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消费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重要内容论文,质量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O1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3)05-010-0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消费领域来说,不断提高消费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准。
一 提高消费质量的作用
消费质量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早在1958年出版的《丰裕社会》一书中就指出:生活质量是指“人的生活舒适、便利的程度,精神上所得的享受和乐趣。”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六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另一个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在其名著《经济学》中也强调“生活的质量”,提出要“像关注数量问题那样关注质量问题”(注:《经济学》(第12版上册),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译本,第5页。)。至于马克思、恩格斯更是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马克思说:“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何等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2、123、122页。)人的需要,主要是消费需要。人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正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体现“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恩格斯说:“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版,第322页。)提高消费质量,正体现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小康水平的主要特点,就是人们的消费,由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主,由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主转变为以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为主。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了,人们的享受和发展需要更好地得到满足了,才谈得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高消费质量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直接体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不仅讲到提高生活水平,而且强调提高生活质量。消费领域扩大了,消费结构优化了,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正体现消费质量的提高,正是实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正体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第二,它有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有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强调防止人的“异化”,实现人的“复归”,强调“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2、123、122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指出:“……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费质量提高了,消费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提高了,才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消费力和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这里所说的消费力,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消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能力。本人一直认为,消费力不止于亚当·斯密所说的“个人购买力”,而应该包括马克思所说的“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30年版,第225页。)。消费质量提高了,消费中高层次的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比重提高了,就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消费力和生产力。这样,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增长。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增长,反转来又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消费质量的提高。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过程,生产力与消费力相互促进的过程,正是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需要以提高消费质量为契机,实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消费力与生产力的相互促进。
第四,它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文化教育发展了,消费力提高了,消费质量提高了,消费中的文化含量提高了,就能优化社会机体,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利于实现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就有利于“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 我国当前消费质量的情况和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消费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现在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在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仍然偏高。2002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3%(注:《中国统计摘要》(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102、107页。),比之一些发达国家,还是偏高。如早在1996年,一些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美国10.6,加拿大14.4,荷兰14.1,日本16.3,法国17.6,英国19.9。(注:《国际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572页。)这些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均比我们低得多。
二是很多人的消费结构中,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比重还不高。特别在农村,更是如此。以文化教育、娱乐、保健等消费而言,2002年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还只占14.2%,医疗保健服务还只占7.1%。2001年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还只占7.1%,医疗保健还不到3.5%。(注: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2)第93页及第98页有关数字计算而得。)不仅比之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比之新兴国家,差距也很大。如娱乐文化教育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新加坡早在1993年为15.29%,韩国1997年为16.62%。近年来,有些国家仅休闲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就达20%以上。我国消费结构中,这些方面的比重还很低,反映出消费质量还不高。
三是我们的消费环境还欠佳。消费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影响消费质量的重要因素。从生态环境来说,在工业社会,环境污染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也不例外。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很多,大大影响人们的消费质量。以社会环境(包括市场环境)而言,我们现在问题也不少。例如,假冒伪劣商品和服务充斥市场,吃、穿、用、住、行以及服务领域,都存在不少问题,人们不敢放心消费,怎么谈得上提高消费质量?还有价格欺诈、行业垄断、强制交易等等,都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影响人们的消费生活。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今年的主题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非常及时的。这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消费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四是还有不少人存在一些不文明不合理的消费。有的人单纯追求感官快乐,忽视精神文化消费;有的人挥霍浪费,吃喝第一;有的人求神问卦,看相算命,热衷于封建迷信;有的人沉溺于“黄色消费”、“黑色消费”不能自拔;有的人甚至腐化堕落,走向邪路。这些情况,虽不普遍,但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清除这些不良现象,怎么谈得上提高消费质量?怎么谈得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我们今后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 如何提高消费质量
首先,必须用先进文化来引导人们的消费活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发挥“人的本质力量”,反对形形色色的物欲,反对那些打着“文化”的招牌,进行无文化、甚至反文化的低级庸俗的消费行为。这就要从根本上解决价值导向的问题,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人生的目的何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享受?要划清科学消费和不科学消费甚至反科学消费的界限,划清文明消费和不文明消费甚至反文明消费的界限。要真正作到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的扬弃”,“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向我们放射出崇高的精神之光”(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9、140页。),开拓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提高消费质量的关键。
