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静1 赵紫晓2
(1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检验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2河北大学医学部;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30例,按糖尿病病史及HbAlc水平将患者均分为A、B、C三组各10例,对比冠脉介入治疗预后及相关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三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与B、C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现明显差异(P<0.05),其余则无明显差异,且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发生率未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效果不良均与HbAlc水平具重要相关性。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之一,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心肌缺血、缺氧致使心脏病产生,具较高病发率及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故,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3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30例为研究对象,按糖尿病病史及HbAlc水平将患者均分为A、B、C三组各10例,A组伴糖尿病HbAlc≤6.5%,男4例,女6例,年龄46-77岁,均龄(61.3±1.7)岁,;B组伴糖尿病HbAlc≥6.5%,男5例,女5例,年龄48-80岁,均龄(63.1±2.0)岁;C组无糖尿病HbAlc<6.5%,男6例,女4例,年龄51-82岁,均龄(64.1±2.2)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30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结果确定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若主支血管狭窄>70%则立即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患者于术前可口服氯呲格雷及肠溶阿司匹林各300m,术后则可继续于每日分别给予75mg及100mg维持,术后低分子肝素连续应用约4d。常规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治疗。
术后随访24个月持续跟踪随访,若期间患者现死亡、支架血栓、急性心肌梗死等停止随访。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果
2.1 三组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对比
表1 三组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对比[n(%)]
注:A组与B、C组对比P<0.05
3 讨论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心肌缺血、缺氧致使心脏病产生,疾病进程较为缓慢,具较高病发率及死亡率,据统计研究表明,每年因冠心病死亡人数居全球各类死因首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1]。目前,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增长,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也逐渐得到迅速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IC)是冠心病治疗最有效方法,指采用经心导管技术对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予以疏通,从而有效和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2],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该方法于操作期可不需行开胸及全麻操作,具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较快等特征,现已于临床实现广泛应用。
根据研究表明[3],冠心病患者于治疗预后期可受多因素影响导致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增长,而糖尿病作为高病发疾病在冠心病预后影响因素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可明显提升冠心病患者病发率及死亡率,提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病理学研究表明,机体持续性高血糖可导致机体内部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4],破坏蛋白质及脂质分子结构,改变酶活性并对其功能造成相应破坏;同时高血糖还可使机体细胞氧自由基增加,导致蛋白结合物自我氧化,破坏抗氧化屏障,增加活性氧,最终导致东海买粥样斑块形成。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及葡萄糖发生缓慢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复合物,反应具不可逆性,根据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其与血糖浓度具正相关且不随血糖浓度改变而产生变化,但其可在红细胞凋亡基础上实现降解,半衰期较长,可达60天,故控制血糖需长期对糖化血红蛋白予以监测。高血糖是糖尿病疾病各类并发症产生的主因之一,据研究所示[5],糖化血红蛋白<6.4%强化血糖控制组于3.5年随访时间内其平均每年每1000例患者比治疗组多现3起死亡事件,因此可知,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量控制不利于疾病预后质量提升[6]。
本次研究中,将冠心病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血糖控制情况作为分组标准将30例患者均分为A、B、C三组,分别对三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随访6月及24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治疗6个月后三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4个月后,A组与B、C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现明显差异(P<0.05),其余则无明显差异,因此可知,冠心病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后若合并糖尿病则其预后质量明显下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长,而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发生率未增加。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效果不良均与HbAlc水平具重要相关性,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实现合理有效控制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效果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雅, 林洁, 杨惠聪.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5):561-562.
[2]黄锡通, 徐耕, 边昶. 血液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1):11-12.
[3]侯东哲, 李毅, 杨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2):2339-2340.
[4]石小燕. 单纯性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J]. 中外医疗, 2010, 29(18):37-37.
[5]刘媛媛, 高群, 卫国,等. 老年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16):2261-2262.
[6]邢大伟. 入院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近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8):998-999.
论文作者:常静1,,赵紫晓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冠心病论文; 患者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发生率论文; 相关性论文; 水平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