5000,应准备5000元;估算二:49≈50,104≈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解题后应引导学生思考:谁估算更好些,为什么?尽管估算方法一是按“四舍五入”法进行的正确计算,但实际现实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104看作110更合理些、更符合实际,因为要多准备些钱,以备资金不够用。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运用估算,要从实际出发。这样,就增强估算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估算应用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路。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培养,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我们也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用的合格人才。
论文作者:刘凌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方法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