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办期刊——出版社两个效益的新增长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点论文,效益论文,期刊论文,出版社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出版社办期刊不是新生事物,其历史源远流长。出版社办期刊是出版社拓展出版领域,充分利用出版资源优势,提高效益,壮大自身实力的有力举措。书刊并举,书刊相长,应是出版社的经营战略。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社办期刊的发展,出版社的期刊产值与图书产值相比大约是6∶4或7∶3,期刊利润高于图书利润,充分显示了经济发达国家社办期刊在出版社的重要地位。中外出版社成功经营期刊的先例不胜枚举,如日本著名出版社“讲谈社”的年利润中,期刊利润占70%。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出版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社办期刊有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60多家出版社,有2/3的出版社办了期刊, 不少出版社主办的期刊获得了成功。如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读者》,全社360多人,《读者》只有30余人, 而它的年利润却占出版社总利润的90%。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办有《散文》、《小说月报》等4种期刊,利润占全社的82.6%。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办有《百花洲》、《中外故事传奇》、《微型小说选刊》、《足球俱乐部》4种期刊, 利润占全社的80.88%。再如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新华文摘》、《人物》, 三联书店主办的《读书》,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青年文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儿童文学》,北京出版社主办的《十月》、《父母必读》,上海译文出版社主办的《世界时装之苑》,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的《世界博览》、《英语沙龙》,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故事大王》、《少年科学》等期刊都办成了名刊,给出版社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全国的情况看,社办期刊的办刊人员占出版社总人数比例很小,但经营成功的期刊利润却占了出版社利润的半壁江山,不少期刊已成为出版社生存发展的经济支柱。
由于出版社有着高素质的出版专业人才,便利的出版、印刷、发行条件等出版资源优势,出版社主办的期刊群以较高的文化品位、独特的市场定位和新颖别致的面貌在全国8135种期刊中独树一帜,成为期刊队伍中的“劲旅”。在很多省市,社办期刊占有主导地位。 如上海市500多种正式期刊中,出版社主办的期刊占1/10,且发展态势良好。 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故事会》坚持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风格,期发量曾高达760多万册,“双效益”十分突出, 成为社办期刊的一个范例。
在一般图书定价提高,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出现疲软的情况下,出版社必须全面认识自己的优势,在资源的重新配置中不断培植新的效益生长点,而以低价位、连续出版为特色的社办期刊无疑会成为以较少投入获取较大效益的一种选择途径。社办期刊办得好,还会使出刊成为出书的延伸或补充,使出版社能有更多途径,在更宽阔的范围内优化图书选题,提高图书质量和效益。
二
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在1997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国家必须通过自己主导的出版力量来形成舆论导向和市场导向,那么什么是党和国家主导的出版力量呢?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办的机关报、机关刊以及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主办的出版单位就是这样的主导力量。”“只有当国家主导的出版力量真正强大到能够主导并引导市场的时候,才能有效地抑制黄色的、擦边的、低俗的出版物,才能实现‘要帮忙,不添乱’”。在党和国家主导的出版力量中,社办期刊是很重要的一支力量,是党和国家主导出版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我国社办期刊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新闻出版署在我国期刊出版业发展繁荣的基本思路中提出了“百刊工程”、“社刊工程”、“署刊工程”等“三刊工程”建设。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简称“百刊工程”)已于1998年2月评出,“社刊工程”和“署刊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进行“三刊工程”建设,从而建立起我国期刊业的主体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国期刊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社刊工程”就是指出版社所办期刊的建设工程。
