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状况及干预论文_王薇

王 薇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

【摘 要】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探究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 1 月—2015 年 7 月收治的 55 例 NICU 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该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7.9%;其中早产儿50例(90.9%),足月儿 5 例(9.1%);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 例为革兰阴性杆菌(78.2%),12 例为革兰阳性球菌(21.8%)。住院时间4日以内的患儿16例,发生率为29.1%,住院时间4日以上者 39 例,发生率为 70.9%,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产儿的 NICU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因此严格消毒技术及无菌操作,控制广谱抗生菌药物的使用是预防 NICU 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XXX【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002-0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发展,新生儿死亡率不断降低[1]。但因为 NICU 收治的新生儿多为早产、病情危重等异常儿,其免疫力差,容易出现院内感染,所以 NICU 称为院内感染的重点监测科室[2]。为了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笔者对我院自2012年 1 月—2015 年 7 月收治的 55 例 NICU 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5 年7月共收治 700 例新生儿,出现感染患儿 55 例,所有患儿均符合院内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3],其中男32例,女23例;日龄 3~22日,平均日龄为(16.8±1.2)日;平均体重为(2.3±0.6)kg,其中1.4 kg以下者24例;行机械通气42例,肠外营养13例。

1.2 方法

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做好登记,参阅病例资料,认真填写登记表。总结分析患儿的院内感染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1.3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 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 )的形式表示,以 P=0.05 作为检验基准,当 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资料

本研究700例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55例,该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7.9%。

2.2 早产儿和足月儿院感发生情况的比较

早产儿院感发生50例,占据绝大多数(90.9%),足月儿 5 例(9.1%);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早产儿和足月儿院感发生情况的比较

注:*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早产儿和足月儿院感发生情况的比较

55例患儿病原菌培养呈阳性,其中 43 例为革兰阴性杆菌(78.2%),12 例为革兰阳性球菌(21.8%)。两者之间差异显著(X2=4.59,P=0.00)。见表2。

表2 早产儿和足月儿院感发生情况的比较

注:*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 论

3.1 感染因素分析

在新生儿入院 48 h 内出现的感染大多为院内感染。存在明 确潜伏期疾病,从入院的第 1 天起,超出平均潜伏期发生的感 染为院内感染[4]。研究指出[5],NICU 内出现院内感染的危险因 素主要有长时间住院、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长、侵入性操作、经验性多联抗菌药物应用等。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 NICU 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出生体重、胎龄,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相关文献报道。NICU 中很多新生儿是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新生儿的体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成熟度,体重低则各系统的发育不 成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较差,免疫力相对较差,容易发生感染。所以,早产儿的体重更低,院内感染率也更高[6]。抗菌药物滥用提高了细菌的耐药性,也提高了患儿感染的发生率。 NICU 新生儿多是高危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普遍,容易 导致正常菌群紊乱,引发感染类疾病。因此,在患儿入院后 应根据患儿的临床指征进行相应检查之后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3.2 护理及干预

主要包括如下5项措施:①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对 NICU 工作人员应 集中开展院内感染的培训,提高院内感染的预防意识,并定期对感染进行监测,注重预防的作。②加强环境控制:注意保持 NICU 环境安静、阳光充足,在病床之间以屏障隔开,降低污染的发生率。并对医院器械及设备定期以消毒液擦拭消毒。③严格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细菌因耐受肥皂在医护人员手上定植也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可通过配备手消毒剂、更新洗手设备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④严格无菌操作护理:对治疗器械以环氧乙烷消毒,定期进行细菌检测。严格管道护理,在开始侵入性操作之前、更换敷料之后要认真洗手,从而降低感染 的发生率。⑤生活基础护理:定时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清洁,在 洗澡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耳后、腋下、颈部、腹股沟等部 位是否有皮疹或者破损,并注意定时更换尿布,以免出现尿布皮炎等。

参考文献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21(22):102-104.

[2] 陈敏香 . 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的预防及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22):136-138.

[3] 陈燕梅 . 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9:36-40.

[4] 何军,王英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14(12):100-103.

[5] 曾桂炎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23(5):87-91.

[6] 阳晓玲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预防与护理管理方式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7:20-22.

论文作者:王薇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长沙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状况及干预论文_王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