其次,要提高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费质量的基础。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提高较快。但从总体上说还是偏低,比之发达国家,相形见绌,甚至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我国居民收入偏低,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最终消费率(总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偏低,从而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偏低。去年我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一些统计数字,感到多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之低,是世界上少有的。如1999年最终消费率(%)全世界平均为75.3,而我国仅为60.3;居民消费率之低,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多年以来都在49%以下,2001年还只达47.0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十多个百分点(注:拙作:提高消费率,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0期。)。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偏低,必然影响居民收入的提高,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影响消费质量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提出:“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就极其明确地指出要逐步提高最终消费率,提高居民收入。前几年,我在一些文章中提出:我国最近几年,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每年至少应该提高一个百分点。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2010年以前,应该争取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争取居民收入每年至少提高1000亿元。这就要继续提高工资,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关键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这就要加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搞农产品加工增值。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最大的问题是农产品没有进行深加工、精加工,资源优势没有变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甚至浪费了大量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小城镇建设,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和中小城市,以提高农民收入,加速农民奔小康的进程。
第三,要提高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并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就要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闲暇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保健产业,等等。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这就说明,文化有一部分是“事业”,强调“公益”性质,由“国家支持和保障”;另一部分投入市场作为“产业”来经营。我认为,教育也应该如此。义务教育由政府投资,完全是“公益”性质,属于“事业”;义务教育以外的各级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主要是“产业”,投入市场作为产业来经营,以激励它的发展。但是,文化教育即令大部分是产业,搞产业化,也决不能商品化,不能作为牟利的工具,要强调它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决不能高收费、乱收费,歪曲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还要发展高层次的闲暇产业,以利于提高闲暇消费质量。闲暇消费是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有些学者早就提出:闲暇是“生活的艺术”,是“人的尊严所在”;有人提出21世纪是闲暇消费的世纪。发展闲暇消费,必须大力发展闲暇产业,特别是具有文化内涵的闲暇产业。近年来,有些发达国家,闲暇产业发展很快,如英国闲暇产业的产值已达1300多亿英镑,超过食品工业和汽车工业;日本每年闲暇产业的营业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我国旅游业作为重要的闲暇产业,近年来也发展很快,成为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还需要发展那些具有文化内涵、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闲暇产业。如何加速发展?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发展这些产业的资源优势?如何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丰富闲暇消费内容?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四,要改善、优化消费环境。
从生态环境来说,不仅要治理环境污染,而且要培育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真正作到马克思所说的“……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2、123、122页。),真正实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说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要大搞植树造林,绿化大地,美化环境,包括城市绿化,就要发展绿色消费,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和营销体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消费质量。
从社会环境来说,要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净化消费市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这就要求严厉打击伪劣假冒,端掉窝子,挖掉根子。近年来,制假售假还很猖狂,手段越来越“高明”,有的甚至由单个侵权活动发展到有组织、有后台的制假售假活动,很多消费者深受其害。前不久,零点调查公司一项调查显示:有80%的人上当受骗,我们过去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打得不狠,惩罚不严,加之有地方保护主义作怪,使一些丧心病狂的制假、售假者,有恃无恐。必须加大打假的力度,严打重惩。还要打击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要罢官,甚至判刑。在精神文化领域,要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也要严打重惩。要进一步整治网络消费,扫除“电子海洛因”,把以德治网与依法治网结合起来,净化精神文化市场。用高文化引导高科技,强调“科技伦理”,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还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等价交换的经济,不能搞垄断,不能搞地区封锁,限制消费,侵犯消费者权益,违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这也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消费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生产经营者来说,要强调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强调商业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生产经营者诚实守信,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提高自己的声誉,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也是自己求发展、创品牌,使生产经营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生产经营者对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消费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文明生产、文明经商、文明消费,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是提高消费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四 从消费质量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志和指标
前面已经说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消费领域来说,从提高消费质量来衡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可用具体的指标来反映:
(1)国内生产总值。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如果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可以说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总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也就是89403.6亿元要翻两番,要达到将近36万亿元,超过4万亿美元。可以预计,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讲国内生产总值,必须具体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番,由2000年的7081元达到28324元,达到3000美元左右(排除人口的变化),应该是可能的。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是衡量消费水平、消费质量最重要的指标。预计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将翻两番。
(4)农村人均纯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关键在提高农民收入。我国农民收入一直偏低,近几年增长也较为缓慢。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还只2253.42元,今后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20年翻两番,也只达到9012元,也只1000美元多一点,还是偏低。至少翻三番,才能达到2000美元,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
(5)恩格尔系数。这也是衡量消费水平、消费质量的重要指标。前面已经说过,2002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7%,农村居民为46.3%。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还是偏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将大大降低。我们预计,到2020年,降低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即30%左右,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6)人均高档耐用消费品。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等,很多城市现已基本普及,农村不要到2020年,也会普及。问题是计算机的普及率如何?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计算机(台)为9.7%,农村还很少,全国为4.2%。有人预计:2020年全国将达20%左右,我们认为,我国2020年达到1998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即30%左右,应该是可能的。
(7)文化教育水平。近几年内,消灭文盲,近10年内,基本普及义务教育,这些都应该没有问题的。从更高要求来说,如大学入学率:我国2000年为11%,2020年达到30%以上,应该说是可能的。随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文化消费水平将大大提高,文化消费指标的实现,是不言而喻的。
(8)生态环境状况。除了关于衡量生态环境的一般指标外,还可强调绿化问题,采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这个指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一般要10~15平方米左右。我国现在很多大城市,还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可以预计,我国2020年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左右,建设大量的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的优美的城市环境,应该是完全可能的。
除了以上一些主要指标外,还有人均居住面积与质量以及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指标,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它们均影响消费质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好好解决的。上面这些指标逐步实现了,也就基本体现了居民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就大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今后极其重要的光荣使命。
标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文化消费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消费社会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消费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