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与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7.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有关。本节课与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关。
这项内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理解,学习水平为理解。学习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前提条件是结合具体情境。
教材分析: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分数的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这部分知识,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优势: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必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形象的语言。
劣势: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分析中指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课单位“1”的组成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操作、体验,加深对单位“1”的组成的理解。”根据课标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认识单位“1”。
学习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能通过自己的操作创造分数。
2、学生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解释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
3、学生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获得与同伴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的体验。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以旧引新(预设时间5分钟)
1、介绍分数的产生: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查阅资料,谁能结合你的资料和书本的主题图来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事?
【点评:为了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初步了解分数产生的条件、背景和发展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情境演绎:①指定两名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学生观察,得不到整数的结果;②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苹果的个数也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小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要用分数来表示。
【点评:在测量或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有了分数,就能准确地表示出来。这样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促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提问:
(1)你们认识它吗?(齐读)(2)关于它,你们学了哪些知识?(3)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
你们对分数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点评:以旧引新,鼓励学生,提高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预设时间18分钟)
1、自学课本:
师:同学们,请你们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本45、46页的内容。看一看,你能获得哪些知识?(学生轻声阅读)
【点评:在讲授新知之前让学生自己去自学课本,留给学生独立看书和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全班交流:你能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
①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就是14 。
②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就是14 。
③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就是 14 。
④一把香蕉有4根,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根是这把香蕉的 14 。
⑤一盘面包有8个,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14 。
【点评:学生结合书本的插图说明的含义,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分数作铺垫。】
3、动手操作,创造若干个分数。
(1)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学具,玩弄学具,动手操作,创造分数。(教师参与活动,与学生共同创造分数,同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活动要求:
分一分:选择材料创造分数;画一画:涂上阴影创造分数;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你创造的分数。
(2)交流所创造的分数。(具体说说把什么平均分)
【点评: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4、根据平均分的对象不同,引导理解单位“1”、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
(1)我们创造的分数,所分的对象不同,有的分图形、有的分绳子、有的分一堆糖果等,你们创造的分数是把什么看作整体的?(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点评:学生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完成第46页做一做和课本47页第1、2题:
【点评:这些填空练习,既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又能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
(4)认识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①以346为例,让学生说说整数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然后指出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它叫分数单位。请学生阅读分数单位的意义。
②能说出“做一做”的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③完成课本47页第7题。
三、巩固练习:(预设时间14分钟)
1、用分数表示下列阴影部分: 数学书47页练习十一(3、5题)
2、按要求涂色:数学书47页第4题, 48页第6、8题
3、和同学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
【点评:和同学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这样凸显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并延伸了分数的意义。】
四、小结全课:(预设时间3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总体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表现为:理念新、设计巧、做中学、练习精。
理念新。教者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设计巧。本节课以“分数做客”的童话贯穿整节课的始终,突破了以往数学课上复习与总结的旧模式,使得课的结构浑然一体。分数意义的归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领学生体验了分数意义的再创造过程。
做中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本节课通过学生独立“做分数”,让学生积累必备的直观经验,为比较分数间的异同,归纳分数的意义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这节课从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出发,整体落实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与学的策略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让他们在过程中体验,在经历中建构。
论文作者:李明伟 谷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分数论文; 学生论文; 意义论文; 单位论文; 平均论文; 点评论文; 情境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