中央提出的加强对新闻出版业的宏观调控,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目前总量过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忽视质量等散滥问题,努力实现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具体落实到期刊出版业散滥治理上,其实质就是调整优化期刊结构。重点是转化内部期刊,压缩行业期刊。对期刊散滥治理有量化指标,其中社科正式期刊压缩指标为10%,科技正式期刊压缩指标为3%。取消内部期刊管理系列,40 %的内部期刊停办,60%的内部期刊转化为内部资料。按照期刊出版业发展繁荣的基本思路,社办期刊作为党和国家主导出版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大力扶持发展的,国家新闻出版署对此已有举措。因此,就此而言,社办期刊是期刊结构调整的受益者,这一点,要引起我们出版社的充分重视。出版社要有效运用出版政策,给期刊在出版社中以应有的位置,把期刊数量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作为出版社“两个效益”增长的新生长点,使之成为壮大出版社的实力,提高出版社声誉的新的举措。社办期刊的主办单位出版社不仅有较强的编辑力量和丰富的出版资源优势,也便于党和政府对期刊的领导和管理。社办期刊发展起来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出版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利于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效益明显、富有活力的期刊发展格局;还有利于出版社联系作者、扩大读者,促进期刊出版业和整个新闻出版业的进一步繁荣健康发展。因此,新闻出版署要求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给出版社办期刊创造条件,给予优先申办的倾斜政策。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在进行社办期刊的调查研究,准备出台有利于发展社办期刊的政策。
三
出版社办期刊,主要有以下优势:1.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好。出版社经济是由多种成份构成的,其经济支柱一般来说是在图书上,在期刊创办初期,不管是在品种上,还是在发行册数、销售码详和利润上,期刊在出版社只占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期刊不管是赚钱或是赔钱,一般不会影响出版社经济大局。有出书利润作依靠可以为社办期刊带来诸多好处:(1)是有利于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而不必为吃饭问题发愁;(2)是有资金投入来搞宣传、开展活动,而不必四处募捐;(3)是出版社有力量投入大量资金创办新刊物。另外在办公用房、职工宿舍、交通工具等基础设施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2.节省行政人员,提高效益。出版社有一整套行政、编务、财会、印制、物资供应等机构,有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创办期刊节省了行政人员,编务、发行、广告等业务轻车熟路,节省了人力。3.有较为成熟的出版管理机制。出版社一般在编、印、发、供等方面,都有一套管理制度和条例,并且有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这些规范化的制度,对于调动编辑积极性,保证期刊正常出版、保证期刊质量是十分必要的。4.有出版社牌子作无形资产。有相当多的出版社在社会上、在读者心目中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和感召力。出版社这块招牌实际上成了社办期刊的无形资产,以此来赢得读者的信赖和认可。5.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和校对队伍。一般出版社都选派那些经验丰富、策划能力强、文字功夫扎实的编辑人员去主办期刊,有利于保证期刊质量,有利于把期刊办出特色。这一条,是其它系统期刊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最重要的。
当然,社办期刊和其它系统期刊比起来,也有劣势,主要是:1、缺乏行政保护。出版社不像财政、税务部门有行政手段、行业垄断和下属机构,面对的是社会办刊,发行社会化,没有摊派发行等行政保护。2、缺少自主权,灵活性差,机制不活,影响发展。3、容易被图书业务所淹没,“排不上号”。不利的外部环境条件造成社办期刊在不公平的竞争中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社内的劣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是会逐步得到改善的。充分发挥出版社办期刊的优势,尽量减轻劣势,借鉴其它系统办刊的好经验、好办法,对于从整体上提高社办期刊的质量和效益,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出版社主办期刊,既有国家新闻出版的政策支持,又有出版社生存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是大力发展具体落实的良好时期。由于全国社办期刊发展不平衡,有的省市社办期刊不多,质量参差不齐,发行量不大,在出版社的位置不突出,“两个效益”不显著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出版社领导观念只停留在经营图书上,没有将期刊作为整个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去刻意经营。在这一方面,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读者》给社办期刊作出了榜样。《读者》从创刊伊始,就被主办单位视为“养命的儿子”而倍加呵护和重视,在诸如期刊的市场定位和总体风格策划等重大策略上把握得十分准确和严格,各层领导不断修订和完善着一套井然有序的管理方式,形成了刊物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如何发展社办期刊、大力提高社办期刊的质量,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出版社领导转变观念,从思想到行动上把期刊当作出版社的窗口,当作经济增长点来抓。主要领导一手抓图书,一手抓期刊,要抓住社办期刊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向国家和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申请创办新刊。在创办新刊时,领导要得力,管理要有方,要把期刊真正办成出版社“两个效益”的新的生长点,而不能成为出版社的累赘。
(二)要把握好期刊定位和总体风格的策划等重大策略问题。对期刊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期刊出版实践中。
(三)制定和逐步完善适宜期刊发展的一套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期刊编辑出版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社办期刊要走向社会,社会办刊,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把刊物办活,不断开拓市场,扩大发行量,实现双效益。
(五)争取优惠的期刊出版政策,争取上级管理部门为社办期刊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办刊环境。可设立“国家期刊奖”、“五个一工程——一本好期刊奖”等措施,促进社办期刊质量和效益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