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直观教具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论文_宋斌元

巧用直观教具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论文_宋斌元

宋斌元 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光明小学 444300

【摘要】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具可以把具体的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关键词】教具使用;概念理解;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054-01

使用直观教具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正确的使用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由复杂变简单,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有很多,如实物图、挂图、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口算卡片、几何形体模型等等。

直观教具在什么时候使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抽象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确定。一般来说,低年级要比高年级用的多一些。

1、使用简单学具,激发学习兴趣

教具并不是复杂就好,只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然会加快学生的感知速度,提高学习效果。对低年级学生来讲,许多随手可带的生活物品都可以作为学具,如小棒、水果图片等学具,简单又实用。课堂上让学生摆一摆、比一比就会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又容易懂。

1.1 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10、20以内的认识以及组成”,利用小棒就最方便。学习时进行按数一数以理解数的组成、数的比较大小、序数,不仅会引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2)再比如利用自制简单的数字卡片做教具,从中任意抽出2张就可以让低年级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大小,还可以进行口算,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3)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直接出示竖式,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让学生提前准备好10颗纽扣,利用分纽扣的活动:把10颗纽扣平均分成2份,刚好分完;如果把10颗纽扣平均分成3份,则会发现会剩一颗。由此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实现了从形象到抽象的转化,使学生印象深刻。

1.2 基于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的特点,数学课上可以借用实物帮助学生观察有关的数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比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就可以借助鞋盒、魔方、杯子、足球等实物模型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感知图形的知识,增强对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合理的使用学具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般是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授课中让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教学中,通过对几何形体的观察、触摸、数一数,以此建立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逐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具体特征,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了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棱长按长、宽、高分为几组,棱长总和怎样简单计算,让学生用备好的学具自己制作一个活动的长方体框架模型,操作完学生很容易的得出长方体棱长总和是:(长+宽+高)×4;还通过若干小正方体的拼摆,使学生轻松归纳出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长×宽×高。通过实物的操作,轻易的完成这一过程。

合理的使用学具,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分给每组一个圆柱形容器、两个不同的圆锥形容器(其中一个圆锥是与圆柱等底等高)、细沙,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沙子,通过操作,学生顺利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公式是V=1/3Sh的成立。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巧用自制学具,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易用的学具,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如:(1)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让学生回家用硬纸自制图形,上课时通过动手拼、摆,得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2)再如四年级学习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比较”时,用学具可以让学生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用铁丝做一个长方形框架,再用一块纸板做一个长方形面,在这个模型中,四边这个铁丝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内部纸板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对比模型,学生就很容易的区分面积与周长的不同含义了。通过这样的体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感悟、亲身体验、形成表象。

4、处理好直观性与抽象性的关系

抽象是直观的发展。直观教具的使用只是作为帮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发展思维的手段,是一种教学手段。因此,教学不仅只是停留在直观演示上,而是要帮助学生归纳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及数量关系。在使用教具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抽象出所演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正确的理解。如果学生已经理解了,就应当脱离直观,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另外,有些新知识,学生能够从旧知识中推出,就不需要再回到直观。否则,也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能力的增强,就可以逐渐减少学生对直观演示的依赖性,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从以上所述中不难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当的使用教具、学生适时动手操作学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推理、勇于探索的品质和习惯,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永康.借助教具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0.15.

[2]韦辉梁.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例谈[J].《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005.1.

论文作者:宋斌元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巧用直观教具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论文_宋斌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