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宏观 调整结构 广开渠道 欧盟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千方百计论文,欧盟论文,岗位论文,渠道论文,广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失业率居高不下是近年来欧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1994年底欧盟埃森首脑会议重申,减少失业、促进就业机会为欧盟经济发展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化解结构性失业的行业。1995年6 月的欧盟加纳首脑会议再次敦促成员国根据埃森首脑会议的精神加快劳动力市场结构改革的步伐,以促进就业的增加。欧盟的失业率之所以居高不下,除近年来经济增长滞缓、各成员国忙于紧缩公共开支为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做准备外,就业制度僵化、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变化等结构性因素也是导致失业增加的重要原因。此外,以高福利为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过高的失业救济金和宽松的发放条件,也是造成失业者再就业动力不足、长期失业者人数增加的一个原因。因此,欧盟减少失业、增加就业的基本策略是宏观经济政策与结构性政策同时并举,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通过消除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障碍来减少失业。
变增长为持续的就业创造过程
经济增长滞缓是近年来欧盟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据欧盟最近发表的1997年春季经济预测报告,1990—1995年欧盟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5%,而同期年均失业率却高达10.1%。在1996年, 欧盟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6%,明显低于1995年的2.4%;就业量没有任何增加,失业率仍高达11%,与1995年持平。今后两年欧盟的经济增长将有所加快,预计1997年和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4%和2.8%。随之就业量也将有所增加,预计分别增长0.5%和1%,相当于新创造200 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将分别降至10.6%和10.3%。
为了使经济增长成为持续的就业创造过程。欧盟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实行以稳定为导向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稳定,使目前欧盟的低通胀趋势得以继续保持,为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其次,名义工资增长要与低通胀的环境相适应,实际工资增长则要适当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是进一步提高投资盈利率的前提条件。而投资盈利性的改善又有助于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和投资的进一步增加,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后,按照“马约”规定的经济趋同标准继续削减财政赤字和降低公共债务,逐步建立以预算平衡为基础的健康财政,从而增强公众和市场的信心,引导长期利率下降和减少外汇市场的波动风险,这样长期利率的下降有利于企业增加设备投资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根据欧盟的一项中期经济预测,如果能实施上述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趋同计划,1995—2000年欧盟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6%—7%,投资率到2000年将达到23%,而欧盟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将由目前的不足2.5%的水平逐步提高到3.5%。这种以投资带动增长的过程在1995—2000年间将创造1100多万新的工作岗位,使失业率到本世纪末降至7.5%。
采取主动措施挖掘就业潜力
欧盟的高失业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宏观经济政策虽然能促进增长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减少周期性失业,但是却不能消除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结构性失业。因此,要求目前欧盟的高失业率降到可接受的水平,除实施促进增长和创造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外,还必须有相应的结构调整措施相配合。结构性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并通过相对价格机制和部门结构变化使创新活动转变成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实施更加主动的劳动力市场政策,通过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和再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和适应性,以及改善就业服务和实行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来增加就业。
通过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强欧盟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只要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的部门创造的财富能够在经济中得到合理的再分配,从而为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的部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净就业创造之间就不会发生矛盾。其中一个重要的再分配渠道是,在没有人为障碍的情况下使部门间的相对产品价格向正确的方向改变,降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部门间的相对产品价格向正确的方向改变,降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提高全体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增加对一般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使后者的相对价格水平提高。此外,引导相对要素价格水平的变化,特别是通过减少非工资劳动成本使劳动成本比资本成本有所下降,也有利于增加就业。最后,改善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的效率、消除技术进步及其推广的障碍、充分挖掘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潜力,以及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体系参与国际竞争等,都有助于欧盟经济转向高就业轨道。
劳动力市场政策本身虽然不能创造就业,但却能纠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使更多的失业者重新就业。欧盟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主要结构性问题是,一方面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新兴产业部门对受过较高水平教育和良好技术培训的高层次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过去长期实行以失业救济为主的被动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现有劳动力特别是长期失业者因缺乏职业再培训,而导致工作技能水平下降甚至过时,从而对雇主失去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新工作岗位主要提供给了那些受过现代教育和最新职业培训的劳动力市场的新进入者。欧盟平均每年有10%的原有工作岗位消失,同时也有10%的新的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但是,新创造的工作岗位中有90%需要由有经验和受过新的技术培训的劳动者来填补。欧盟的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大大低于美国,失业者再就业的可能性较低,从而导致长期失业者占全部失业者的比重在多数成员国高达30%—60%,远远高于美国和加拿大的10%。此外,由于欧盟具有实行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政策的传统,也使得低技能的劳动者就业能力下降,一旦失业就很难重新就业。因此,实施更加有效、更加主动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成为欧盟消除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防止和减少长期失业、提高总体就业水平的重要一环。
更加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就业创造过程产生作用。首先,改进就业服务质量,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及时向求职者提供职位空缺信息和向用人企业推荐合适的人选,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转效率。同时,改革与就业相关的税收和失业救济制度,增强失业者积极寻找工作的动力。其次,增加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资,扩大职业培训范围,从劳动的供给方面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质量和就业能力。对在职职工的培训和再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起到预防失业的作用。但是,职业培训要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一致,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劳动力。最后,从需求方面增强雇主创造就业岗位的动力,鼓励并协助企业及时雇佣劳动力市场可提供的合格劳动者,提高增长的就业内涵。当然,提高增长的就业内涵不能以降低企业或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为代价。可以通过相对要素价格水平的变化、灵活的用工方式、缩短工时、采用轮班制,以及实行自愿部分时间工作制等措施,在不增加总生产成本和不降低生产率的条件下增加劳动力的使用。此外,就业政策的结构性目标还应特别关注劳动力市场上受失业冲击最大的年轻失业者、长期失业者和妇女失业者。
广开就业渠道
除了上述政策措施以外,欧盟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广开就业渠道,促进就业的增加。这些措施主要有:
第一,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创造就业功能。中小企业是欧盟私营部门的主要就业来源,并且在创造新的就业方面更具活力,因为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具灵活性,更容易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增加欧盟的就业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方面也面临着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特别是欧盟许多成员国现行复杂的法律和行政程序以及有关的财政负担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增加了企业成本,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就业的能力。为此,欧盟提出从简化法律和行政程序、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增加对劳动者职业培训投资等方面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能够在降低欧盟高失业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充分发挥欧盟地区发展基金在促进就业增加方面的作用。地区发展基金在促进欧盟的经济社会协调与团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促进落后成员国和地区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的重要手段。在1994—1999年期间,欧盟可用的地区发展基金(包括协调基金)总额达1700亿埃居。地区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生产部门的直接资助和人力资源开发三个方面。在短期,地区发展基金可以通过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创造就业;在长期,则通过增强人力资源的适应性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转效率来促进持续的就业增长。
第三,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来创造新的就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欧盟的一项重要目标。环保要求的提高使得主要工业的生产格局发生变化,并因此产生一些新的生产环保设备和产品、提供环保技术服务和咨询的产业。这些与环保有关的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就业岗位不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