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拒绝孩子的索买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决无指责别人孩子的意思,但前不久在一家鞋店遇到的一件事却让我耿耿于怀。当时一位母亲正带着两个孩子在逛这家鞋店,她的女儿看上了一双精美别致的童鞋,于是就向母亲提出了索买要求,她先是哀求,随即是哄骗,接着又是威胁,最后便开始大吵大闹,嘴里却一直不停地喊:“妈妈,我就是要那双鞋,给我买嘛。”
刚给小弟弟买过东西的母亲一边拉着小女孩的手,一边轻轻地说:“不行。”就这样母女俩大约僵持了10分钟,最后,那位母亲让步了,她转身对售货员说:“买一双那种漆皮童鞋,其它东西不要了。”
对孩子的索买要求让步绝对是下策。经常让步就会让孩子养成一种“索要东西”的不良行为——其特征就是不断地向家长提出索买要求,以至贪得无厌。《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一书的作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育学教授托马斯·里可纳说:“电视和广告在不断地激起孩子们的购买欲。他们不断地向人们贩卖着一种理论,即花钱就能买到孩子们的快乐。”
如何防止孩子养成“索要东西”的不良习惯,如何矫正他们业已形成的这种不良行为呢?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忠告:
不要让孩子成为电视、电脑和电子宠物的奴隶。同大多数作父母的一样,也许这种想法会让你惴惴不安。你想,孩子们若离开了玩具、卡通、电视录像和游戏机,那他们不就把作父母的成天纠缠上了吗?
然而,里可纳教授认为,如果父母能让孩子参加诸如家务劳动这类有益的活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说,过去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帮家里捡鸡蛋以及参加其它一些劳动。而今天我们却很少让孩子们做家务活。
里可纳认为,适当地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就能避免孩子养成“索买东西”的不良习惯。即便是4岁大的孩子也可以帮助父母擦桌子、喂猫、浇花等简单的家务活。再大一点的孩子就能帮助父母做收拾床铺、修剪花草以及清理洗衣店已洗好的东西等事情。
不要因为让孩子们忙个不停而感到内疚。离开高档玩具和成年人的帮助,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能够自娱自乐。若你限制了他们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他们自然会发现一些不需要添购更多玩具的活动或游戏来玩。
不要一上街就给孩子买东西。这一点往往会让做父母的感到于心不忍。一位心理学家说:“做父母的因平时忙于工作,很少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为此他们总觉得该给孩子买点东西来做一些补偿。”
一上街就给孩子买东西,这也许会让孩子认为你慷慨大方,然而,这样做孩子们就会慢慢地觉得自己应该享受这样优待,一但这种优待没有兑现,他们就会提出索买要求。
要向孩子说明花钱是一件需要三思而行的事情。一开始就应向孩子讲清楚你为他买的每件东西都是经过三思而行的。如在决定是否给他买一辆自行车时不妨帮他算一笔经济帐。
如果你买得起那样东西,就不要用“我们太穷”这样的借口来搪塞孩子。一旦他们发现某日你花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们便会扭住你不放。要让孩子明白东西多不一定是好事。要告诉他们有些东西对他们并不适用,不值得购买。提醒孩子购物要分轻重缓急,要三思而后行。这些都有益于孩子日后成为精明的消费者和节俭的公民。
如果你认为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就给他提供一个自己挣钱来买这件东西的机会。你就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今天不能给你买这套工装服。但你这个月如果每晚都帮我做些家务活的话,我就会给你买。”这样做就调动了孩子们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拒绝孩子的索买要求时,不要做过的解释。一天我在逛超市时,一位年仅4岁的小男孩闹着要买一袋土豆片,我听他父亲是这样给他解释的:“这种土豆不好吃,又腻又咸又没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害。”在另一家商店,一位母亲是这样劝说她女儿不要买一盒发夹的:“买这么多发夹是一种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些解释成年人听起来似乎很文雅,但孩子们听起来就会觉得不知所云。最好是直接了当地说:“不”,然后像下面这样简单地解释一下:“这些东西对你没好处。”像这类回答就不至于给孩子留下任何想通过大哭大闹一场来达到目的的借口。
一旦说了“不”字,就要坚持到底。家长对孩子索买要求反映出的一举一动都让孩子们铭记在心,即“怎样做才能达到目的,怎样做却不能达到目的。”如果孩子又哭又闹、又滚又跳就满足其索买要求的话,这无疑就等于告诉了他们“爱哭的孩子有奶吃。”
如果你对孩子的要求经常让步,不妨检查一下你让步的动机。舒尔曼认为:“通常让步的初衷是想避免发生难堪。”但是,花钱买平安未免代价太高——其结果就会让孩子误认为真的是“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舒尔曼建议,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让孩子去吵去闹。即使他哭得可怜兮兮,即便旁人觉得太狠心,你绝不能动摇。”
美国的家庭问题专家米切尔·温勒·戴维斯则建议,“如果必要,你最好离开那个商店。为了表明你立场坚持性,有时你不得不狠下心来,委屈一下自己。”对做父母的来说,其职责就是帮助孩子决定哪些东西值得购买,以及如何引导他们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购买。对孩子们来说,需要学会的最重要一条就是:要想有所得,必须先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