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一化学导电性实验在教改中的重新构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电性论文,教改论文,构思论文,高一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教学理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方式、教学情境都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参与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长者、智者转为平等中的首席。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最大程度地接近学生,与学生一起探讨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如此才有助于学生关注和分析科学知识,发展他们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
现就笔者对导电性实验的探究析述如下:
一、有关导电性的主要内容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部分电离与完全电离;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4.导电性与导电能力。
二、课程构思过程
Ⅰ、介绍所用物质
Ⅱ、实验过程(创设情景)
将五种水溶液和乙醇、蒸馏水分别置入七只 50ml烧杯中并贴上标签。
第一组实验
1.步骤
(1)将炭棒分别插入蒸馏水和乙醇中,接通电源,观察,然后将灯泡换成灵敏电流计,再观察。
(2)将炭棒插入NaCl晶体中,连接电流计接通电流,观察。
(3)将炭棒插入乙醇中,接通电源,将NaCl水溶液加入乙醇中,观察。
2.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1)灯泡的发光与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应和哪些因素有关?
(2)为何NaCl晶体不导电?而NaCl水溶液能导电?
(3)水为什么能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而不能使灯泡发光?
(4)乙醇为何纯粹不导电?
3.解决问题
闭合回路是形成电流的基本条件,水能导电,但灯泡不发光,说明灯泡发光不是由水引起的。 NaCl是离子化合物,晶体时不导电,但NaCl水溶液能导电并使灯泡发光,说明导电的是离子,并且能够自由移动。当一定空间内离子的密集程度到一定数值时灯泡才能发光。乙醇没有形成电流,说明不存在离子。
4.归纳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5.注意事项
(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的是纯净的化合物。
(2)只有阴、阳离子自由移动才能导电。
第二组实验
将炭棒分别插入20 m1 0.5 moL/L的NaCl、 HCl、NaOH、、HAc五种水溶液中,进行观察。
1.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1)NaCl、HCl、NaOH三种水溶液灯泡为何明亮?而、HAc两种水溶液灯泡为何昏暗?
(2)如果上述五种物质都完全电离有什么特点?
(3)阴、阳离子所带电荷各有什么特点?
2.解决问题
五种溶液灯泡都发光,说明在五种水溶液中都有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存在。如果这五种物质都是完全电离,在溶液体积相同的条件下,单位体积中阴、阳离子的密集程度应相同,灯泡的亮度也应相同。但是,经过观察NaCl、HCl、NaOH三种溶液灯光明亮,说明这三种溶液完全电离,可表示为:
3.归纳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
4.注意事项
(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都指的是纯净的化合物。
(2)在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只存在阴、阳离子,在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只有极少量的发生电离,在电离方程式中以分子形式表示。
Ⅲ、培养探究能力
1.提出问题
(1)化学中的导电与物理中的导电有什么区别?
(2)导电性与导电能力有什么区别?
2.解决问题
物理中的导电与电子、空穴有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而在化学中定向移动的微粒是阴、阳离子。导电性的真实含义就是导电的性质,所以只要有阴、阳离子存在并且能自由移动,该物质就具有导电性。导电能力,是指具有导电性的物质导电能力的大小。这与单位体积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少有关。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将高一课本中的导电性实验在高三课本中安排加深内容,给出具体的体积和物质的量的浓度,再深入分析,使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导电性、导电能力的概念有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就能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完整化,并且更科学、更合理。
总之,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方法和方案的选择,适当的比喻,都有助于提起学生的兴趣,深入理解实验的内涵,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将形象思维通过实验变为抽象概念,也符合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